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宏秀

作品数:25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囊虫
  • 18篇囊虫病
  • 18篇虫病
  • 16篇脑囊虫
  • 16篇脑囊虫病
  • 8篇细胞
  • 5篇免疫
  • 5篇脑囊虫病患者
  • 5篇病患
  • 4篇尾蚴
  • 4篇细胞因子
  • 4篇囊尾蚴
  • 3篇吡喹酮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囊尾蚴病
  • 3篇阿苯达唑
  • 2篇循环抗原
  • 2篇亚群
  • 2篇逆转

机构

  • 24篇山东省寄生虫...
  • 2篇济宁市妇女儿...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邹城市卫生防...
  • 1篇武警山东总队...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25篇徐宏秀
  • 13篇刘玉冰
  • 5篇尹克霞
  • 4篇徐静
  • 4篇毛德华
  • 4篇邵国林
  • 3篇刘波
  • 3篇贾凤菊
  • 3篇付婷霞
  • 3篇史世俊
  • 3篇葛凌云
  • 2篇高歌
  • 2篇戴伟
  • 2篇徐靖
  • 2篇魏冬冬
  • 2篇孔庆安
  • 2篇刘玉磊
  • 2篇尹立新
  • 2篇时发茂
  • 2篇霍海英

传媒

  • 4篇地方病通报
  • 3篇实用寄生虫病...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年份

  • 2篇2003
  • 10篇2002
  • 9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囊虫病CT分型与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了解脑囊虫病CT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前脑CT影像表现分型 ,与患者在抗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杀虫反应以及抗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抗囊治疗第 1疗程易出现杀虫反应 ,但各型脑囊虫病患者出现反应的程度不同 ,并且抗囊治疗效果也不同。Ⅰ型患者杀虫反应轻 ,经 2~ 3个疗程抗囊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已治愈。Ⅱ、Ⅲ、Ⅴ型患者第 1疗程出现较重的杀虫反应 ,治愈率分别为 81 4%、72 6 %和 74 1%。Ⅳ型患者杀虫反应轻 ,疗效较好。结论 表明脑CT分型对指导脑囊虫病临床治疗和判定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贾凤菊徐宏秀孔庆安李怀菊傅婷霞刘玉磊
关键词:脑囊虫病CT
脑囊虫病患者不同时期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对脑囊虫病人的免疫调控作用
目的: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幼虫寄生于人体组织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以发展中国家为多,中国是囊虫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囊尾蚴可寄生于人体的皮下、肌肉、心脏眼、脑等组织,其中以侵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形...
徐宏秀
关键词:脑囊虫病细胞因子免疫
文献传递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4
2002年
目的 探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 (CSF)及血清中的循环抗原 (CA) ,并与ELISA比较。结果 检测脑囊虫病人CSF和血清各 48份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1.2 5 %和 70 .83%。检测健康人CSF和血清各 2 6份 ,阴性符合率分别为 92 .31%和 90 .0 0 %。检测 2 3份非囊虫病 (脑肿瘤、脑脓肿、脑结核、脑外伤 )患者CSF和血清的交叉率分别为 8.70 %和 11.32 %。检测包虫病患者、血吸虫病患者和华支睾吸虫患者的血清各 10份 ,交叉率分别为 2 0 .0 0 %、10 .0 0 %和 0。敏感性和特异性与ELISA相近。结论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用于脑囊虫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操作简便、快速 ,无需特殊仪器设备 ,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刘玉冰戴伟刘波尹克霞徐宏秀李桂玲葛凌云
关键词:脑囊虫病循环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脑脊液CSF
