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弛

作品数:21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马鲛
  • 5篇蓝点马鲛
  • 4篇鱼类
  • 4篇耳石
  • 3篇黄海南部
  • 2篇刀鱼
  • 2篇渔场
  • 2篇中国海
  • 2篇生物学
  • 2篇矢耳石
  • 2篇秋刀鱼
  • 2篇海域
  • 2篇帆张网
  • 2篇繁殖
  • 2篇繁殖群
  • 2篇繁殖群体
  • 2篇CPUE
  • 2篇春季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传感

机构

  • 21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山东省水生生...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21篇张弛
  • 13篇叶振江
  • 9篇田永军
  • 3篇王英俊
  • 3篇徐宾铎
  • 2篇庄龙传
  • 2篇窦硕增
  • 2篇任一平
  • 2篇李增光
  • 2篇孙鹏
  • 1篇张崇良
  • 1篇程家骅
  • 1篇杨健
  • 1篇刘阳
  • 1篇薛莹
  • 1篇江志坚
  • 1篇黄小平
  • 1篇韩建新
  • 1篇姜涛
  • 1篇吴云超

传媒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大自然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耳石微结构的黄海大头鳕早期生长及环境影响
2023年
黄海大头鳕资源量近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对其早期生长规律的认知相对缺乏。通过分析2017年夏季43个黄海大头鳕幼鱼的耳石微结构探索其早期生长的一般模式,并结合同期黄海海洋环境变化,进一步探究其早期生长、关键生活史过程与栖息地环境变动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头鳕的孵化日期在2017年3月2日到4月27日之间,结合孵化时的水温估算其产卵期为2017年2月中旬到4月初,盛期为2月下旬。孵化后大头鳕的生长速度随着海表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表温达到15℃时,大头鳕开始沉降。沉降过程开始于5月末,发生在大头鳕达到80~110日龄之间。沉降时大头鳕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可能是由于其习性及环境变化所影响。沉降完成后进入较适宜的底栖生活环境,其生长速度逐渐恢复。
姜枫李建超张弛武瑞叶振江刘阳孙鹏刘淑德董秀强田永军
关键词:黄海冷水团
海南典型热带海草床4种代表性鱼类的生长特征及其对海草资源量变化的响应被引量:6
2020年
文章以海南岛新村湾、黎安港和潭门港海草床为研究区域,选取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sens)、点斑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四带牙鯻(Pelates quadrilineatus)和细鳞鯻(Terapon jarbua)4种代表性鱼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并探讨4种鱼类对海草资源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除栖息于潭门港海草床的4种鱼为负异速生长,其他区域海草床的鱼类均为正异速或等速生长;4种鱼的体质量生长速率(即异速生长因子b)和肥满度呈现黎安港>新村湾>潭门港的趋势,并与3个海草床的海草覆盖率、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推测海草资源量下降可能增加鱼类的被捕食压力和减少食物来源,从而导致生活于海草床的代表性鱼类生长速率下降。
陈启明刘松林张弛张弛江志坚江志坚黄小平
关键词:鱼类
黄渤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渔业生物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利用2016年4-5月、2017年4月在黄、渤海调查采集的350尾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繁殖群体的生物学数据,对该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繁殖群体的叉长范围为406~1010 mm,体重范围为533~7245 g,年龄组成为1~10龄,其中1龄与2龄个体分别占总数的39.2%与33.7%。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其生长特性,生长参数分别为L_∞=1246.9mm,K=0.11;雌雄性比为1:1.49,3龄前雄性个体数占优势,3龄后雌性个体数占优势。蓝点马鲛的产卵期在4~6月,产卵盛期为4~5月;其绝对繁殖力范围为9.2~127.5万粒/尾,平均50.5万粒/尾;绝对繁殖力随着年龄、叉长的上升逐渐增大,7龄后出现衰退现象。蓝点马鲛的优势饵料生物为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细鳌虾(Leptochela gracilis)。与历史记录比较,蓝点马鲛低龄化、小型化现象更加突出,摄食结构改变,繁殖期提前,繁殖力水平有减小的趋势。
牟秀霞张弛张崇良徐宾铎薛莹田永军任一平
关键词: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繁殖力摄食
鲨行山东——探寻黄海大白鲨的未来
2024年
提到大白鲨,多数人想到的是南非、中美洲墨西哥的瓜达卢佩岛或是澳大利亚的蛮荒海域是它们出现的地方,但实际上,中国也是大白鲨的重要分布区之一,其中尤以黄海海域为主。遗撼的是,如今我们对山东沿海这一旗舰物种的了解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在过度捕捞及环境变化等多重压力下,未来山东沿海的大白鲨将何去何从?
陈江源张弛
关键词:过度捕捞黄海海域物种
黄海玉筋鱼生物学特性的年际变化被引量:5
2020年
鱼类的生长和死亡参数是实行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的基础。根据2002-2018年在黄海采集的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样品,本研究估测了玉筋鱼在3个渔业利用时期(2000年代初、2000年代末和2010年代末,在此分别称为早期、中期、近期)的生长和死亡参数。结果显示玉筋鱼生物学特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优势体长组由早期的130~150 mm减小到近期的80~110 mm;优势体重组由早、中期较为均匀的分布变为近期的以小个体为主;优势年龄组从早期的2龄个体变为近期的当年生个体。玉筋鱼3个时期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极限体长(Linf)分别为194.2 mm、179.6 mm、161.7 mm;生长速率K分别为0.31、0.42、0.47。残差平方和分析显示中期与近期的生长方程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早期和中期相比,近期极限体长下降,生长速率上升。玉筋鱼近期春季、夏季和冬季的肥满度与早期相比均出现了下降。3个时期总死亡率(Z)分别为1.14、2.00和0.74;开发率(E)分别为0.69、0.78和0.32;自然死亡率(M)分别为0.35、0.44和0.50。玉筋鱼自大规模开发至今经历了过度开发并且趋向于低龄化、小型化,这一变化可能是过度捕捞导致的。
