司军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腰椎损伤改良前路手术径路的解剖与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观测脊柱胸腰段脊神经的形态及周围结构,了解它们详细的解剖关系,同时改进前路手术的径路及操作程序.方法在16具成人尸体标本上,测量T10~L3脊神经的直径、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距椎体上缘的距离占椎体高度的百分比、脊神经与椎体外缘的夹角,并观察椎间孔外口处神经与血管的排列走行;从而在临床工作中改进前路手术的径路和操作程序.结果T10~L3脊神经直径逐渐增粗,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距椎体上缘的距离占椎体高度的百分比逐渐增加,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与椎体外缘间的夹角逐渐减小.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与血管的排列自上而下为静脉、神经、动脉.出椎间孔外口的神经、血管伴行,静脉在最上方,动脉或在神经下方,或越至神经上方,或与神经并排行走.临床上,对58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行前路手术.径路改进前35例术中平均失血670 ml,手术时间平均199min;改进后23例术中平均失血435 ml,手术时间平均137 min.55例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个月,脊柱序列均恢复正常,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无内固定失败;神经功能获1级以上恢复者52例(94.5%).结论通过解剖学研究和临床技术改进,有效减少了胸腰段前路手术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减轻了手术创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成红兵胡克苏潘丞中王洪曹涌朱建炜司军
- 关键词:胸腰椎损伤术式改良前路手术手术径路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 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改良入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索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新型入路。方法:研究胸、腰段层次解剖的差别及复杂肌肉走行、毗邻和神经支配关系,汲取既往入路的各自优点,设计了独特的“┓”形切口、改良的“胸膜外 腹膜后”入路。新型入路由同一手术组医生操作,临床应用2 6例胸腰段疾患,均行减压、植骨及Z形钛钢板内固定。结果:手术时间75~180min ,平均135min ,输血量2 0 0~80 0ml,平均4 2 3ml。术中无一例胸膜破裂,术后摄片示矫形优良,矢状位指数(sagittalindex ,SI)术后平均矫正10 3°,内固定物植入无一错误,无胸腔积液、深部感染,无脊髓损伤加重,术后恢复快。2 6例患者中13例获随访8~34个月,未见腰背肌肉失神经表现,内植物无失败,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提高至少1级占83. 2 % (10 / 12 )。摄片或CT扫描示融合成功,无假关节形成。随访期间SI轻度丢失1°~5°,平均2 5°。结论:新型“┓”形切口改良入路适应证广(T11- L2 ) ,技术难度低,损伤小,出血少,暴露充分,利于操作,手术时间缩短,还能避免加重脊髓、神经根及胸膜损伤,值得推广。
- 司军成红兵潘丞中曹涌王洪胡克苏朱建炜
-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侧前方钛钢板内固定切口改良胸膜损伤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