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桓熙
- 作品数:53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儿童肾移植临床诊疗指南(2015版)被引量:16
- 2016年
- 1前言
据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United States Renal DataSystem,USRDS)资料统计,至2012年12月31日,儿童占所有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病人数的1.2%左右。在过去20余年中,儿童ESRD发病率不断升高,2003年达到高峰,从2008年起有缓慢下落的趋势,但发病率依然较高,2012年ESRD患儿新发1163例,发病率为13.1/100万儿童(O~19岁)。
- 无王长希石炳毅张桓熙
- 关键词:中国儿童诊疗指南肾移植ESRD数据系统
-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预测模型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评价
- 目的 国内外已有多个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率的预测模型,但至今未有适用于中国人群的模型.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已有的5个预测模型在中国人群的适用性,分别是Irish 20...
- 张桓熙
- 儿童移植肾穿刺病理特征分析
- 2017年
- 目的 总结儿童肾移植指征性移植肾穿刺病理特征,分析移植肾并发症和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7年3月单中心儿童肾移植的指征性移植肾穿刺病理资料.结果 35例患者共43例次移植肾行病理穿刺,以排斥反应(11/35,31.4%)和新发/复发肾病(9/35,25.7%)为主.排斥反应包括急性T淋巴细胞排斥反应(8/11,72.7%)和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3/11,27.3%),肾病包括IgA肾病(5/9,55.6%)、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9,22.2%)、溶血尿毒综合症(1/9,11.1%)等.其他穿刺病理检查发现包括间质性肾炎(4/35,11.4%)、BK病毒相关性肾病、移植肾淋巴瘤、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毒性和草酸盐肾病等.结论 儿童肾移植术后指征性移植肾穿刺病理以急性排斥反应和新发/复发肾病为主,病理活检对患者病因诊断和及时治疗起重要作用.
- 陈徐涛刘龙山傅茜李军张桓熙邓荣海黄刚莫樱孙良忠蒋小云杨诗聪陈文芳王长希
- 关键词:儿童肾活检急性排斥反应
- 血霉酚酸水平监测在肾移植临床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 2011年
- 本综述通过总结近几年霉酚酸(MPA)水平监测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合理使用MPA并探究如何优化国人抗排斥方案提供线索。MPA检测方法分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酶免疫分析法(EIA),其中HPLC联用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或串联质谱,和EMIT可测定MPA总浓度和游离浓度。MPA可通过MMF或EC-MPS经胃肠道吸收代谢转化而得,主要代谢物为MPAG。MPA的代谢存在明显的个体内和个体间差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种族,血浆白蛋白浓度,移植肾功能,进食和药物配伍。低MPA AUC或谷浓度值会增加急性排斥的风险,高MPA AUC或谷浓度值会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一般认为监测时应控制MPA AUC0-12在30~60 mg/(h.L)。血游离MPA暴露量的监测可能对预测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更有意义。尽管对治疗药物监测是否使患者受益仍然没有定论,但监测确实对临床调整MPA用药带来积极意义。
- 张桓熙刘岩峰王长希
- 关键词:霉酚酸药物代谢动力学肾移植高效液相色谱酶免疫分析血药浓度
- 公民身后器官捐献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 目的:总结单中心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术后DGF临床特点,评估DGF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07年2月到2016年8月共入组711例DCD肾移植受者,其中125例(17.6%...
