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森林

作品数:9 被引量:57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腺瘤
  • 3篇激素
  • 3篇垂体
  • 2篇垂体功能
  • 2篇垂体功能低下
  • 2篇垂体腺瘤
  • 1篇胸穿
  • 1篇胸穿刺
  • 1篇学科
  • 1篇药物治疗
  • 1篇抑素
  • 1篇抑制基因
  • 1篇抑制肿瘤
  • 1篇抑制肿瘤细胞
  • 1篇抑制肿瘤转移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影响
  • 1篇肢端
  • 1篇肢端肥大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9篇尹森林
  • 7篇姜曙
  • 4篇周培志
  • 2篇钟传洪
  • 2篇薛鑫诚
  • 1篇付晓红
  • 1篇刘雪梅
  • 1篇安琪
  • 1篇朱达
  • 1篇李幼平
  • 1篇蔡博文
  • 1篇何林
  • 1篇胡喻
  • 1篇赁可
  • 1篇唐梦琳
  • 1篇程书文
  • 1篇董剑锋
  • 1篇李晓
  • 1篇张楠楠

传媒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复杂颅底手术中的团队协作和多方式联合被引量:1
2017年
颅底区域的组织结构解剖毗邻关系复杂,同时又具备重要的功能,因此,颅底外科一直以来都是神经外科最具挑战性的亚专业方向之一。近年来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等学科在各自的领域逐步探索和推进。随着手术入路和手术器械的改进,各学科手术可达区域逐步扩大、重合,尤其是在颅底区域,在实践中面临新的挑战。以下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团队合作在颅底外科中的意义。
姜曙周培志尹森林
关键词:颅底手术
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替代疗法对鞍区病变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 评价对于术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的鞍区占位患者围手术期不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研究期间,本中心收治的影像学确认鞍区占位拟行手术患者.根据患者的HPA 轴基础功能及储备功能评估结...
尹森林周培志姜曙
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变化及激素替代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探讨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恢复规律及激素替代剂量,为垂体腺瘤患者术后激素使用及替代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87例垂体瘤患者手术前后激素检测值,结合术后激素替代情况分析术后垂体功能变化规律,了解术后垂体功能恢复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垂体瘤术后垂体激素恢复规律,术后3d激素水平最低(P<0.05),与术后3d比较,术后1月有所恢复(P<0.05),术后3月、1年达到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激素变化规律有差异,高龄患者术后易发生激素功能低下,恢复程度相对较差(P<0.05);根据患者症状及激素水平进行激素替代,术后3月强的松及左旋甲状腺素的替代剂量可达到相对稳定。结论垂体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可出现激素分泌减少,老年患者较明显且垂体功能恢复较慢;垂体瘤术后根据病情予小剂量激素替代,患者3月内激素功能可较好恢复,激素替代剂量基本稳定;可将术后3月作为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是否恢复的衡量时间。
付晓红薛鑫诚周培志尹森林姜曙
关键词:垂体瘤垂体功能低下激素替代
溴隐亭治疗男性泌乳素腺瘤及对患者性功能影响的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溴隐亭对男性泌乳素腺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及随访29例男性泌乳素腺瘤患者采用溴隐亭治疗后不同时间内分泌学、影像学检测的变化,并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对患者在药物治疗前、后的性功能进行评估。结果男性泌乳素腺瘤患者临床表现以性功能障碍、头痛、视力障碍多见。溴隐亭治疗6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明显下降(P<0.05),睾酮(T)水平有所升高(P<0.05),总体PRL水平正常化率为82.8%;疗效评价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药物治疗总体有效率达100%;按照IIEF-5评估,患者性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溴隐亭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内分泌功能趋于正常,更重要的是明显改善患者的性功能障碍状况。
薛鑫诚姜曙尹森林钟传洪周培志程书文
关键词:溴隐亭泌乳素腺瘤药物治疗
抗癌1号/分化抗原簇82基因在抑制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5年
抗癌1号(KAI1)基因是1995年Dong等[1]从人前列腺癌杂交细胞中克隆出的转移抑制基因,其位于人染色体11p11.2上.其表达产物分化抗原簇82(CD82)属于跨膜四分子交联体超家族分子3型薄膜蛋白,有4个疏水跨膜区和一个包含3个潜在的N端糖基化位点细胞外亲水区,共同参与增强细胞间的黏附,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2].现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论述KAI1/CD82在抑制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董剑锋周培志尹森林姜曙
关键词:转移抑制基因抑制肿瘤转移KAI1/CD82抑制肿瘤细胞人前列腺癌
