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军

作品数:183 被引量:944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军队杰出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3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7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80篇细胞
  • 67篇肿瘤
  • 35篇乳腺
  • 34篇腺癌
  • 32篇乳腺癌
  • 29篇免疫
  • 29篇干细胞
  • 20篇基因
  • 19篇树突
  • 19篇肝癌
  • 17篇树突状
  • 17篇晚期
  • 16篇树突状细胞
  • 15篇蛋白
  • 15篇胃癌
  • 15篇化疗
  • 15篇恶性
  • 11篇疗法
  • 10篇造血
  • 10篇恶性肿瘤

机构

  • 86篇第四军医大学...
  • 42篇北京大学肿瘤...
  • 31篇北京肿瘤医院
  • 17篇北京市肿瘤防...
  • 1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临床...
  • 9篇北京世纪坛医...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5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天津市肿瘤医...
  • 4篇陕西省肿瘤医...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山东省肿瘤医...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82篇任军
  • 30篇邸立军
  • 25篇潘伯荣
  • 22篇贾军
  • 20篇宋国红
  • 20篇斯晓明
  • 19篇刘文超
  • 19篇张燕军
  • 19篇范黎
  • 18篇张利旺
  • 17篇周心娜
  • 17篇张红梅
  • 13篇余靖
  • 11篇祝毓琳
  • 11篇黄若宇
  • 10篇尤向辉
  • 10篇樊代明
  • 10篇汪海丹
  • 9篇白俊
  • 9篇张学庸

