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乔安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2篇调节性
  • 2篇肉芽
  • 2篇肉芽肿
  • 2篇树突
  • 2篇皮肤
  • 2篇皮肤病
  • 2篇蕈样
  • 2篇蕈样肉芽肿
  • 2篇节性
  • 2篇FOXP3
  • 2篇病理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癌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性疾病
  • 1篇序列特异性
  • 1篇腋窝
  • 1篇腋窝部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10篇张乔安
  • 5篇陈明华
  • 4篇陈忠清
  • 3篇许祖德
  • 3篇陈连军
  • 2篇林尽染
  • 2篇潘洁雯
  • 2篇周仲文
  • 1篇黄琼
  • 1篇徐金华
  • 1篇贾近博
  • 1篇李琼
  • 1篇王上上
  • 1篇蒋永剑
  • 1篇包芸
  • 1篇王虹
  • 1篇姜敏
  • 1篇陈虎艳

传媒

  • 5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头癌扩大切除标本的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胰头癌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模式及胰头癌扩大切除术的适用范围。方法按日本胰腺协会(Japanese Pancreas Society,JPS)制定的胰腺癌研究通则对126例胰头癌扩大切除标本行淋巴结分组(118组)并计数,其中包括3例有肝转移的胰腺癌病例,分析淋巴结各组的转移频率、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间的关系。结果 126例胰头癌扩大切除标本中88例有淋巴结转移,移频率由高到低排列前3位的依次是13组、14组和17组。15例有16组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14例同时伴有13组、14组或17组淋巴结转移,另1例仅有16组淋巴结转移;3例有肝转移的病例不伴有16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及肝脏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淋巴结的广泛转移和早期发生远处转移是导致胰腺癌高度恶性的原因,无远处转移的患者才能从胰十二指肠扩大切除术中获益。
陈忠清张乔安蒋永剑周仲文许祖德
关键词:胰腺导管癌淋巴结转移
IgG4相关性皮肤病被引量:3
2015年
报告IgG4相关性皮肤病(IgG4-RSD)1例。患者男,25岁。躯干、面颈部瘙痒性红色至褐色丘疹、斑块及结节6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胶原纤维增生,细血管周围小团块状或结节状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浆细胞表达CD38、CD138、CD19、κ-轻链、λ-轻链、IgG、IgG4均阳性,IgG4+/IgG+浆细胞比值>40%,每高倍视野下IgG4+浆细胞>10个。该文对IgG4-RSD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林尽染陈连军张乔安徐金华
关键词:IGG4相关性疾病皮肤损害
胃癌中MT1-MMP、EMMPRIN、P-gp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MT1MMP、EMMPRIN和Pgp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探讨胃癌的浸润、转移和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不同病理特点胃癌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物(EMMPRIN)、P糖蛋白(Pgp)。结果:在40例胃癌中有15(37.5%)例表达MT1MMP;26(65%)例表达EMMPRIN(CD147);23(57.5)例表达Pgp。MT1MMP、EMMPRIN、Pgp的表达和肿瘤的侵犯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根据免疫酶标把40例分成Pgp阳性和Pgp阴性两组,发现EMMPRIN在Pgp阳性组中的表达要明显高于Pgp阴性组中的表达(P<0.01),在MT1MMP的表达中也有类似的发现(P<0.05)。同时,MT1MMP在EMMPRIN阳性组中的表达要高于EMMPRIN阴性组中的表达(P<0.05)。在非胃癌的标本20例中只有1例表达EMMPRIN,而另一例表达Pgp,但无一例表达MT1MMP。结论:胃癌组织中MT1MMP、EMMPRIN和Pgp的阳性表达有密切相关性,提示在胃癌的进展中其浸润、转移和耐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陈忠清王虹张乔安李琼许祖德
关键词:胃癌MT1-MMPEMMPRINP-GP
树突细胞在某些皮肤病中的作用
2011年
树突细胞是一类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它们有不同的亚群。在免疫反应中,树突细胞能从微生物及细胞周边环境中接受信号从而启动和凋节免疫反应。树突细胞表面表达不同的微生物受体,细胞闲子受体和表面分子。其功能状态决定了是激发免疫反应还是诱导免疫耐受。因此,异常功能状态的树突细胞可引发不同的皮肤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反之,树突细胞也可被开发研制成疫苗用于治疗这些疾病。
张乔安陈明华
关键词:皮肤疾病树突细胞免疫耐受疫苗
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SATB1上调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的表达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1,SATB1)对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SATB1相关小干扰RNA(SATB1relat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ATB1-siRNA)双链寡核糖核酸干扰MDA-MB-231细胞;pEGFP-N1-SATB1-GFP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MCF7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SATB1对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表达的影响。结果 MCF7细胞转染SATB1后,表达CD44+/CD24-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MDA-MB-231细胞在SATB1-siRNA干扰后,表达CD44+/CD24-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 SATB1可能在形成并维持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特性中起重要作用。