垂体腺瘤手术治疗中对垂体功能保护的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手术治疗对垂体功能改善情况,寻找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后判断及改善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138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垂体功能改善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女性68例,男性70例,平均年龄50岁;术后平均随访17. 6个月。术前垂体功能低下者43例(31. 2%),其中全垂体功能低下者2例(1. 4%),部分垂体功能低下者41例。41例部分垂体功能低下患者中,甲状腺轴受损者13例(30. 2%),术后恢复5例(38. 5%);性腺轴受损15例(34. 9%),术后恢复5例(33. 3%);肾上腺轴受损7例(16. 3%),术后恢复1例(14. 3%);生长激素轴受损6例(14. 0%),术后恢复3例(50%)。术后新发垂体功能低下者6例(4. 3%),其中甲状腺轴受损者2例(33. 3%),性腺轴受损1例(16. 7%)和肾上腺轴受损3例(50%)。无新发全垂体功能低下患者。男性患者术后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率高于女性(67%vs 43%,P=0. 008);老年患者术后更易发生垂体功能低下(61. 7岁vs 47. 9岁,P=0. 017)。结论手术治疗垂体腺瘤能够改善垂体功能低下的预后,尤其是老年及长期罹患垂体功能低下患者。
宋晨张楠楠胡喻周培志尹森林姜曙
关键词:垂体腺瘤垂体功能低下手术治疗老年
术前应用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通过对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患者手术及药物治疗疗效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前使用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在其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资料完整的垂体GH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分为单纯手术治疗组及术前应用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SSA)联合手术治疗组,通过比较分析术前应用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对肿瘤体积、代谢合并症及复发等的影响。结果 手术联合术前使用SSA组可实现更高的全切率(67% vs 46%,P<0.05),并且在糖代谢异常的改善、脂代谢异常的改善及垂体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 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生长激素水平,改善垂体功能、糖耐量及脂代谢紊乱情况.而联合术前应用SSA可提高手术安全性、提高全切率,应用意义较大。
尹森林姜曙蔡博文周培志钟传洪
关键词:肢端肥大症垂体腺瘤生长抑素
对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7
2011年
目的全面收集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规范并对其进行评价,为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规范化发表及传播提供帮助。方法电子检索Ovid MEDLINE(1996~2010)及EMbase(截至2010年4月),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的文献,检索词包括guideline、report、systematic reviews、meta-analyses。通过阅读文题及摘要,排除无明显相关性的文献(针对具体疾病的系统评价,某一疾病的临床指南,以及仅讨论如何进行系统评价而未关注如何进行系统评价的报道等),而后进一步阅读全文,从纳入文献中提取如何报告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部分,并据其纳入原始研究设计的类型如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诊断性试验进行分类。结果初检获得285篇文献,最终纳入26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有8篇,非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2篇,诊断性试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0篇,动物实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1篇,针对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检索策略的报告规范2篇,评估系统评价/Meta分析质量的5篇,研究报告规范对系统评价/Meta分析质量影响的6篇。有2个指南更新。结论目前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数量较多,其中QUOROM及其更新版本PRISMA被众多期刊广泛采纳。报告规范有利于提高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尚需制定针对具体专业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规范。
尹森林刘雪梅何林李幼平
关键词:META分析
经胸穿刺封堵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经胸穿刺封堵术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新方法,本研究评估其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间华西医院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年龄小于10岁的患者39例,其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5.9±3.2)岁。经胸封堵采用偏心封堵器,并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完成。观察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患者残余分流、瓣膜反流(如主动脉瓣反流)、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33例成功行经胸穿刺封堵术,中转开胸6例。术后住ICU时间(2.2±0.8)d,住院时间(4.8±1.8)d。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残余分流,轻度以下主动脉瓣反流。随访时间(7±2)个月,随访中未发现明显心律失常或中度以上瓣膜反流。结论对于部分解剖形态合适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经胸穿刺封堵术安全有效、创伤小,中期随访结果良好。
尹森林李晓朱达赁可安琪唐梦琳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