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螺旋CT
  • 4篇X线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胸内
  • 3篇血管
  • 3篇图像
  • 3篇肿瘤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CT
  • 3篇CT表现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多排螺旋CT
  • 2篇胸部

机构

  • 25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老年医...

作者

  • 26篇吴威岚
  • 20篇张国桢
  • 19篇滑炎卿
  • 11篇胡非
  • 8篇毛定飚
  • 7篇王鸣鹏
  • 6篇葛虓俊
  • 5篇唐平
  • 5篇吴昊
  • 4篇丁其勇
  • 2篇殷于磊
  • 2篇王巍
  • 1篇谭军
  • 1篇卢晨
  • 1篇肖立
  • 1篇郑向鹏
  • 1篇张锦蓉
  • 1篇朱汉民
  • 1篇葛云明
  • 1篇高兴汉

传媒

  • 10篇上海医学影像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消...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8
  • 4篇1997
  • 3篇199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豆状核变性肝脏CT表现一例
2000年
病史:男性,33岁,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伴乏力、中上腹不适一月就诊。查AST、ALT轻度增高,HbsAb(+),HbcAb(+),拟诊肝炎收治入院。予保肝治疗一个月,肝功能无明显好转,并出现口齿含糊、进食呛咳及行走不稳。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脏肋下未及,脾脏肋下两指。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关节活动好,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直线行走欠稳,指鼻实验右手稍差。头颅及腹部CT检查示:两侧五脑、基底节区、脑干有多发密度减低灶,边界欠清,无占位效应。肝脏形态。
吴威岚葛云明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肝脏CT
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97
2004年
目的 探讨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健康体检者行 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每位患者的 4条冠状动脉分支 (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 )分别用于图像质量分析。心率≤ 6 0次 /min者 ,有 82 1% (4 6 / 5 6支 )的图像可用于诊断 ;心率 6 1~ 70次 /min者 ,有 6 3 4 % (10 4 / 16 4支 )的图像可用于诊断 ;心率 71~ 80次 /min者 ,有 4 1 2 % (2 8/ 6 8支 )的图像可用于诊断 ;心率 80次 /min以上者有 31 2 % (10 / 32支 )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在 6 0 %~ 70 %的重建相位窗时图像质量最佳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在 5 0 %~ 6 0 %时最佳 ,右冠状动脉重建相位窗为 5 0 %~ 70 %较满意。结论 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作用。
毛定飚滑炎卿王鸣鹏张国桢吴威岚胡非葛虓俊丁其勇
关键词:心率重建相位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
螺旋CT扫描成像质量分析被引量:16
1996年
目的:通过对螺旋与常规CT扫描的比较,图像的分析和讨论,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用的依据。材料和方法:螺旋及常规CT扫描采用SomatomPlus全身CT扫描机(SiemensAG,Ger-many)。扫描体模:(1)玻璃球,直径1.5cm,误差<10μm;(2)有机圆柱体,直径3.0cm,误差<8μm;(3)水模,直径25cm。扫描条件相同情况下,在下述方面进行比较:(1)不同物体螺旋CT扫描图像还原性的影响;(2)不同螺距扫描与图像分辨率的关系;(3)180°和360°内插法重建对图像分辨率的影响;(4)螺旋和常规扫描三维(3D)和多方位(MPR)的成像性能差异;(5)螺旋和常规扫描CT值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比较。结果:在模拟球形病灶比较扫描中,螺旋CT扫描的横断面图像有不同程度的失真和变形。改变螺距大小,对图像分辨率无明显影响。180°和360°内插法重建对图像的分辨率亦无明显影响。3D和MPR的图像,常规扫描有阶梯状伪影(stair-steps),而螺旋扫描球形的尾部有被拉长的伪影。圆柱形体模螺旋和常规CT扫描结果比较,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CT值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比较,除螺旋扫描180°内插噪声较大外,无其他?
王鸣鹏吴威岚张国桢
关键词:CT螺旋CT
体部螺旋CT检查方案(二)
1997年
长程螺旋CT或称长螺旋CT在本讲座中系指每个螺旋扫描周期大于24秒或覆盖两个解剖部位以上的扫描方式。诚如总则中所指出,长短螺旋扫描之间并无明确的划分标准,它受扫描部位与层厚,扫描条件及螺矩诸因素影响,仅是一种相对的界定而已,提请读者注意。
吴威岚滑炎卿张国桢
关键词:螺旋CT检查总则
多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内软斑块的准确性被引量:34