脑囊尾蚴病患者Th2型细胞因子的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探讨脑囊尾蚴病患者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IL-13水平及其免疫调控作用。 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按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RNA,在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cDNA,用PCR法对cDNA进行扩增,最后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鉴定。 结果 30例脑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现27例有细胞因子表达,3例未检测到细胞因子。在27例有细胞因子表达的患者中,IL-4、IL-10、IL-13的表达分别为16例、17例和14例,27例均有IL-4和(或)IL-10和(或)IL-13表达。10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仅发现1例表达低水平的IL-4和IL-10,其余均未测出。 结论 脑囊尾蚴病患者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体液免疫功能增强。
徐宏秀贾凤菊刘玉冰徐靖魏冬冬
关键词:TH2型细胞因子免疫调控IL-4IL-10
抗寄生虫治疗对脑囊虫病患者T淋巴细胞影响的观察
2002年
为研究抗寄生虫治疗对囊尾蚴感染者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采用吡喹酮、阿苯达唑、干芜散三种药物治疗脑囊尾蚴感染患者 30例 ,同时用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 (APAAP)检测治疗前后该病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发现治疗前囊尾蚴感染病人 CD3+ ,CD4 + ,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及 CD4 / CD8比值分别为 5 8.12± 6 .0 3,33.2 3± 4 .0 9,2 8.0 1± 2 .32和 1.31± 0 .19;治疗后分别为 6 8.32± 6 .0 3,38.0 7± 5 .89,2 7.91± 3.0 2和 1.4 2± 0 .2 8,已趋于正常 ,表明囊尾蚴感染患者 CD3+ ,CD4 +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 ,CD4 / CD8比值亦降低 ,说明囊尾蚴感染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调节机能紊乱 ,呈免疫抑制状态 ,当脑囊尾蚴感染患者接受合理有效的抗囊虫治疗后 ,随着体内囊尾蚴的逐渐死亡 ,CD3+ ,CD4
徐宏秀张敬举徐静刘玉冰邵国林
关键词:脑囊虫病T淋巴细胞
脑囊尾蚴病与颅内肿瘤105例误诊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徐宏秀李明
关键词:脑囊尾蚴病颅内肿瘤误诊
中西药结合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研究
2002年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脑囊虫病的效果。方法 1.吡喹酮单剂,按20mg/kg.d×6d(每日每公斤体重20mg,分3次服用,共服6d)或10mg/kg.d×12d给药,间隔2~3个月后重复第一疗程。2.阿苯达唑单剂,按15mg/kg.d×15d给药,间隔2~3个月后重复第一疗程。3.干芜散单剂,每次1.56g,每d3次,连续服用1年。4.吡喹酮、阿苯达唑联合用药,第一疗程给予阿苯达唑20mg/kg.d×12d。后续吡喹酮30mg/kg.d×12d,间隔2~3个月后据第一疗程服药反应和囊尾蚴感染轻重给予吡喹酮30mg/kg.d×12d或50mg/kg.d×12d,2~3个月后再给予吡喹酮50mg/kg.d×12d。5.干芜散、吡喹酮、阿苯达唑联合用药,首先服用干芜散单剂6个月,后按4方法服用吡喹酮、阿苯达唑,另外间隔期间继续服用干芜散。结果 1~5种疗法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2%,80.0%,69.6%,97.8%和94.8%,按X2检验,1.2.3种疗法的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4.5种疗法的总有效率亦无差异(P>0.05),但4.5种疗法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1.2.3种(P<0.005),且第5疗法与第4疗法相比杀虫反应大大减轻。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脑囊虫病不仅能明显提高总有效率,而且可大大减轻杀虫反应的发生。
徐宏秀刘玉冰尹克霞徐靖邵国林
关键词:中西药结合脑囊虫病吡喹酮阿苯达唑
黑热病患者治愈后细胞与体液免疫的消长观察
1998年
徐宏秀霍海英
关键词:黑热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脑囊尾蚴病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00年
徐宏秀董玉华杨淑芳付婷霞毛德华史世俊
减轻脑囊虫病后遗症措施的研究
2002年
为探讨减轻脑囊虫病后遗症的治疗措施 ,采用了合理系统用药抗囊治疗、早期接受抗囊治疗、主动应用脱水剂和皮质激素、掌握好脑外科手术的适应症和及时恢复脑功能这五种治疗措施 ,结果发现吡喹酮和阿苯达唑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剂用药 (P<0 .0 5 ) ;接受抗囊治疗时间越早后遗症越轻 (P<0 .0 5 ) ;应用脱水剂和皮质激素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应用组 (P<0 .0 5 ) ;手术组后遗症发生率大为降低 (P<0 .0 5 ) ;恢复脑功能治疗组与未恢复脑功能治疗组在减轻脑囊虫病后遗症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
徐宏秀尹克霞徐靖刘玉冰
关键词:脑囊虫病后遗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