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琪 作品数:10 被引量:7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甘肃省三级医院消化科护士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疾病知晓度调查分析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三级医院消化科护士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知晓度,以提高患者及公众对Hp感染的认知度。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甘肃省19所三级医院共294个消化科(包含胃镜中心)护士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分析护士对Hp感染与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相关性的知晓度。结果:甘肃省消化科护士对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知晓率最高为90.48%;不同年龄护士间知晓率存在差异(P<0.05);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发生发展关系的知晓度与护士年龄呈正相关(OR=2.200,P<0.05);Hp感染与贫血发生发展关系的知晓度与护士年龄呈负相关(OR=0.444,P<0.05);Hp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知晓度与护士年龄呈正相关(OR=1.632,P<0.05)。结论:消化科护士对Hp感染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知晓水平总体偏低,护士应增强学习自觉性,医院和科室应建立健全消化科护士Hp知识的培训工作,以便于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温萌 温萌 尚琪 张翠霞 郭丽芳 贠建蔚 李赟 陈亚丽 张德奎 高祝英 高祝英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知晓度 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新领域 被引量:10 2017年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胃酸异常分泌和酸相关性疾病的一线药物,对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疾病疗效显著。近期研究表明PPI可应用于其他临床领域,如肿瘤、肺纤维化、房颤、结核菌感染、早产等,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PPI的临床应用新领域作一综述。 尚琪 郭丽芳 张翠霞 温萌 李赟 尹跃霏 陈亚丽 张德奎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 肿瘤 肺纤维化 心房颤动 早产 盘状结构域受体酪氨酸激酶1与炎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7年 盘状结构域受体酪氨酸激酶1(DDR1)是新发现的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可以与其配体——胶原蛋白特异性结合,而这种结合可导致位于胞内区的酪氨酸激酶缓慢而持续的磷酸化,这种磷酸化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黏附、迁移以及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导致多种病理学的改变,如纤维化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时,DDR1还可参与多个脏器的炎症反应,如肝炎、肾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等。未来,需进一步研究DDR1是否参与其他脏器的炎症反应,力求全面反映DDR1在炎症中所发挥的作用。 郭丽芳 尚琪 张翠霞 温萌 张德奎关键词:受体酪氨酸激酶 炎症反应 甘肃省幽门螺杆菌耐药分析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幽门螺杆菌(HP)临床株对阿莫西林、四环素、甲硝唑、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5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纳入需行胃镜检查且近4周未服用抗生素的受试者,体外分离培养HP的临床株,进行E-test药敏试验,检测HP对阿莫西林、四环素、甲硝唑、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HP对阿莫西林、四环素、甲硝唑、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86%、48.57%、74.29%、54.72%、72.86%。甘肃省HP双重耐药率、三重耐药率、四重耐药率分别为22.64%、32.08%、20.75%。结论 HP对阿莫西林最为敏感,其次为四环素,可作为HP根除方案中选择的抗生素;但HP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相当高,不建议作为HP根除方案中首选的抗生素。 尚琪 赵阳 吴正奇 张正坤 王鹏飞 温萌 张翠霞 郭丽芳 张德奎关键词:胃癌 幽门螺杆菌 抗生素 耐药率 拉呋替丁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7年 拉呋替丁作为新型的组胺H2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拮抗组胺H2受体抑制基础胃酸、夜间胃酸分泌及黏膜刺激因子引起的胃酸分泌,同时兼有潜在的消化道黏膜保护作用。不同于其他的H2受体拮抗剂,拉呋替丁对H2受体的阻断作用更持久,在低于抗胃酸分泌的剂量下就可产生抗溃疡活性,并且可以增加黏膜防护因子作用,从而抑制胃酸分泌及促进溃疡愈合。拉呋替丁已广泛用于消化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及相关症状的治疗,对抗炎药引起的小肠黏膜病变及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亦有一定的治疗疗效。 