2006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测定冠状动脉内斑块密度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用4具成年人尸体心脏标本,将取自标本心室内血栓和心包脂肪颗粒(大小分别为2.0、1.5、1.0、0.5 mm)置入冠状动脉模拟冠状动脉内斑块。对比剂配成1:30、1:40、1:50 3种浓度注入冠状动脉内。原始数据以2种不同层厚(1.00、0.75 mm)重建横断面图像。结果当对比剂浓度为1:30时,血栓CT值分别为109 HU(层厚1.00 mm、大小2.0 mm)、115 HU(层厚1.00 mm、大小1.5 mm)、101 HU(层厚0.75 mm、大小2.0 mm)、113 HU(层厚0.75 mm、大小1.5 mm);脂肪CT值分别为-23 HU(层厚1.00 mm、大小2.0 mm)、-17 HU(层厚1.00 mm、大小1.5 mm)、-9 HU(层厚1.00 mm、大小1.0 mm)、-27 HU(层厚0.75 mm、大小2.0 mm)、-19 HU(层厚0.75 mm、大小1.5 mm)、-13 HU(层厚0.75 mm、大小1.0 mm)。当对比剂浓度为1:40时,血栓CT值分别为79 HU (层厚1.00 mm、大小2.0 mm)、87 HU(层厚1.00 mm、大小1.5 mm)、115 HU(层厚1.00 mm、大小1.0 mm)、73 HU(层厚0.75 mm、大小2.0 mm)、80 HU(层厚0.75 mm、大小1.5 mm)、110 HU(层厚0.75 mm、大小1.0 mm);脂肪的CT值分别为-31 HU(层厚1.00 mm、大小2.0 mm)、-22 HU(层厚1.00 mm、大小1.5 mm)、-10 HU(层厚1.00 mm、大小1.0 mm)、-35 HU(层厚0.75 mm、大小2.0 mm)、-25 HU(层厚0.75 mm、大小1.5 mm)、-19 HU(层厚0.75 mm、大小1.0 mm)。当对比剂浓度为1:50时,血栓CT值分别为53 HU(层厚1.00mm、大小2.0 mm)、60 Hu(层厚1.00mm、大小1.5 mm)、63 HU(层厚1.00 mm、大小1.0 mm)、51 HU(层厚0.75 mm、大小2.0 mm)、64 HU(层厚0.75 mm、大小1.5 mm)、67 HU(层厚0.75 mm、大小1.0 mm)、145 HU(层厚0.75 mm、大小0.5 mm);脂肪的CT值分别为-39 HU(层厚1.00 mm、大小2.0 mm)、-28 HU(层厚1.00 mm、大小1.5 mm)、-22 HU(层厚1.00 mm、大小1.0 mm)、17 HU(层厚1.00 mm、大小0.5 mm)�
毛定飚滑炎卿张国桢王鸣鹏吴威岚胡非丁其勇葛虓俊
关键词:冠状血管冠状动脉疾病
胸部CT解剖特异性观察曲线-SIGMA窗
1996年
由于肺实质与纵隔对X线衰减的巨大差异,使胸部CT图象上各种组织CT值的差异超过1000HU以上,因此目前诊断胸部疾病常需用二种不同观察效果的窗,即肺窗和纵隔窗。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应胸部解剖特异性的非线性观察曲线——SIGMA窗来观察胸部CT图象,并将其与目前常用的两种单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IGMA窗能显示扫描所得的所有密度范围,并且强调了诊断所需的相关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比用二种单窗的观察效果更好。
吴威岚王鸣鹏张国桢
关键词:胸部CT纵隔肺实质痰病CT值
16层螺旋CT在鼻及牙外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及牙槽外伤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鼻面部外伤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方位(MPR)、曲面(CPR)和三维(3D)重建,评价有无骨折和对骨折分型。结果25例鼻外伤中,确诊鼻骨骨折23例,排除骨折2例。21例牙外伤中,牙缺失伴有上、下牙槽骨折的15例,排除牙槽骨折6例。结论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及牙槽骨折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且可为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胡非吴威岚吴昊张国桢
关键词:16层螺旋CT牙外伤鼻骨牙槽图像重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上呼吸道CT测量被引量:1
2005年
丁其勇吴威岚滑炎卿毛定飚葛虓俊张国桢
关键词:CT测量病人上呼吸道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常见病
椎体松质骨的三维构筑学成像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骨量和松质骨显微结构的变化,及其与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采用相对较为成熟的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并借助工程学上的Euler定律,以活体无创三维成像方法,对小梁骨的结构和连接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横向排列的骨小梁逐渐消失,纵向骨小梁变细,与周围的小梁逐步失去其连接性;二维横断面图像在小梁连接性描述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因是小梁骨在垂直方向的走向并非规律有序。由于松质骨的显微结构具有不同的类型,它们之间不能等同比较。结论三维结构连接性和连接密度的结果显示板状型的小梁具有较高的连接密度和较小的连接性;而杆状型的小梁则连接密度较低和连接性较好。
王鸣鹏吴威岚朱汉民张国桢
关键词:骨结构三维重建骨质疏松
椎体小梁骨结构的CT定量分析被引量:6
1996年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主要取决于骨量和骨的质量。本文采用高分辨率CT的椎体骨横断面成像,利用微机的图像分析系统,在85例病人中随机抽取了27例,从微观角度对小梁骨的结构、数量、大小等的一些变异因素进行分析,并初步研究了骨密度与骨小梁图像参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病人根据年龄分成两组(<50岁和≥50岁)。结果显示,两组中表示骨质量的各项参数都有明显的差异。有意义的主要差异是小梁总数、小梁的直径和小梁的面积。小梁结构的初步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与松质骨结构的异常有关。
王鸣鹏谭军吴威岚张国桢朱汉民
关键词:椎体骨结构骨质疏松性骨折小梁高分辨率CT骨质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