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民
- 作品数:133 被引量:707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坚强内固定与动力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的对比研究
- <正>目的:通过坚强固定与动力内固定的对照研究,探讨动力固定预防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4月至2005年2月,筛选退变性腰椎疾患 (腰椎退变性失稳、腰椎退变性滑脱、腰椎管狭窄)作前瞻性研究。入选标准为严格...
- 金大地张忠民陈建庭江建明瞿东滨
- 文献传递
- Metformin inhibits preosteoclasts proliferation, colony formation, induces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in vitro
- Mefformin is a biguanide drug that is wid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for decades, which decr...
- 徐颂白晓春张忠民麦奇光陆明周荣平赵莉贾春宏温志华金大地
- 显微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领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的21例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21例患者均有明确的下肢症状(疼痛/麻木)、反复腰骶部疼痛,均无马尾神经受损害症状。在显微内窥镜辅助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及离断的骨骺,解除神经压迫。记录手术前后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及术后复发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38个月,平均17.7个月。手术切口长度约1.8 cm;术中出血量30-150 m L,平均47.4 m L;手术时间43-86 min,平均52.7 min;住院4-9 d,平均5.7 d。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3.6±1.1)分和(1.5±1.3)分;术前及末次随访腿痛VAS评分分别为(5.3±2.1)分和(1.3±1.0)分;术前及末次随访ODI分别为(76.3±25.9)%和(16.1±17.9)%。末次随访时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且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刘则征黎庆初杨洋朱召银闫慧博张忠民金大地
- 关键词:青少年腰椎
- 应用Sky骨扩张器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初步报告
- <正>目的:观察应用Sky骨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1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17个压缩性骨折椎体,采用 Sky骨扩张器行单侧经椎弓根椎体扩张,扩张高度为 14mm,注入医用骨水泥...
- 鲁凯伍金大地陈建庭瞿东滨江建明王吉兴张忠民
- 文献传递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不同影响被引量:42
- 2014年
-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传统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对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不同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0年6月~2013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L4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传统开放PLIF治疗(开放组),25例采用微创Quadrant系统下TLIF治疗(微创组)。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站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微创组与开放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滑脱度(SP)、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骶角(LSA)、滑脱角(SA)及L1铅垂线与S1距离(LASD)参数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开放组的滑脱复位率(ΔSP)为(67.42±33.80)%,明显高于微创组的(36.59±50.68)%(P〈0.05)。微创组末次随访时的LL为43.03°±14.07°、SA为3.12°±4.02°,均明显低于术前的46.53°±15.72°、6.10°±5.64°(P〈0.05)。开放组的ΔSA为2.53°±6.63°,明显高于微创组的-2.98°±5.42°(P〈0.05)。开放组的ΔLASD为-4.10±14.53mm,明显低于微创组的3.48±9.01mm(P〈0.05)。术前SP与LASD、ΔSA与ΔLL具有正相关关系,ΔLL与ΔPT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对于退变性腰椎滑脱,微创TLIF和开放PLIF都能明显地使滑脱椎体复位,但开放PLIF的滑脱复位率较高。微创TLIF可明显减小LL、SA,导致融合节段相对后凸。开放PLIF可明显减小LASD,更有助于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力线平衡。
- 苏锴郭营汤嘉军尹刚辉黎庆初赵银霞张忠民金大地
- 关键词:微创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 提高特立帕肽成骨功能的微电流药物递送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提高特立帕肽成骨功能的微电流药物递送系统,包括多通道微针阵列、注射盖、注射器、工作电极及微针对电极,所述注射器于所述注射盖顶部与之连接,所述多通道微针阵列于所述注射盖底部与之连接,所述工作电极设置在所述注射器...
- 莫小毅张忠民 孟柯宇 李泽晖
- 医疗纠纷:科学与法律的碰撞
- 2002年
- 近年来,随着人们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水平的提高,医疗纠纷日渐增多。而部分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更增添了患者和社会对医疗界的不满,甚至充满仇视,可是又有谁能够体会医生的辛酸呢?
