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市川胜

作品数:22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北海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理学
  • 10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催化
  • 10篇催化剂
  • 7篇原子
  • 7篇原子簇
  • 7篇簇合物
  • 6篇担载
  • 6篇化合物
  • 6篇RU
  • 5篇乙烯
  • 5篇原子簇化合物
  • 5篇羰基
  • 5篇羰基簇
  • 5篇羰基簇合物
  • 5篇分子
  • 5篇分子筛
  • 5篇
  • 5篇CO
  • 5篇簇化合物
  • 4篇乙烯酮
  • 4篇烯酮

机构

  • 19篇北海道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吉林大学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美国西北大学

作者

  • 22篇市川胜
  • 10篇郭燮贤
  • 9篇肖丰收
  • 7篇福冈淳
  • 5篇李光进
  • 2篇董群
  • 1篇黄林
  • 1篇张鎏
  • 1篇徐奕德
  • 1篇铃木聪雄
  • 1篇徐如人
  • 1篇刘化章
  • 1篇杨亚书
  • 1篇李小年

传媒

  • 8篇Chines...
  • 5篇分子催化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有机氟工业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石油学报(石...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 4篇1994
  • 7篇1993
  • 4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熔铁催化剂活性与其母体铁氧化物形态和组成的关系(Ⅱ) 表面活性位和氨合成反应速率被引量:7
2000年
采用N2 低温吸附、CO和CO2 化学吸附技术和活性试验研究了不同铁氧化物为母体的氨合成催化剂表面活性位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活性相铁原子在表面的暴露百分数 <1 % ,99%以上的铁原子掩埋在体相内部 .随着母体铁氧化物性质和组成的变化 ,催化剂活性 (以氨的体积分数表征 )、质量反应速率 (rm)、合成氨转换频率 (TOF)和表面酸覆盖度 (SA)及其酸碱覆盖度的比例 (SA/SK)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即与Fe2 +/Fe3+呈驼峰形变化曲线 .实验发现 ,随着母体中FeO含量的增加 ,还原后催化剂表面性质和表面结构改变 ,表面活性位数目减少而活性位强度增大 .这可能是结构改性剂Al2 O3对Fe晶面的表面重构作用所致 .
刘化章李小年铃木聪雄大西隆一郎市川胜
关键词:铁氧化物活性位氨合成催化剂
表面金属有机化学Ⅱ—SiO_2担载的三钌乙烯酮原子簇化合物[PPN]_2[Ru_3(CO)_9(CCO)]在CO加氢反应中的催化行为
1993年
本文分别通过三种不同的钌原子簇化合物[HRu_3(CO)_(11)]^-、Ru_6C(CO)_(17)和[Ru_3(CO)_9(CCO)^(2-)]制备了三种SiO_2担载型的钌催化剂,并研究了它们在CO加氢反应中的催化行为.结果表明,若和用[HRu_3(CO)_(11)]^-制备的催化剂相比较,用[Ru_3(CO)_9(CCO)]^(2-)制备的催化剂在CO加氢反应中显示了较高的活性.通过比较以上三种催化剂的催化行为以及所进行的红外和质谱表征,初步提出了用[Ru_3(CO)_9(CCO)]^(2-) 制备的催化剂上,CCO基团经脱羰基后可能转化成表面碳化物(Carbide),它是形成烃类产物的中间体.
肖丰收市川胜D.F.Shriver
关键词:原子簇
担载的Ru-M(M=Co,Fe,Mo,Ni,Rh,Mn,Cr)原子簇催化剂在CO+H_2反应中的催化行为研究
1992年
本文描述了一系列SiO_2担载的Ru和Ru-M(M=Co,Fe,Mo,Ni,Rh,Mn,Cr)双金属原子簇催化剂的制备,并发现在CO+H_2反应中,若和担载的Ru原子簇催化剂相比,Ru-Co/SiO_2,Ru-Fe/SiO_2和Ru-Mo/SiO_2催化剂显示了较高的含氧化合物的生成速率和选择性。原位的红外光谱揭示了1584和1555cm^(-1)物种是生成甲醇和高级含氧化合物(C_2以上)的中间体,并在较高温度下1584cm^(-1)物种可以与表面烷基反应形成1555cm^(-1)新物种。通过表面化学反应和同位素标记的红外研究,提出了1584cm^(-1)和1555cm^(-1)分别归属于表面甲酰基和酰基。
肖丰收徐如人市川胜福冈淳D.F.ShriverW.Henderson郭燮贤辛勤
关键词:催化
