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利旺

作品数:34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杰出人才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细胞
  • 17篇树突
  • 16篇树突状
  • 16篇树突状细胞
  • 11篇肝癌
  • 10篇肿瘤
  • 6篇免疫
  • 5篇抗原
  • 4篇蛋白
  • 4篇诱导肝癌
  • 4篇造血
  • 4篇造血干
  • 4篇树突细胞
  • 4篇全细胞
  • 4篇肿瘤抗原
  • 4篇细胞来源
  • 4篇负载树突状细...
  • 4篇肝癌细胞
  • 4篇癌细胞
  • 3篇晚期

机构

  • 30篇第四军医大学...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陕西省肿瘤医...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34篇张利旺
  • 23篇张红梅
  • 18篇任军
  • 12篇刘文超
  • 9篇潘伯荣
  • 8篇范黎
  • 7篇斯晓明
  • 3篇白俊
  • 3篇程婕
  • 3篇靳斌
  • 2篇宫卫东
  • 2篇郭晓彤
  • 2篇刘都户
  • 2篇周高鹏
  • 2篇袁军
  • 2篇贾军
  • 2篇张亮
  • 1篇王瑞
  • 1篇代玉洁
  • 1篇王小霞

传媒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科研...
  • 1篇世界核心医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第14届世界...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树突状细胞及功能鉴定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以实体瘤患者外周造血干细胞 (PBSC)为来源 ,建立体外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 (DC)的方法 ,并进行表型鉴定及功能检测 .方法 :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经动员的外周造血干细胞 ,加入rhGM CSF ,rhIL 4和nrhTNF α培养 7~ 9d成为树突状细胞 ,进行细胞形态学、表型及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分析 .结果 :PBSC经诱导培养后 ,倒置显微镜和电镜显示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 ;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细胞表面抗原高表达 ,其中CD1a 38.2 8% ,CD11c 6 6 .77% ,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分别为 5 1.0 5 % ,6 7.5 8% ,MHCⅡ类分子HLA DR为 72 .0 9% ,为典型的DC表型特征 ,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DC具有高效的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能力 .结论
张红梅任军张利旺张亮张燕军斯晓明范黎潘伯荣
关键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树突状细胞实体瘤免疫治疗
附睾腺癌合并结肠腺癌1例被引量:2
2003年
张利旺张红梅范黎任军潘伯荣
关键词:结肠腺癌合并症影像学检查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促进医院学科发展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对2008-2012年以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短期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人员,从学科构成、人员层次、出访类型、出访国家以及会议交流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汇总分析,探讨其对学科建设和医院发展所起的作用,为今后更好地加强对外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动医院各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张利旺王燕王小霞王捷频王瑞衡亮冯军强袁军
关键词:学科建设
肿瘤患者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制备及鉴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以经动员富集的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为来源,建立体外诱导培养临床级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其形态、表型及功能的鉴定。方法:以化疗联合皮下注射G-CSF对肿瘤患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富集外周血MNC,聚苯乙烯细胞培养板贴壁纯化后,加入无血清培养液X-vivo15,以GM-CSF和IL-4联合诱导DC分化,诱导d5加入TNF-α促进DC成熟,观察DC形态及表型变化;并检测其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以该法诱导的患者DC显示出典型的树突细胞形态表型特征,同时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以经动员富集的肿瘤患者外周血MNC为来源,联合应用GM-CSF、IL-4及TNF-α,在体外可诱导培养出临床级具有典型形态、表型及免疫活性的DC。
斯晓明张红梅张利旺刘文超
关键词:单核细胞
以GFP为标记的肝癌细胞RNA转染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效应
2006年
