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动脉
  • 7篇主动脉
  • 7篇主动脉弓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动脉弓
  • 6篇超声
  • 5篇心脏
  • 5篇畸形
  • 4篇动脉成像
  • 4篇血管
  • 4篇永存
  • 4篇造影
  • 4篇冠状动脉成像
  • 3篇心动描记术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先天

机构

  • 14篇泰达国际心血...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吴学胜
  • 14篇应援宁
  • 7篇孙凤伟
  • 7篇董智
  • 7篇任书堂
  • 7篇黄云洲
  • 7篇刘晓程
  • 5篇陈元禄
  • 5篇朱杰敏
  • 4篇张晓浩
  • 4篇李旭
  • 4篇范丽娟
  • 3篇张立仁
  • 2篇杨伟振
  • 2篇徐静
  • 1篇张嵬
  • 1篇杨丕丕
  • 1篇管延芳
  • 1篇史蓉芳
  • 1篇祁吉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2008第四...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主动脉弓畸形的超声诊断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复杂主动脉弓畸形的超声表现及误、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少见主动脉弓畸形的超声图像,包括主动脉弓离断9例、双主动脉弓1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未闭3例、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2例。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及术中发现证实。结果15例患者的超声诊断中,主动脉弓离断1例漏诊(1/9),双主动脉弓1例漏诊(1/1),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未闭1例误诊(1/3),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1例误诊(1/2)、1例漏诊(1/2),其余术前超声均获得正确诊断。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弓离断能做出较准确诊断,但对双主动脉弓、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左侧动脉导管未闭及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等几类畸形易误诊或漏诊,增强认识并仔细扫查有望提高超声检出率。
任书堂陈元禄黄云洲吴学胜应援宁王正清刘晓程
关键词:先天性畸形主动脉弓超声心动描记术
致猝死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了解起自对侧冠状动脉窦并可能引发青少年运动员猝死的冠状动脉畸形在国人中的发病率,结合文献资料比较其影像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ACS系统顺序回顾14343例不伴有其他心脏大血管畸形的国人CT冠状动脉成像所见,选取左、右冠状动脉起自对侧冠状动脉窦及左、右单冠状动脉的病例,对冠状动脉开口位置、走行路径、非粥样硬化狭窄截面形态、径线、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近段与主动脉壁夹角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检出冠状动脉发自对侧冠状动脉窦(包括单冠状动脉)74例,其近段走行于主、肺动脉之间者59例。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且走行于主、肺动脉之间55例,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动脉窦且走行于主、肺动脉间2例,左、右单冠状动脉且走行于大动脉间者各1例。国人此类冠状动脉近段走行于两大动脉之间的起源异常发病率为4.1‰(59/14343)。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起始段常伴非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面积≥50%者29例(52.7%),≥70%者3例(5.4%)。近段走行于主、肺动脉之间的右冠状动脉起自左窦是左冠状动脉起自右窦的18.7倍(56/3)。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是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最佳影像学手段。国人中该畸形的解剖类型分布有其特点,这一特点对引发我国青少年运动性猝死的影响值得探讨。
朱杰敏范丽娟孙凤伟吴学胜应援宁董智李旭
关键词:冠状血管畸形猝死心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碘造影剂肾病及预防被引量:10
2010年
吴学胜
关键词:造影剂肾病
CT血管造影在肺静脉畸形引流及其并发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新一代电子束CT(EBT)及16排螺旋CT 对诊断肺静脉畸形引流及其并发畸形的应用和价值。方法:对2例EBT、17例MSCT诊断的肺静脉畸形引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年龄4个月至16岁, 平均6.9岁。E...
朱杰敏孙凤伟吴学胜应援宁
文献传递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肺动脉一例
2010年
病例资料 患者,女,9岁,2个月前发现心脏杂音,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右室瘘”。患者自幼易患呼吸道感染,活动正常,神清,口唇无发绀,无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3/6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P2稍亢。
吴学胜应援宁董智
关键词:主肺动脉超声心动图检查先天性心脏病全收缩期杂音心脏杂音呼吸道感染
右心声学造影诊断心内膜垫缺损并体静脉畸形1例被引量:1
2006年
任书堂黄云洲王勇刘晓程吴学胜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脏缺损心内膜垫缺损
多层螺旋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MSCT在复杂和复合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MSCT检查的复杂和复合先天性心脏病并有手术记录者41例,MSCT检查图像回顾性诊断与手术对照。结果:手术证实畸形共109处,术前确诊畸形数:101处,漏诊畸形数:8处,诊断准确性为93%。结论:MSCT与US联合可提高复杂先心病的准确率。
吴学胜杨伟振应援宁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随着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问世,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发现率明显提高,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病理生理学意义及治疗值得我们研究关注。
吴学胜杨伟振
关键词: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病理生理学
冠状动脉管径与分叉角度的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 在冠状动脉CT图像上分析测量成人血管直径与血管分叉的生体信息,进一步加深对冠状动脉应用解剖的认识.方法 选择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图像质量优秀、血管完全正常的526例成人为观察对象,测量左主干及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自开口至直径2 mm处每间隔1 cm处的管腔直径,计算管腔渐变率;测量大的对角支、钝缘支、锐缘支、后降支、左室后支(直径大于2 mm)开口直径,与同平面交角的主支血管直径和其上方1 cm处主干血管的直径以及分叉的角度.结果 前降支管径从开口的平均3.92 mm经过13 cm后移行为2.10 mm,呈逐渐变细的趋势,所有管腔的平均变化率为7.7%(男性7.0%,女性8.4%),管腔在距开口3 ~5 cm处变化率最大,达8.0%~10.0%;回旋支管径从开口平均的3.57 mm经过13 cm后移行为2.10 mm,呈逐渐变细的趋势,所有管腔的平均变化率为9.7%(男性9.6%,女性9.7%),开口至近端3 cm处管径变化率约3.0%,其后各点变化在8.3%~10.7%;右冠状动脉管径从开口平均的3.97 mm经过18 cm后移行为2.15 mm,呈逐渐变细的趋势,所有管腔的平均变化率为5.1%(男性4.9%,女性5.3%),开口至10 cm处管径变化率<4.0%,其后变化率加大,在6.1%~15.2%之间.前降支与对角支、回旋支与钝缘支、右冠状动脉与后降支(左室后支)、右冠状动脉与锐缘支的夹角分别约为50°、55°、66°和76°.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在生体上测量冠状动脉,获取三支主干血管的渐变率与最大渐变部位以及冠状动脉血管分叉的数据,进一步加深对冠状动脉应用解剖的认识.
张立仁徐冬生刘晓程吴学胜应援宁董智孙凤伟杨丕丕李旭
关键词:冠状血管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面罩吸氧对MS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吸氧对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受检者161例(男111例,女50例;年龄49.6±6.9岁),术前服用倍他乐克控制心率≤65次/min。随机分为面罩吸氧组(研究组,78例)和无面罩吸氧组(对照组,83例)。受检者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屏气扫描,后置心电门控数据采集。扫描参数:16排探测器,准值宽度0.625mm,管球旋转速度0.5s/周,管电压120kV,75%R-R间期重建,数据经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两位心脏放射科医师以6级计分双盲评判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影像质量。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22)。吸氧组扫描后血氧饱和度为(98.21±1.06)%较对照组的(95.87±2.50)%有所提高(P=0.000),扫描过程中两组心率的变化(P=0.484)及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质量(P>1.14)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药物控制心率条件下,不能证明面罩吸氧可以改善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
董智朱杰敏吴学胜徐静祁吉
关键词:面罩吸氧冠状动脉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