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纯一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物理系物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共吸附
  • 3篇CO
  • 3篇CU(111...
  • 2篇分子
  • 2篇CS
  • 2篇RU
  • 1篇电子能
  • 1篇电子能谱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碳
  • 1篇英文
  • 1篇脱附
  • 1篇热脱附
  • 1篇热脱附谱
  • 1篇局域结构
  • 1篇角分辨
  • 1篇二硫化碳
  • 1篇分子轨道
  • 1篇复合物

机构

  • 8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徐纯一
  • 6篇鲍世宁
  • 6篇徐亚伯
  • 4篇李海洋
  • 3篇朱立
  • 2篇唐景昌
  • 2篇徐熔
  • 2篇何丕模
  • 1篇刘凤琴
  • 1篇汪健
  • 1篇汪雷
  • 1篇何江平
  • 1篇钱海杰
  • 1篇陈才金
  • 1篇胡晓风
  • 1篇董宇辉
  • 1篇张寒洁
  • 1篇刘卫丽
  • 1篇胡天斗
  • 1篇徐波

传媒

  • 4篇物理学报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科学(A...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真空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3
  • 2篇199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CO与K在Cu(111)面上的共吸附及K—O复合物的形成
1993年
用HREELS方法对CO+K/Cu(111)共吸附系统(θ_k<0.18)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下(<200K),有两种不同的CO吸附状态,一种为受钾近程强相互作用下的吸附态;另一种为受钾远程弱相互作用的吸附态.在较高温度下(>200K)仅仅前者可以被观察到.根据ARUPS研究表明,受钾强相互作用下的CO分子有不同的电子态,而且吸附取向不再是直立在Cu(111)表面上.用O_2取代CO的实验结果肯定了CO和钾在Cu(111)表面上形成K—O复合物的可能.K—O复合物在钾覆盖度大于0.04时形成,即只有在钾处在退极化状态下才形成.
鲍世宁徐熔徐纯一李海洋朱立徐亚伯
关键词:一氧化碳
MSC理论研究固体CS_2的实验谱(英文)
1997年
用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的多重散射集团(MSC)方法对固体CS2的硫K-边NEXAFS实验谱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1.确认了K-边NEXAFS实验谱的主体结构是双σ*键和π*;2.固体CS2中同时存在硫的单键和双键和对应的两种吸收谱;3.π*几乎全由双键所贡献,而双σ*则分别由单键和双键所贡献;4.NEXAFS实验谱是两种吸收谱的叠加。
徐纯一唐景昌
关键词:NEXAFS二硫化碳
NO在清洁和Cs覆盖的Ru(100)表面上吸附的热脱附谱被引量:5
2000年
用热脱附谱等方法研究了NO分别在清洁和Cs覆盖的Ru(1010)表面上的吸附.结果表明:存在两种NO分子吸附态(a1,a2),脱附温度分别处于325℃和550℃附近.Cs的存在增加了Ru(1010)表面上a2态的吸附位置,提高了该态的脱附温度.Cs在Ru(1010)表面上的存在同时促进了吸附NO分子的分解.NO在Ru(1010)表面上分解后形成吸附O原子和N原子.N原子复合以N2在约500℃附近脱附,同时Cs的存在也促进了N2O的形成.在Cs覆盖的Ru(1010)表面上,N2O的脱附温度约在425℃.
张寒洁颜朝军李海洋何丕模鲍世宁汪健徐纯一徐亚伯
关键词:一氧化氮热脱附谱
铁锰铝铬合金局域结构的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研究
1998年
利用同步辐射X光测量了Fe-Mn-Al-Cr合金的MnlsNEXAFS谱,多重散射团簇(MSC)理论分析显示合金基体中的Mn和Fe分别以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微晶的形态存在,它们之间的耦合保证了合金是一种稳定的奥氏体钢.
陈才金刘卫丽唐景昌汪雷徐纯一何江平胡晓风胡天斗刘涛
关键词:X射线吸收谱局域结构
Cu(111)面K-O复合物的形成
1992年
本工作对室温Cu(111)面CO,O_2和K的共吸附进行研究。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K的出现,室温下Cu表面上可以有分子状态的CO存在。C0与K在Cu(111)面上共吸附时,CO分子中的O可以和K形成“K-O”复合物,“K-O”复合物的形成与K在Cu表面上的状态有关。只有在K覆盖度大于0.04时,K原子出现退极化时。“K-O”复合物才被观察到。
朱立鲍世宁徐亚伯徐纯一
关键词:共吸附
CO和K在W(100)面上共吸附的HREELS研究
1993年
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耗谱(HREELS)对CO和K在W(100)面的共吸附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有K沉积的W(100)面上,代表CO分子在顶位吸附时碳氧伸缩振动频率的损耗峰由255meV向低频率方向移动,该峰在CO饱和吸附时的强度随K的覆盖度增加而减小。在有K和CO的W(100)面上,观察到了一个与K覆盖度大小有关的新的能量损耗峰,其位置在100meV左右,在CO暴露过程中,它比255meV处的损耗峰更早出现。它联系着一种CO受K影响的能量更抵的吸附状态。我们归之为“斜躺”的CO分子振动频率。当K的覆盖度增大到0.06后,CO和K在180~220meV之间形成了两个能量损耗峰,它们与CO分解后在表面形成K—O复合物的振动模式相关。
朱立鲍世宁徐纯一徐亚伯
关键词:表面物理电子能谱
用ARUPS研究在Cs/Ru(100)面上的CO分子轨道对称性被引量:2
1999年
用同步辐射角分辨紫外光电子能谱对CO与Cs在Ru(1010)面上共吸附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Cs的强烈影响,CO的分子轨道重新排列.对应清洁表面上CO分子的(5σ+1π)轨道的75eV谱峰分裂成两个,分别处于63和78eV,63eV谱峰关于一个垂直于Ru(1010)面而平行于〈0001〉晶向的镜象面反对称性.
李海洋鲍世宁徐波徐纯一何丕模徐亚伯刘凤琴易布拉欣.奎热西钱海杰董宇辉
关键词:ARUPS分子轨道共吸附
CO与K在Cu(111)面上共吸附的角分辨紫外光电子能谱
1992年
CO在有K沉积的Cu(111)面上吸附的角分辨紫外光电子能谱(ARUPS)测量结果表明:在室温下,有分子状态的CO吸附在该表面,CO分子的4σ态信号强度明显低于5σ/1π态的强度,这表明CO分子在该状态下是强烈倾斜的,低温下(~150K),有两种不同的CO吸附状态,一种只有在较高CO暴露量下才出现,而另一种则在任何暴露量下都存在,后者是一种类似于CO在室温时的吸附状态。
鲍世宁徐熔李海洋朱立徐纯一徐亚伯
关键词:分子UPS角分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