传媒

  • 29篇第四军医大学...
  • 15篇现代肿瘤医学
  • 14篇北京大学学报...
  • 12篇肿瘤防治研究
  • 6篇中国肿瘤临床
  • 5篇中华肿瘤杂志
  • 5篇中国药物应用...
  • 4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2000全国...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标记免疫分析...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11篇2012
  • 11篇2011
  • 6篇2010
  • 10篇2009
  • 20篇2008
  • 5篇2007
  • 15篇2006
  • 19篇2005
  • 8篇2004
  • 12篇2003
  • 11篇2002
  • 11篇2001
  • 8篇2000
  • 2篇1999
  • 5篇1996
1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建携带hTERT I540-PTD融合基因表达框的穿梭质粒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设计hTERTI540 PTD融合基因表达框并构建携带该表达框的穿梭质粒.方法: 根据hTERTI540表位、HIV 1TAT PTD和PTD4的氨基酸序列设计融合疫苗,然后根据哺乳动物偏爱密码子反翻译成基因序列.分段合成寡聚脱氧核糖核酸,磷酸化、退火后先后克隆至pSP72的BamHI EcoRI和XbaI BanHI之间.将经双酶切鉴定获得的阳性重组子进行基因测序.然后将hTERTI540 PTD融合基因表达框亚克隆至pDC315.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hTERTI540 PTD和hTERTI540 PTD融合表达框的基因序列与设计完全一致.穿梭质粒pDC315 I540 PTD和pDC315 I540 PTD4经EcoRI酶切后均清晰可见 112bp电泳条带,与预测相符.结论: 成功获得了携带hTERTI540 PTD和hTERTI540 PTD4表达框的穿梭质粒pDC315 I540 PTD和pDC315 I540 PTD4,为制备以重组腺病毒为载体的I540 PTD基因疫苗、比较蛋白转导能力的强弱对基因疫苗免疫效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郭晓彤张积仁刘文超任军李立文
关键词:癌症疫苗端粒酶逆转录酶肿瘤免疫疗法
国产和进口盐酸托烷司琼防治顺铂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比较国产盐酸托烷司琼和进口盐酸托烷司琼(商品名欧必亭)防治顺铂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中心内均衡随机、单盲、自身交叉对照方法。74例接受含顺铂≥50 mg·m^(-2)·d^(-1)方案且能耐受2周期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进入AB、BA两组。AB组第一周期给予国产盐酸托烷司琼,第二周期给予欧必亭。BA组则相反。同一患者在第一、二周期观察期内的化疗用药和剂量完全相同。结果:74例入组患者中,13例未按试验要求完成观察,故可评价疗效患者为61例。结果显示,国产盐酸托烷司琼在化疗后d1~3对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的控制与欧必亭相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均为P>0.05)。与两药可能相关的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发生率均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过程中发生3例严重不良事件,均与试验用药无关。结论:国产盐酸托烷司琼防治由顺铂所致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与欧必亭相似。
张永强周美珍程刚任军朱允中李燕游永红
关键词:盐酸托烷司琼顺铂恶心呕吐
遗传性胃癌与上皮钙粘附素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3年
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E-CD)是存在于正常上皮组织的钙依赖性蛋白粘附分子,又称为CAM120/80,与上皮细胞间粘附有重要关系,编码基因被称为E-CD或CDH1基因.1998年新西兰的Parry等在遗传型胃癌的毛利人家族发现E-CD基因突变.随后有许多研究表明其他许多肿瘤也存在E-CD基因突变.进一步研究证实,E-CD在家族弥漫型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我国胃癌的病死率居恶性肿瘤之首,占恶性肿瘤总病死率的23.24%.近年来弥漫型胃癌的比例有所上升.由于弥漫型胃癌约有10%显示出家族聚集性,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我国符合遗传型胃癌诊断标准的约占全部胃癌的0.8%.遗传性胃癌具有发病集中、患者年轻等特点,故研究其作用机制对于遗传型胃癌的预防、诊断和预后判断等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吕韶敏汪海丹康宁任军
关键词:基因突变上皮钙粘附素E-CD
当前急需培养研究型临床肿瘤医学科学家被引量:1
2013年
随着人们对肿瘤异质性从分子到基因水平的不断认识,肿瘤的治疗面临巨大的变革,单单依靠临床经验已经不能满足临床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当前,我们急需培养临床肿瘤医学科学家。
任军
关键词:癌症
肝硬化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
2000年
虽然肝硬化患者最常见合并细菌性感染,但细菌性脑膜炎非常少见。而肝硬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更为罕见。现就我科收治1例肝硬化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报告如下。
于桂萍任军苏明权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性脑膜炎细菌性感染
药物性肝损害与肝功保护
任军
文献传递
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中重度骨痛的Ⅲ期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中重度骨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的实验设计方法。将228例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中重度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0mm]的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116例)和帕米膦酸二钠组(112例),分别接受静脉输注唑来膦酸(4mg)或帕米膦酸二钠(90mg)的单剂量治疗。检测唑来膦酸对疼痛及尿液中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肌酐(Cr)、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Cr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228例患者中202例完成试验,其中唑来膦酸组104例,膦酸二钠组98例。用药后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唑来膦酸组第8、15、22、28天对基线的平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1.77%、-24.60%、-28.50%和-32.37%,帕米膦酸二钠组则分别为-10.87%、-21、06%、-25.67%和-31.26%,两组各时间点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但两组间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7)。用药后两组尿N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的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36.9%(P=0.0002),帕米膦酸二钠为-32.1%(P=0.001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2)。用药后两组尿C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时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63.2%(P〈0.0001),帕米膦酸二钠组为-47.9%(P〈0.0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组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19.0%和31.3%)、呕吐(6.0%和8.9%)、恶心(4.3%和4.5%)、乏力(3.4%和2.7%)、便秘(2.6%和1.8%)、低钙血症(5.2%和3.6�
董梅冯奉仪张阳谢广茹王雅洁刘基巍宋三泰周清华任军焦顺昌李进王秀问陈强王哲海徐农冯继峰
关键词:唑来膦酸帕米膦酸二钠骨转移骨痛
肝癌细胞HepG2与肝癌患者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的体外效应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将肝细胞癌(HCC)患者树突状细胞(DCs)与肝癌细胞HepG2融合制备瘤苗,检测其体外诱导同源T细胞产生特异性抗HepG2的免疫效应.方法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富集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细胞介素-4(rhlL-4)体外诱导培养DCs;聚乙二醇融合DCs与肝癌细胞HepG2,MTT法测定融合细胞(DCs/HepG2)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细胞毒性实验检测DCs/HepG2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HepG2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融合细胞DCs/HepG2高表达成熟DC表面分子,其中CD8390.4%,CD8087.7%,CD8684.4%,HLA-DR98.5%;其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高于HepG2和DCs;DCs/HepG2活化的CTL对HepG2具有显著杀伤作用,其杀伤率为(63.5±4.6)%(效靶比例为20∶1).结论HCC患者外周血DC融合HepG2细胞可有效诱导同源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HCC免疫效应,可能成为HCC免疫治疗的有效途径.
张红梅张利旺刘文超潘伯荣斯晓明任军
关键词:树突细胞细胞融合
靶向敲低核蛋白1抑制HepG2肝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应激相关核蛋白1(Nupr1)在不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靶向敲低Hep G2肝癌细胞Nupr1,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BEL-7402、QSG-7703、SMMC-7721、Hep G2肝癌细胞中Nupr1的表达。采用RNA干扰技术敲低Hep G2细胞中Nupr1的表达,通过MTT法及集落形成实验比较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利用TranswellTM实验观察Nupr1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Hep G2人肝癌细胞中Nupr1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肝癌细胞系。靶向Nupr1的2个短发夹RNA(shRNA)均能有效敲低Hep G2肝癌细胞中Nupr1的表达,抑制效率分别为72.25%和84.25%。Nupr1表达降低能够抑制细胞增殖,导致细胞周期发生G1期阻滞。Nupr1敲低显著降低细胞的迁移能力及集落形成能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upr-1表达降低能够上调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因子p21和p27的表达水平。结论靶向敲低Nupr1抑制Hep G2肝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黄红艳张彦斌王小利周心娜李莎王嫚娜任军
关键词:肝癌增殖迁移细胞周期
口服小剂量环磷酰胺节拍疗法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口服小剂量环磷酰胺节拍疗法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环磷酰胺50mg/d,连续口服,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若病情稳定,环磷酰胺用至1年后停药。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按NCI-CTC分级标准3.0进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23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接受治疗,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完全缓解1例(4.3%),稳定13例(56.5%),进展9例(39.1%),总有效率(CR+PR)4.3%,疾病控制率(CR+PR+SD)60.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5个月(95%CI:0.31~9.70个月),平均PFS为7.65个月(95%CI:4.93~10.3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29个月,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7.9%和50.9%。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乏力(13%),均为Ⅰ~Ⅱ级。结论:小样本研究证实口服小剂量环磷酰胺节拍疗法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是一种有效的方案,耐受性好,值得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姜晗昉宋国红车利邸立军任军
关键词:转移性乳腺癌节拍化疗环磷酰胺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