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断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断。方法结合5例肝脏HHT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该病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断。结果 5例患者中CT检查示2例肝脏增大,3例肝脏形态正常,2例右上腹可闻及血管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例提示肝门区血管紊乱,肝动脉、腹腔干扩张,CT增强显示腹腔干增粗,肝动脉扩张、迂曲,肝门区及肝内迂曲扩张的动脉血管,肝内弥漫扩张的毛细血管网。结论肝脏HHT影像学特征明显,CT增强检查和彩超检查是可靠的检查方法。
- 姚凤明付淑萍戴闽晔付峰林闽江
- 关键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超声检查肝动脉
- 16排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回顾22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析CT表现并与彩超做对比研究。结果:22例患者手术及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畸形76处,其中,彩超诊断正确65处,符...
- 董海波王波罗雪芬朱海东姚凤明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异位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附4例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原发性异位脑膜瘤中的价值。方法对4例原发性异位脑膜瘤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原发性异位脑膜瘤,发生部位分别为左侧鼻腔、右肺上叶、左耳中鼓室及右额部皮下。术前影像诊断分别为左侧鼻腔软组织密度影、右上肺霉菌球、左侧中耳乳突炎合并胆脂瘤及右额骨肿瘤。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其中脑膜上皮细胞型2例,过渡型1例,脑膜上皮细胞型与血管瘤型混合1例。结论原发性异位脑膜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仔细分析各种影像征象能够提高诊断准确度。
- 林闽江董海波姚凤明付峰
- 关键词:异位脑膜瘤影像学
- 16排CT血管造影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探讨
-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病例的CT平扫及CTA检查影像表现。结果9例均见海绵窦扩大及引流静脉动脉期提前显影,并见5例直接型CCF。结论...
- 罗雪芬朱海东董海波赵亦军姚凤明王波
- 文献传递
- 骨斑点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提高对骨斑点症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对3例骨斑点症病人的X线片特征作了回顾性分析,对其中1例病人作了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病灶呈对称性分布,主要分布于手、足的腕骨、跗骨以及四肢长骨的干骺端,也侵犯骨盆和肩胛骨。X线影像的特征表现为松质骨内1~14mm不等的多发圆形或椭圆形致密阴影。结论骨斑点症属罕见的骨发育异常,其X线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可明确诊断。
- 姚凤明俞振浩
- 关键词:骨斑点症发育异常放射摄影术
- 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MS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例主动脉缩窄患者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将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仿真内境(VE)等后处理。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手术结果及超声心动图,分析MSCTA在诊断主动脉缩窄伴心内畸形中的优缺点。结果:11例患者心内心外畸形共35处,MSCTA共诊断26处(诊断符合率74.3%),其中心外畸形19处(诊断符合率95%),漏诊1处动脉导管未闭,诊断心内畸形7处(诊断符合率46.7%),漏诊2例房间隔缺损和6例瓣膜病变共8处畸形;超声心动图共诊断畸形29处(诊断符合率82.9%),其中诊断心外畸形14处(诊断符合率70%),漏诊主动脉缩窄5例和肺静脉瘤样扩张1例,诊断全部心内畸形(诊断符合率100%)。结论:MSCTA能直观地显示主动脉缩窄的特异征象,明确病变的部位、类型、侧枝血管情况,对于诊断、选择治疗方法、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SCTA和超声心动图的联合应用是诊断心内心外复杂畸形的最佳方法。
- 姚凤明戴闽晔任峰付峰李晖
-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血管成像术后处理超声心动图
- 人工智能与放射科医师判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比较人工智能与放射科医师判断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的原发性SPN患者150例,分别进行人工智能肺结节检测系统检测和副主任及以上放射科医师3人判读,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二者对SPN良恶性结果判断的准确率。结果人工智能的敏感度(92.6%)、特异度(82.1%)、阳性预测值(95.8%)、准确率(90.7%)略低于放射科医师的判断(96.7%、89.3%、97.5%、95.3%)。结论人工智能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放射科医师辅助诊断SPN良恶性。
- 傅孙亚张玉琴吴明杰姚凤明陈达巍郑建军
- 关键词:人工智能放射科医师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准确率
-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的CT、MRI诊断被引量:2
- 2011年
-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病变,国内外报道较少。我院2002年1月~2011年5月期间共收治5例,结合文献对本病的CT与MRI表现、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 姚凤明戴闽晔任峰
-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嗜酸细胞磁共振成像
- 胃神经鞘瘤9例临床及影像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临床及影像特点,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的CT影像资料,总结其特点。结果 9例胃神经鞘瘤中1例位于胃底,5例位于胃体,2例位于胃窦,1例位于贲门;8例误诊为间质瘤,1例误诊为胃癌;影像表现为起源于胃壁黏膜下肌层内实质性肿块,边缘清楚,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肿瘤多呈轻中度渐进均匀强化,部分患者增强后可出现斑点状及小条状低密度影。结论 CT检查明确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及边缘,肿瘤内部斑点状或小条状低密度粘液变性是区分间质瘤的有效征象,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避免误诊。
- 任峰姚凤明胡铁波付峰
- 关键词:胃肿瘤神经鞘瘤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诊断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5例病例均为女性,肿瘤平均直径为4cm。影像学表现为胰腺的囊实性肿块,部分病例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肿瘤实性成份强化,且呈持续强化,囊性成份无强化,无胰胆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于年轻妇女,螺旋CT检查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戴闽晔姚凤明董海波
- 关键词:胰腺肿瘤乳头状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