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近视
  • 2篇儿童
  • 1篇队列研究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儿童
  • 1篇学生近视
  • 1篇少年
  • 1篇生物测量
  • 1篇随访
  • 1篇随访观察
  • 1篇年级
  • 1篇青少年
  • 1篇屈光
  • 1篇屈光度
  • 1篇相关危险因素
  • 1篇小学生
  • 1篇近视儿童
  • 1篇近视屈光度
  • 1篇近视眼
  • 1篇户外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眼科研...

作者

  • 4篇冯祎
  • 4篇唐萍
  • 4篇孟梦
  • 3篇刘丽娟
  • 3篇郭寅
  • 2篇徐亮
  • 2篇吕燕云

传媒

  • 4篇眼科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9~10岁学生近视状态与调节因素的关系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分析9~10岁青少年近视状态与眼调节功能的相关性,试图探索预防、治疗、矫正青少年近视较佳方案。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小学三四年级9~10岁、裸眼视力<0.9并近视屈光度≤-0.25 D的学生114例223眼。方法对以上小学生进行眼前段和眼底检查,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及正、负相对调节检查,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美多丽)散瞳后行屈光度检查,根据近视屈光程度(散光以等效球镜度计算)将受试者分为A组-0.25~-1.25 D(115眼)、B组-1.50~-2.50 D(70眼)、C组-2.75~-4.50 D(38眼),分别进行调节相关参数与近视屈光状态间Pearson相关性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主要指标近视屈光度,调节参数(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结果 223眼近视屈光度为(-1.57±1.03)D(-0.25^-4.50 D)。调节幅度与近视屈光度呈正相关(r=0.22,P=0.001)。正相对调节与近视屈光度呈负相关(r=-0.25,P=0.000)。调节灵活度和负相对调节与近视屈光度不具有显著相关性(r=0.03、0.06,P=0.65、0.34)。对三组屈光度间学生的调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显示调节幅度中A组与B组和C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6、2.21,P=0.00、0.00);正相对调节中A组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0.45、-0.53,P=0.01、0.02);B组的调节幅度和正相对调节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0.09,P=0.95、0.72)。结论调节参数中调节幅度和正相对调节对近视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通过视觉训练改善调节的异常,可能对部分调节滞后的儿童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冯祎刘丽娟唐萍郭寅孟梦
关键词:近视青少年
初发近视儿童调节反应与近视屈光度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初发近视儿童调节反应与近视屈光度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视力下降在6个月内的8~10岁儿童96例,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测双眼近视低于-1.00 D。方法 散瞳前采用综合验光仪进行调节反应、调节灵活度以及正、负相对调节检查。选取双眼中较低度数眼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屈光度、调节反应、调节灵活度、正负相对调节。结果 受试者屈光度为(-0.66±0.25)D,调节反应为(0.25±0.36)D;调节灵活度为(6.31±2.54)cpm;负相对调节为(2.20±0.40)D;正相对调节为(-1.96±1.32)D。调节反应与近视屈光度呈负相关(r=-0.34,P=0.001);调节反应与调节灵活度、负相对调节无相关性(r=0.027,P=0.798,r=-0.140,P=0.174);调节反应与正相对调节呈正相关(r=0.231,P=0.023)。结论 初发近视儿童已存在调节反应滞后,调节反应滞后和正相对调节的降低,可能是近视发生发展的原因。
唐萍冯祎孟梦
关键词:近视
学龄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变化的队列研究:二年随访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城乡学龄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设计学校为基础的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学(城区)、怀柔区某镇中心小学(郊区)一年级学生382名、四年级学生299名。方法 2011年进行基线调查,2012年、2013年每年一次进行随访。每次调查时受试者进行视力、眼球运动、电脑验光、眼前段、Lenstar光学生物测量仪眼球生物测量及非散瞳眼底照相检查,并进行用眼时间、户外活动及社会经济学因素的问卷调查。对眼轴、轴率比、屈光度变化与其他因素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主要指标眼球生物参数及屈光度。结果基线检查时平均等效球镜度(-0.55±1.30)D,平均眼轴为(23.03±0.96)mm,平均轴率比(2.94±0.11)。2012年、2013年受试者等效球镜度分别进展(-0.07±0.88)D、(-0.62±1.03)D,眼轴分别增长(0.26±0.49)mm、(0.32±0.92)mm。屈光度的进展与较短的户外休闲时间(P=0.006)、较短的户外活动时间(P=0.04)、较长的近距离用眼时间(P=0.005)显著相关。眼轴的增长与较短的户外活动时间(P=0.02)、较长的近距离用眼时间(P=0.007)、父母近视(P=0.02)显著相关。轴率比的增长与较短的户外活动时间(P=0.01)、父母近视(P=0.003)显著相关。结论二年的随访观察显示,北京市城乡学龄儿童眼轴的增长、屈光度的进展、轴率比的变化与年龄、地区、父母近视情况、户外活动、近距离用眼相关,该结果为近视危险因素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郭寅唐萍刘丽娟徐亮吕燕云冯祎孟梦
北京市城乡限定学校一、四年级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城乡一、四年级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设计学校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共调查城乡各一所学校。382名一年级和299名四年级小学生参与研究。方法对所有学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球运动、电脑自动验光、眼前段、眼球生物测量及非散瞳眼底照相。并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项目、用眼时间、户外活动以及社会经济学因素。近视与性别、地区、用眼时间、户外活动及社会经济学因素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主要指标近视患病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按照不同的近视定义[等效球镜度(SE)≤-0.50 D,≤-1.00 D,≤-1.50 D,≤-2.00D],本群学生中近视患病率分别为48.1%、27.9%、17.5%和11.6%。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SE≤-1.00D)患病率与年龄(P=0.003,OR=1.45)、地区(P=0.000,OR=0.20)、父母近视情况(P=0.000,OR=2.99)、户外运动时间(P=0.013,OR=0.14)、户外休闲时间(P=0.001,OR=0.33)、户外活动时间(P=0.001,OR=0.35)、看电视时间(P=0.008,OR=0.66)、学习时间(P=0.001,OR=1.37)有关。眼轴长度与年龄(P=0.000;标准化系数β:0.28)、身高(P=0.001;β:0.18)、父母近视情况(P=0.03;β:0.09)、地区(P=0.000;β:-0.21)、户外活动时间(P=0.001;β:-0.16)、户外休闲时间(P=0.001;β:-0.15)、学习时间(P=0.02;β:0.10)相关。因此年龄大、城市居住、户外活动少、父母近视、学习时间长者近视患病率高、眼轴长。结论该限定城、乡地区学龄儿童近视患病率、眼轴长度与年龄、地区、父母近视、学习时间、户外活动等相关。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能有助于降低青少年儿童的近视患病率。
郭寅刘丽娟徐亮吕燕云唐萍冯祎孟梦
关键词:近视户外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