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建国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室
  • 2篇心脏
  • 2篇心脏变时性
  • 2篇心脏变时性功...
  • 2篇三醇
  • 2篇豚鼠心室
  • 2篇细胞
  • 2篇肌细胞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白藜三醇
  • 2篇变时性
  • 2篇病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分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心病

机构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常州市武进人...

作者

  • 6篇季建国
  • 4篇曹克将
  • 4篇邹建刚
  • 3篇张志华
  • 2篇涂静
  • 2篇宋志慧
  • 2篇徐东杰
  • 2篇张荣
  • 2篇夏耘
  • 2篇殷海萍
  • 2篇王森
  • 1篇高磊
  • 1篇梁晓芳
  • 1篇施有为
  • 1篇沈丹丹
  • 1篇何国平
  • 1篇侯小锋
  • 1篇汤慧红
  • 1篇徐波
  • 1篇肖建强

传媒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白藜三醇对培养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密度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白藜三醇(RES)对培养的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密度的影响。方法:分离成年豚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RES孵育心室肌细胞不同时间的ICa-L密度。结果:①培养72h时,RES30μmol/L和100μmol/L使ICa-L密度分别下降13%和27%,呈现浓度依赖性抑制趋势,且RES100μ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RES10μmol/L,30μmol/L和100μmol/L对ICa-L密度呈现时间依赖性抑制趋势,且RES100μmol/L在24h和72h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藜三醇对培养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趋势。
张志华徐东杰王森季建国邹建刚曹克将
关键词:白藜三醇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7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SAP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受检者血清MMP-3水平,比较各组受检者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清MMP-3水平。结果对照组受检者血清MMP-3水平为(1.85±0.86)μg/L,SAP组为(1.77±0.96)μg/L,UAP组为(4.22±2.81)μg/L,AMI组为(6.37±1.68)μg/L。AMI组患者血清MMP-3水平>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患者血清MMP-3为(3.72±1.88)μg/L,双支病变患者为(4.22±1.92)μg/L,三支病变患者为(4.86±2.24)μg/L,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清MM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38,P>0.05)。结论血清MMP-3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关系,但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季建国施有为何国平李勇徐波沈丹丹梁晓芳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3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
窦性心动过缓人群心脏变时性功能的评价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评价窦性心动过缓人群的心脏变时性功能;比较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对心脏变时性功能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窦缓组)67例和窦性心律、心率正常者(对照组)47例,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运动试验中的最大心率和动态心电图的最大心率。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运动试验以运动后最大心率未达85%年龄预测心率,动态心电图以最大心率不超过100次/min。结果:①采用运动试验诊断标准:窦缓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16例(23.88%),对照组4例(8.5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窦缓组中运动试验对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诊断率为23.88%,显著高于动态心电图的7.46%(P<0.05)。结论:窦性心动过缓人群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心率者,运动试验对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优于动态心电图。
季建国侯小锋张荣殷海萍夏耘涂静宋志慧张志华邹建刚曹克将
关键词:窦性心动过缓心率
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在心脏变时性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发生和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关系。方法选择窦性心动过缓患者75例[男性52,女性23,平均年龄(47.6±13.0)岁]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检测,检测运动前及运动高峰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季建国邹建刚候晓锋张荣殷海萍夏耘涂静宋志慧曹克将
文献传递
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置入单支架及双支架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2种不同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置入支架不同分为2组,单支架组37例、双支架组33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部位、SYNTAX评分、手术情况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单支架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比例高于双支架组(P<0.05),其余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分叉病变部位、主支与分支直径、主支与分支夹角、Medina分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架组较双支架组手术时间更短[(92.43±39.26)min vs.(117.34±39.14)min,t=2.632,=0.011]、造影剂使用剂量更少[(197.33±33.00)ml vs.(264.38±75.09)ml,t=4.599,P=0.000]。术后门诊、电话随访6~12个月,2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vs.9.1%,χ~2=0.000,P=1.000)。结论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采用单支架及双支架治疗均安全有效,单支架技术方法简单,效果不逊于双支架技术。
肖建强高磊唐如柯季建国李勇汤慧红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白藜三醇对培养豚鼠心室肌细胞钙电流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藜三醇干预豚鼠心室肌细胞不同时间后的钙电流密度的变化,探讨该药物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成年豚鼠,体重250~350 g,应用Langendorff心脏灌流装置逆行灌流,酶解分离出单个心室肌细胞,接种于培养皿中...
张志华邹建刚徐东杰王森季建国曹克将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