SiO_2担载Ru-Co双金属原子簇化合物催化剂在CO加氢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高选择性形成
1991年
众所周知,和一般常规浸渍法相比,以金属原子簇化合物作为母体所制备催化剂在一系列的反应中(如CO加氢,甲酰化反应等)显示了很高的催化活性。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
肖丰收郭燮贤市川胜
关键词:催化剂CO双金属CO
SiO_2担载的三钌乙烯酮原子簇化合物[PPN]_2[Ru_3(CO)_9(CCO)]的原位FTIR-TPD-MASS研究
1992年
用原位FTIR-TPD-MASS法研究了SiO_2担载的[PPN]_2[Ru_3(CO)_9(CCO)]。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HRu_3(CO)_9(CCO)]^-/SiO_2的CO不断脱附,在433K时,形成Ru_3CCO。升温到573K时,Ru_3CCO继续脱CO而成三钌碳化物Ru_3C:,后者可以和CO反应重新形成Ru_3CCO。在H_2条件下,Ru_3C:可加氢生成CH_x(X=1~3),甚至CH_4。Ru_3C:在473K下氢还原1小时,并在室温下引入CO后,除~1974cm^(-1)峰之外,还出现了一个1708cm(-1)新谱带,它归属于在Ru_3原子簇上的面式吸附。
肖丰收郭燮贤福冈淳市川胜Duward F.Shriver
SiO_2-Al_2O_3担载的三钌乙烯酮原子簇化合物[PPN]_2[Ru_3(CO)_9(CCO)]的红外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PPN]_2[Ru_3(CO)_9(CCO)]负载于SiO_2-Al_2O_3表面后其红外光谱显示了2124,2088,2060,2040和2010cm(-1)几个谱带,认为这是由于[Ru_3(CO)_9(CCO)]^(2-)同SiO_2-Al_2O_3的Si(OH)Al基团(3620 cm^(-1))反应生成了H_2Ru_3(CO)_9(CCO)
肖丰收郭燮贤福冈淳市川胜Duward F.Shriver
关键词:担载
CFC113选择性脱氯氢化催化体系研究
1993年
1 前言人类在合成、使用 CFC_s 等的社会活动中,泄漏、排放、废弃的 CFC_s 正构成对地球环境越来越严重的威胁。随着“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生效和实施,现在正广泛而大量使用的 CFC_s,如 CFC-11、-12、-113等的生产和消费必须限制、削减,最终停止使用。因此CFC_s 替代物的合成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的开发以及 CFC_s 的销毁、泄漏 CFC_s 的回收、分解、
王文良大西隆一郎市川胜
关键词:脱氯
Pt羰基簇合物在NaY内的合成机理
1994年
利用IR,EXAFS13CO同位素交换反应及与NO作用等手段研究了Pt羰基簇合物[Pt3(CO)6](n=3,4)在NaY分子筛超笼内的合成机理.在氧化样品Pt2+/NaY上300-373K的还愿羰基化过程中,首先Pt2+与CO反应生成PtO(CO)物种(波数σco=2110cm-1),然后聚集成“Pt3(CO)6”(σco=2112,1896和1841cm-1),最后生成深绿色的Pt羰基簇合物Pt12(CO)24]2-/NaY(σco=2080,1824cm-1).“Pt3(CO)6”的羰基在室温下能迅速地与13CO发生交换,而[Pt3(CO)6](n=3,4)的羰基与13CO的同位素交换即使在343K也进行得很慢,室温下,NO能逐步破坏Pt羰基簇合物的层间和层内Pt-Pt键,得到中间物种“Pt3(CO)6”和PtO(CO),同时在气相产生CO2和N2O.而由上述两中间物种出发,300-353K温度下,在CO气氛中的还原羰基化又能可逆地得到原羰基簇合物.
李光进郭燮贤藤本俊幸市川胜
关键词:羰基簇合物
CFC113选择脱氯氢化催化体系研究 Pd-Bi、Pd-Tl双金属催化剂的表征
1993年
前言以SiO2、活性炭、Al2O3等为载体的金属钯添加铋、铊、铅等改性金属组成的双金属催化剂,能有效地促逆CFC-113的选择性脱氯氢化反应。适当的M/Pd金属原子比可以使反应对三氟氯乙烯(F1113)和三氟乙烯(F1123)的选择性分别达到96%和97%。实验还表明,添加Di、Tl还有提高催化剂稳定性的作用。
王文良大西隆一郎市川胜
关键词:脱氯氢化催化催化剂
[Ru_6(CO)_(18)]^(2-)在NaX分子筛超笼中的合成和表征
1994年
在NaX分子筛超笼中通过RuⅢ(NH3)6同CO+H2反应合成了[Ru6(CO)18]2-原子簇阴离子.原子簇阴离子上的羰基配体在氢气存在时具有一定的13CO同位素交换活性.EXAFS的数据表明,80─90%的钌原子在NaX分子筛中以[Ru6(CO)18]2-的方式存在.分子筛笼中的原子簇阴离子在氧化气氛下解离成单核钌羰基物种Ru1(CO)2,两者的结构在氧化(O2)及还原(CO+H2)条件下可以进行可逆转化.
刘安明黄林徐奕德紫藤贵文市川胜
关键词:NAX分子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