目的:探讨GFP作为标记观察肝癌细胞RNA转染DCs效果的可行性及肿瘤细胞RNA转染DCs制备疫苗的可行性.方法: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载体pGFPC3稳定转染肝癌细胞HepG2,Trizol法提取筛选后细胞HepG2GFP总RNA;分离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DCs细胞,总RNA转染D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DCs表型变化;ELISA法检测转染前后上清中IL12变化情况;MTT法检测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结果:pGFPC3稳定转染肝癌细胞HepG2后可得到稳定表达GFP的细胞HepG2GFP,荧光显微镜下呈绿色荧光;总RNA转染的DCs荧光显微镜下呈绿色荧光,CD80(13.2%上升至86.7%),HLADR(38.9%上升至97.9%),CD83(0.9%上升至97.1%),CD86(31.2%上升至92.5%)表达明显升高,上清IL12分泌量ng/L显著增高(61.3±8.1→287.4±29.3,P<0.05);诱导的CTL能够对肝癌细胞株HepG2起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GFP可以作为肿瘤细胞RNA转染树突状细胞的观察标记,肿瘤细胞RNA转染DCs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肿瘤疫苗.
张利旺张红梅刘文超潘伯荣斯晓明任军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转染
可溶性人PD-1蛋白(shPD-1)对肿瘤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检测shPD-1蛋白封闭肿瘤患者树突状细胞(DC)表面的PD-L1分子对DC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培养肿瘤患者DCs;观察给予或不给予shPD-1蛋白对DC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免疫表型,采用MTT法检测D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IL-12p70的水平,MTT法检测效应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封闭DC表面PD-L1分子后,DC刺激T细胞增殖,分泌IL-12p70能力显著提高,促进CTL杀伤反应的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可溶性人PD-1蛋白(shPD-1)封闭DC表面PD-L1分子后,能显著提高DC活化T细胞的能力,促进DC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李江斌张红梅王爽张利旺鲁建国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
吉西他宾联合腹腔灌注顺铂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治疗晚期肝癌目前尚无公认的金标准方案。本研究对比健择(GEM)和表阿霉素(EPI)分别联合腹腔灌注顺铂(DDP)方案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进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入表阿霉...
刘文超张红梅张利旺刘都户薛妍黄颖斯晓明程婕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腹腔灌注吉西他宾顺铂
文献传递
论肿瘤内科研究生临床实习阶段医学伦理学素养的培养被引量:3
2012年
我国现阶段肿瘤学教育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作为肿瘤学重要分支之一的肿瘤内科,除具有内科学的共性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结合肿瘤内科工作的特点,提出在肿瘤内科研究生实习过程中重视医学伦理学素养的培养,包括重点培养职业素养、全面提升人文素养、注重强化科学素养等。培养职业素养包括三个方面: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水准;精湛的沟通、表达能力;高尚的医德医风。
张红梅张利旺
关键词:肿瘤内科医学伦理学
乳腺癌患者血浆线粒体D环高变区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检测血浆线粒体DNA基因突变对于乳腺癌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35例,健康 对照者10人,提取血浆DNA,设计两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血浆线粒体DNA的D环HVR1和HVR2,然后用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产物进行突变筛选。结果:乳腺癌患者的血浆DNA扩增率(46/140)和筛选的突变率(5/46)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浆线粒体DNA基因突变可能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靳斌任军张亮汪海丹白俊张利旺斯小明
关键词:乳腺癌血浆DNA线粒体DNA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及微血管型心绞痛的治疗现状被引量:20
2016年
10%到30%的胸痛患者并无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但50%到65%患者的细小冠状动脉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即微血管型心绞痛(microvascular angina,MA),目前尚无针对MA的最佳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既往7篇微血管型心绞痛的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结果,提示西地那非,喹那普利,雌激素和经皮脊髓电刺激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未发现L-精氨酸,多沙唑嗪,普伐他丁和地尔硫卓对本病有明确疗效。然而,这7篇研究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定义不同、采用的治疗方案和效果评价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纳入的样本量较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临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在将来的相关临床试验中需统一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定义,评估无阻塞性冠脉病变所致胸痛的冠脉微循环障碍以及相应的治疗效果。
张霄代玉洁杨洋张利旺张向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