- 张桓熙
- 公民身后器官捐献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 张桓熙刘龙山刘晋齐傅茜邓荣海李军王长希
- 儿童肾移植244例次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儿童肾移植临床特点与疗效,尤其着眼于器官捐献时代下的转变,并讨论相关临床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9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44例次儿童肾移植资料。受者年龄最小1.8岁,中位年龄12.2岁。原发病主要是原发性或遗传性肾小球肾炎160例(69.0%)和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AKUT)、囊性肾病及其他遗传性肾病55例(23.7%)。死亡供肾42例(17.2%),亲属活体供肾19例(7.8%),器官捐献供肾183例(75.0%)。器官捐献供者中位年龄2岁(0~51岁),中位体重12.0 kg(2.7~72.0 kg)。器官捐献时代下(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170例的免疫诱导方案主要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10例(64.7%)或巴利昔单抗58例(34.1%),维持方案为他克莫司+霉酚酸(MPA)+激素。回顾性分析器官捐献供者儿童肾移植109例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244例儿童肾移植受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8.1%、94.5%、93.4%,移植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2.6%、84.2%、82.0%。10例死亡,原因主要为意外死亡2例(20.0%),肺部感染2例(20.0%),颅内出血2例(20.0%)。33例移植肾功能丧失,原因主要是移植肾血管内血栓形成5例(14.3%)和急性排斥反应5例(14.3%)及受者带移植肾功能死亡9例(25.7%)。109例器官捐献供者儿童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27例(24.8%),动脉血栓6例(5.5%),静脉血栓1例(0.9%),移植肾周血肿6例(5.5%),移植肾动脉狭窄10例(9.2%),移植肾输尿管瘘1例(0.9%);急性排斥反应1、3年发生率为17.5%、23.2%。原发病复发率6.9%,以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复发3例(42.9%)和IgA肾病复发2例(28.6%)为主。术后1、3年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9%、22.4%,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6.9%、31.7%。除移植肾功能丧失受者外,其他受者术后1、2、3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别为(80.3±25.2)ml/(min·1.73 m^2)、(81.4±27.8)ml/(min·1.73 m^2)、(71.8±27.6)ml/(min·1.73 m^2)。结�
- 张桓熙李军黄铭川吴晟晖傅茜刘龙山邓荣海吴成林徐博文陈立中邱江陈国栋黄刚费继光邓素雄王长希
- 关键词:肾移植存活率排斥反应
- 精准诊疗技术拨开肾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迷雾:突破与未来
- 2024年
-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AMR)是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其发生发展与供体特异性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及补体系统激活等复杂免疫机制相关,且目前治疗效果不佳。供体来源细胞游离DNA和非HLA抗体等新兴无创监测工具为AMR的早期识别提供了新方法。多组学检测技术的应用揭示了AMR的复杂免疫机制,为精准分型和个体化治疗奠定了基础。同时,CD38单抗、IL-6抑制剂和补体抑制剂等新型药物针对AMR的致病免疫环节进行精准靶向干预,也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随着精准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相信未来肾移植AMR的诊疗有望实现更大突破。
- 王长希张桓熙
- 关键词:肾移植
- 肾移植术后早期免疫抑制方案对新生HLA抗体的影响
- 张桓熙傅茜刘龙山郑毅涛何润钧陈徐涛邓伟颖王长希
- 肾移植术后早发型与迟发型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预后分析与治疗选择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发型和迟发型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治疗选择和预后。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移植肾穿刺活检并依据Banff 2019标准诊断为AMR的14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MR的诊断时间在术后30 d内和30 d后将其分为早发型AMR(早发型AMR组,19例)和迟发型AMR(迟发型AMR组,122例)。主要研究结局为受者和死亡删失移植肾存活率、随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和免疫优势供体特异性抗体强度变化。使用Wilcoxon检验评估eGFR和供体特异性抗体强度差异,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对受者的AMR治疗方案进行分类。结果141例受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6(1.2,5.2)年。早发型AMR组未见移植肾失功;迟发型AMR组有44例受者发生移植肾失功,其中因为AMR进展导致移植肾失功者34例(77.2%)。早发型AMR组受者的5年死亡删失移植肾存活率好于出现迟发型AMR受者[100%比60.1%(50.5%,71.6%),P=0.002]。早发型AMR组受者治疗后1年eGFR变化值明显优于迟发型AMR组[19.3(-2.6,38.1)比-3.3(-14.0,5.4),P=0.001]。早发型AMR组受者随访1年时的平均荧光强度为1158(401.5,3126.5),明显低于诊断时的3120.5(2392.8,9340.0)和迟发型AMR的8094(2251.5,1356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和P<0.001)。早发型AMR组治疗采用标准方案者3例(15.8%),以利妥昔单抗和/或硼替佐米为核心的其他方案者7例(43.8%)。迟发型AMR组治疗采用标准方案者16例(13.1%),加强方案者9例(7.4%),利妥昔单抗和/或硼替佐米为核心的其他治疗方案者32例(26.2%),单用MP者21例(17.2%)。结论本研究中早发型AMR组的预后优于迟发型AMR组。对于早发型AMR,建议早期采用较强的免疫抑制方案;对于迟发型AMR,要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其治疗方案也需要进行个体化选择。
- 谭景洪伍文睿刘龙山傅茜李军吴成林黎剑明谢文宇张桓熙王长希
- 关键词:肾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