张翠霞 郭丽芳 尚琪 温萌 张德奎关键词:消化道溃疡 拉呋替丁 胃食管反流病 结肠炎 肠道菌群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18年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随着近年来UC在我国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肠道微生态与UC发病机制的联系更是研究重点,本文就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潜在致病菌、肠道菌群与各项指标相关性、益生菌治疗及菌群移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 温萌 杨桥兰 杨桥兰 张翠霞 高祝英 张德奎 郭丽芳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益生菌 PCR-HRM方法在检测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耐药表型中的应用 尚琪含铋剂四联方案联合荆花胃康胶丸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6 2019年 摘要目的探讨甘肃地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简单随机分组研究,对象为甘肃地区7个中心H.pylori感染患者,通过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4组。A1组:埃索美拉唑(20mg/次,2次/d)+果胶铋(200mg/次,3次/d)+阿莫西林(1000mg/次,2次/d)+克拉霉素(500mg/次,2次/d);A2组:在A1组基础上加用荆花胃康胶丸(160mg/次,3次/d);B1组:埃索美拉唑(20mg/次,2次/d)+果胶铋(200mg/次,3次/d)+阿莫西林(1000mg/次,2次/d)+呋喃唑酮(100mg/次,2次/d);B2组:在B1组基础上加用荆花胃康胶丸(160mg/次,3次/d);疗程均为14d。观察4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14d、治疗后30d腹痛、反酸、腹胀、嗳气、呃逆等不适症状,同时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所有受试者均接受13C或者14C检测H.pylori,判断根除结果。结果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甘肃地区7个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455例H.pylori感染受试者,其中男189例,A1、A2、B1、B2组分别入组129例、96例、112例、118例。A1、A2、B1、B2组H.pylori根除率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分别为46.9%(60/128)、63.8%(60/94)、60.7%(68/112)、68.6%(81/118)(P=0.004)。各组根除率结果比较显示,B1组与A2组较A1组H.pylori根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2),而B2与A2组、B1与B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P=0.461)。A1、A2、B1、B2组H.pylori根除率意向性分析(ITT)为46.5%(60/129)、62.5%(60/96)、60.7%(68/112)、68.6%(81/118)。A2组较A1组根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B2组较B1组根治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腹痛、腹胀、反酸、嗳气、呃逆的症状改善方面,含荆花胃康胶丸组较不含荆花胃康胶丸组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联合荆花胃康胶丸可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改善患者不适症状。 杨琼 尚琪 魏国强 郭庆红 卡世全 张志镒 李发旺 申希平 张德奎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DNA定量分析技术作为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初筛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2011年 [目的]探索DNA定量分析方法作为食管癌癌前病变的初筛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40~69岁内镜筛查确诊的食管癌及其各级癌前病变患者79例,通过脱落细胞学检查获得食管上皮细胞标本,双盲进行液基细胞学和DNA定量分析诊断。基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DNA定量分析与液基细胞学的筛查能力。[结果]基于中度不典型增生及以上,DNA定量分析中至少2个异倍体细胞数的灵敏度86.0%,特异度65.5%,优于细胞学≥ASCUS灵敏度为82.0%,特异度为65.5%;DNA定量分析≥4个异倍体细胞数或≥ASCU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62.1%。[结论]DNA定量分析方法初筛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略优于液基细胞学,在诊断效率、重现性、预后预测等方面颇具优势。作为初筛方法具有可行性,但尚需大样本量人群筛查验证。 赵琳 魏文强 郝长青 潘秦镜 李新庆 尚琪 乔友林关键词:食管癌 癌前病变 DNA定量分析 盘状结构域受体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过表达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构建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建立稳定过表达DDR1的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DDR1目的基因,双酶切目的基因并插入LV5载体,构建LV5-DDR1慢病毒表达载体;随后转入人胚肾细胞293FT中进行慢病毒包装,用获得的慢病毒毒液感染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系并通过嘌呤霉素筛选阳性表达细胞;根据转染情况,将细胞分为BGC823组(空白BGC823细胞)、BGC-NC组(转染空载慢病毒LV5的BGC823细胞)、BGC-DDR1组(转染过表达LV5-DDR1的BGC823细胞),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DDR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测序分析,成功构建了LV5-DDR1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进行慢病毒包装。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BGC-NC组比较,转染LV5-DDR1慢病毒表达载体组的BGC823细胞DDR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DDR1慢病毒表达载体及DDR1稳定过表达的BGC823细胞系。 谢瑞霞 李佩容 张翠霞 郭丽芳 尚琪 温萌 张德奎关键词:慢病毒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