- 张忠民
- 关键词:医疗纠纷
-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CD68阳性细胞筛选的意义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用CD68作为细胞标志筛选类风湿关节炎和正常滑膜组织中的滑膜巨噬细胞CD68+细胞,并观察筛选后细胞的活性及特性。方法:滑膜组织来源于2003-02/2004-03南方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病科收治的12例住院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组6例源自全膝关节置换术或经关节镜滑膜切除术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正常滑膜组6例来自无关节炎病史的半月板损伤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从滑膜组织中分离滑膜细胞,免疫磁珠法筛选滑膜CD68+和CD68-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筛选效能;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组和正常滑膜组筛选前后滑膜CD68+细胞所占比例;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筛选后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活性。结果:所获12例滑膜组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滑膜细胞分离后观察:滑膜细胞24h后贴壁生长,滑膜巨噬样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组的比例较正常滑膜组高。②筛选后滑膜细胞的观察结果:免疫磁珠法筛选的CD68+和CD68-细胞均在2h内开始贴壁,24h后CD68-细胞呈极向排列生长,贴壁能力强于CD68+细胞。筛选后的滑膜CD68+细胞与磁珠结合在一起,具有巨噬样细胞形态,胞周可有突起,分裂增殖较慢,但在体外能传数代;CD68-细胞未与磁珠结合,表现为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细胞分裂增殖迅速。③CD68+细胞的纯度分析: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纯度为93.6%,主峰右移,细胞平均体积增大。滑膜CD68-细胞不能被FITC标记。④滑膜细胞CD68的表达观察:筛选后CD68+细胞均为棕黄色。细胞核大、较疏松,细周有突起。CD68-细胞基本为成纤维样细胞,胞浆未被黄染,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呈卵圆形,核仁明显。⑤两组滑膜细胞体外增殖速度:在体外均有不同程度增殖活性。类风湿关节炎和正常滑膜CD68-细胞增殖速度快于同一组织来源滑膜CD68+细胞的增殖速度[(0.680±0.047),(0.236±0.014);(0.605±0.031),(0.195±0.019);t=
- 曾润铭金大地张忠民邹育才刘梦璋
-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滑膜CD
- 嗅鞘细胞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 2009年
-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neuron stell cells,NSCs)分化的作用。方法:分别从3月龄SD大鼠的嗅球和新生SD大鼠的海马中分离OECs及NSCs,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及免疫荧光鉴定。构建OECs与NSCs共培养体系,分为3组,纯化培养的OECs+NSCs组,未纯化培养的OECs+NSCs组,单纯NSCs组。共培养后4、8、12d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荧光鉴定,统计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百分率。结果:经P75和S100双重免疫荧光鉴定所培养的细胞为OECs,经巢蛋白抗体(Nestin)免疫荧光鉴定所培养的细胞为NSCs。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被特异性烯醇化酶-异硫氰酸荧光素(NSE-FITC)荧光标记的神经元大多为多极神经元,少部分为双极神经元或假单极神经元,带有较长的轴突。在各时间点,共培养组中可见到多个神经元聚集生长,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单纯NSCs培养组,而共培养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共培养后12d,共培养组中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百分率大约为23%,而单纯NSCs培养组约为4%。在各时间点,共培养组神经元的转化率与单纯NSCs培养组神经元的转化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共培养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ECs在体外能够有效诱导NSCs向神经元转化。
- 闫慧博金大地张忠民鲁凯伍江建明
- 关键词:嗅鞘细胞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诱导分化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慢病毒载体体外转染嗅鞘细胞MOI值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 vector)体外转染嗅鞘细胞(OECs)并能稳定表达目的 蛋白的最佳感染复数(MOI).方法 构建GDNF-lentivirus,体外转染293T细胞,获得高滴度的慢病毒浓缩液,测定病毒滴度达2×108 TU/ml.不同MOI的情况下,GDNF-lentivirus体外转染OECs,Western blot检测GDNF的表达.结果 相差显微镜明视野下动态观察转染后的OECs生长状态良好,荧光显微镜下见大量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转染成功的OECs.MOI=100时,OECs的转染率最高,约为75%,MOI=50时约为68%,MOI=10和MOI=1时分别为25%和13%,阴性对照组未见有绿色荧光表达.转染后第5天,收集OECs进行Western blot检测,MOI=100和MOI=50时GDNF表达最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I=10表达较少,而MOI=1表达最少,对照组无GDNF表达.结论 GDNF-lentivirus在体外既能高效转染OECs又不影响细胞活性,且转染后的OECs可以长期稳定表达GDNF的适宜MOI为50~100之间.
- 闫慧博鲁凯伍张忠民王晓佳金大地
- 关键词:GDNF慢病毒载体嗅鞘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