洪泽洲张弛田永军叶振江刘琦
关键词:玉筋鱼肥满度
黄海大头鳕食性随体长及季节的变化被引量:1
2023年
根据2017—2021年在黄海海域捕获的大头鳕(Gadus macrocephalus)样品,进行体长、体质量等生物学测量和胃含物鉴定,并用分类树方法对489个胃含物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其食性随季节及体长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从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来看,2017—2021年大头鳕饵料中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及鳀(Engraulis japonicus)相对较高,其次为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虾虎鱼等;食性随季节变化较大,夏秋季节主要捕食脊腹褐虾和鳀,而春冬季食性相对广泛、香农-威纳指数比较高,捕食饵料种类相对较多,这可能与春冬季节大多数渔业种类在黄海越冬场越冬有关;大头鳕食性随体长增长发生变化,幼鱼主要捕食甲壳类动物,成鱼转变到摄食虾虎鱼、方氏云鳚等鱼类,这主要与大头鳕随自身生长,口裂不断变大,游泳能力变强,自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增多有关;胃含物中发现了其他大头鳕个体,表明其存在同类相食现象。此外与之前研究相比,大头鳕饵料丰富度逐渐下降,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在胃中几乎没有出现,鳀的重要性也逐渐降低,而虾虎鱼重要性升高。大头鳕作为黄海海域的机会主义摄食者,其食性随季节、体长的变动情况可为未来研究黄海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变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逄鑫田永军张弛刘纯琳武瑞
关键词:分类树食物组成
东、黄海海鳗与山口海鳗生长和死亡参数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鱼类生长和死亡是渔业资源评估的重要生物学参数。本文使用2007年、2011年和2018年在东、黄海采集的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和山口海鳗(Muraenesox bagio)样品,评估了海鳗与山口海鳗的生长和死亡参数。研究显示,2种海鳗全长-体重关系、生长差异显著(p<0.01)。海鳗的全长-体重关系式为W=2.577×10-3×L2.849,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96.5×(1-e-0.27(t-0.19)),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和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0.844、0.171和0.629,当前开发率为0.80,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山口海鳗的全长-体重关系式为W=2.227×10-3×L2.903,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111.4×(1-e-0.24(t-0.10)),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0.365、0.197和0.153,当前开发率为0.46,资源处于充分利用状态。综合考虑当前捕捞强度和社会经济效益,建议东、黄海海鳗和山口海鳗的最适开捕年龄大于5龄,开捕全长控制在75 cm(即肛长约为31 cm)以上,以实现对2种海鳗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刘琦张弛叶振江田永军刘阳李建超
产卵期及越冬期蓝点马鲛渔场分布变化及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被引量:7
2019年
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类,近年来产量维持在40万t左右,是我国近海资源衰退背景下,少数保持持续高产的种类之一。为研究近年来蓝点马鲛渔场分布状况,本文根据2009~2016年农业部海洋捕捞动态信息采集网络中的蓝点马鲛CPUE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海水表温(SST)数据,分析了产卵期及越冬期蓝点马鲛渔场分布变化及其与SST的关系。结果表明,越冬期黄渤海蓝点马鲛渔获重心逐渐向东南移动,东海渔获重心逐渐向东北移动;产卵期黄渤海渔获重心逐渐向西北移动,东海渔获重心逐渐向西南移动,渔获重心的变化与蓝点马鲛越冬、产卵洄游趋势一致。2月和4月渔获重心经纬度变化与整个海域的SST距平变化相关性不显著(p>0.05),但CPUE分布与SST异常相关。本研究探索了蓝点马鲛产卵期及越冬期浮拖网作业渔场变化,为蓝点马鲛渔场研究及资源变动提供了参考依据。
祖凯伟程家骅刘阳张弛李建超潘新冬叶振江田永军
关键词:蓝点马鲛产卵期越冬期CPUE中国海海表温度
环境因子对黄海南部春季帆张网小黄鱼和黄鮟鱇渔获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帆张网渔业是黄海南部重要的渔业捕捞方式之一.本文根据2006—2009年春季黄海南部帆张网的渔获数据,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AM)定量研究了年份、位置、水深和海水表层温度(SST)对小黄鱼和黄鮟鱇渔获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GAM模型较GLM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小黄鱼和黄鮟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小黄鱼和黄鮟鱇CPUE呈显著负相关,小黄鱼CPUE呈现由北向南沿纬度方向逐渐减小的趋势,尤其在长江口周围较小;黄鮟鱇CPUE在长江口附近也较小.SST对小黄鱼和黄鮟鱇CPUE的影响显著,小黄鱼和黄鮟鱇适宜表温范围分别为9~11℃和9~14℃.
李增光叶振江张弛庄龙传
关键词:黄海南部帆张网小黄鱼
一种利用遥感夜间灯光数据识别秋刀鱼渔船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遥感夜间灯光数据识别秋刀鱼渔船的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地理位置查找表文件、几何校正、研究区域裁剪、Lee滤波降噪、移除闪电4个步骤。计算峰值中值指数;阈值选取及验证;秋刀鱼渔船提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刘阳田浩田永军叶振江孙鹏李建超于海庆刘世刚闫鲁鑫陈冠宇张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