陈忠清张乔安包芸周仲文许祖德
调节性T细胞核转录因子Foxp3和CD206在蕈样肉芽肿不同病程中的表达
2013年
目的:分析早期和进展期蕈样肉芽肿中调节性T细胞和不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浸润情况,探讨这2种细胞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20例早期(IA~ⅡA)、13例进展期(ⅡB~ⅣB)蕈样肉芽肿患者皮损活检标本中调节性T细胞核转录因子Foxp3和不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的表达情况。结果:Foxp3的表达在蕈样肉芽肿早期明显高于进展期(P〈0.05),CD206的表达在蕈样肉芽肿的进展期明显高于早期(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在蕈样肉芽肿的早期起主导作用,不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进展期起主导作用,提示这两种细胞可能与疾病的进展有关。
张乔安陈明华陈忠清潘洁雯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调节性T细胞FOXP3
趋化因子受体4与Foxp3^+调节性T细胞在蕈样肉芽肿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初探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4与叉头框转录因子Foxp3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临床分期蕈样肉芽肿(MF)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22例MF患者的皮损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CCR4与Foxp3的表达水平。结果:Foxp3在MF斑块期表达明显增多,红斑期次之,而在肿瘤期几乎不表达;尽管CCR4在各期MF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程度以红斑期最强,斑块期次之,肿瘤期最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CCR4与Foxp3在皮损中的阳性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89)。结论:CCR4与Foxp3在不同分期MF皮损中的表达对了解MF免疫功能的变化和新的治疗提供帮助。
贾近博张乔安陈明华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趋化因子受体4FOXP3
臀部一淡红色丘疹——小汗腺汗孔瘤
2011年
患者男.40岁。因右臀部丘疹1年,于2008年6月至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臀部近会阴处1枚粟米大红色丘疹,略高出皮面,丘疹缓慢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既往体健。发疹前局部无外伤史,无放射线及毒物接触史。
张乔安林尽染陈明华潘洁雯陈连军
关键词:小汗腺汗孔瘤
MicroRNA-205抑制黑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microRNA-205(miR-205)表达对人类黑素瘤细胞株(A375和A2058)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转染miR-205过表达慢病毒(Lenti-miR-205)构建miR-205过表达的黑素瘤细胞A375和A2058细胞系(miR-205组),转染空白对照慢病毒作为对照细胞系(NC组)。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两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表达钙黏蛋白E(E-cadherin)的细胞数量与荧光强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cadherin、Twist、整合素(intergrin)、波形蛋白(vimentin)、Zeb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培养8 h和24 h时miR-205组A375与A2058细胞的迁移能力均大于NC组(P<0.01);miR-205组两种细胞的侵袭能力均低于NC组(P<0.01)。MiR-205过表达后A375和A2058细胞均由梭形、基质型向圆形、表皮型转化。与NC组相比,miR-205组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P<0.01),且表达E-cadherin的细胞数量和荧光强度均增加;Twist、intergrin、vimentin、Zeb1、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 MiR-205通过诱导E-cadherin的表达逆转上皮间质转化,从而抑制黑素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陈虎艳王上上姜敏张乔安陈连军
关键词:黑素瘤上皮间质转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
腋窝部乳房外Paget病5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腋窝部乳房外Paget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腋窝部乳房外Paget病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5~79岁,平均70岁,临床表现为腋窝部境界清楚的红斑,表面有渗出和糜烂,1例伴有大汗腺癌患者出现深在性溃疡。该病误诊率高,早期临床均被误诊为湿疹,后期临床最常被误诊为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免疫组化检查显示所有皮损肿瘤细胞细胞角蛋白(CK)7表达阳性。结论:腋窝部乳房外Paget病极少见,好发于老年人,常单侧发生,可并发大汗腺腺癌。该病首选手术治疗,需长期随访。
黄琼张乔安陈明华
关键词:乳房外PAGET病腋窝组织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