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兆国

作品数:62 被引量:154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4篇哲学宗教
  • 7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7篇道德
  • 16篇伦理
  • 14篇哲学
  • 11篇德性
  • 9篇主义
  • 7篇道德哲学
  • 7篇文化
  • 6篇儒家
  • 5篇德性伦理
  • 5篇性伦理
  • 5篇伦理学
  • 5篇马克思主义哲...
  • 4篇社会
  • 4篇马克思主义
  • 4篇康德道德哲学
  • 4篇教学
  • 4篇《孟子》
  • 3篇形而上学
  • 3篇形上学
  • 3篇学术

机构

  • 5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安徽工程大学

作者

  • 62篇戴兆国
  • 1篇何怀宏
  • 1篇牛菲
  • 1篇单传友
  • 1篇干成俊
  • 1篇王玉侠
  • 1篇杨国荣
  • 1篇宣庆坤
  • 1篇王振钰
  • 1篇胡宏昇
  • 1篇陆在春
  • 1篇陈来
  • 1篇毛加兴

传媒

  • 13篇安徽师范大学...
  • 5篇学术界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伦理学研究
  • 2篇哲学动态
  • 2篇哲学研究
  • 2篇孔子研究
  • 2篇江海学刊
  • 2篇高校辅导员学...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新华月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河北学刊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安徽教育学院...
  • 1篇决策探索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道德与文明

年份

  • 5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被引量:2
2004年
在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中,对人类伦理生活的反思是一个重要内容。其蕴涵的现代性精神代表了现代社会伦理诉求的主要方向。无论是对道德秩序和规范体系的调整与建构,还是现代性伦理精神的重塑,以及对现代社会伦理生活的合理安排,都是马克思对人类现实道德生活批判深思的结果,从而为人类的解放提供了现代性的理论筹划。
戴兆国
关键词:伦理精神
《孟子》“心”概念辨析被引量:3
2015年
《孟子》文本中"心"概念的使用较为频繁。我们可以通过分类的方法对其"心"概念进行分析和注解。在《孟子》文本表达的语境中,其"心"概念的涵义主要指心理意识活动。后世学者在注解《孟子》"心"概念的过程中,出现了将其形而上学化的倾向。这是注解者根据自己的哲学立场作出的过度解释。获取对"心"概念的合理解释途径,需要正确分析心物之间的关系。
戴兆国
关键词:《孟子》心物关系
当代中国哲学形上学建构的理论自觉——从《论道》到《道论》被引量:3
2013年
形上学作为人类追思自身乃至自然、社会、宇宙之谜的重要途径,是所有哲学理论都无法回避的。哲学形上学的追问和反思总是以自觉的理论形态表现出来,这就是哲学形而上学的理论。形而上学没有统一的必然的形态,但无论是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无论是重视、凸显形而上学,还是消解、拒斥形而上学,都无法逃脱趋向形而上学的命运。从金岳霖的《论道》到杨国荣的《道论》,其追思的思想实质体现了当代中国哲学形上学建构的理论自觉。这种理论自觉不仅有向哲学元问题的回顾,也有对形而上学本质的揭明,既有融人世界哲学趋势的努力,也有自我哲学创发的建构。
戴兆国
关键词:当代中国哲学《论道》形上学道论拒斥形而上学哲学理论
论中国传统哲学经典诠释之方法——以《大学》文本诠释为中心被引量:1
2006年
《大学》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有其非常独特的地位,儒家学者不仅改动《大学》经文,而且还作“格致”补传。《大学》改本发展的历史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对待经典特有的诠释方法,而且也反映了中国哲学内在的义理变化过程。
戴兆国
道德根基的反思与重构——何怀宏教授学术访谈录
2014年
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需要全面的社会道德根基。良好的社会道德对于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积极地构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根基,不仅是对中国传统社会优良道德的继承,也是对新时代需要的新道德的呼唤。《新纲常》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反思。
何怀宏戴兆国
关键词:道德传统
当代中国道德传统接续与重构的理论自觉——从《新理学》到《新纲常》被引量:1
2014年
冯友兰的《新理学》以自觉的道德反思意识为出发点,肩负着贞下起元的自觉使命,试图为处在国难中的中国找寻新的发展方向。这种对传统道德接续与重构的理论自觉在何怀宏的《新纲常》中也有集中的体现。从《新理学》到《新纲常》的理论创作,均充满了自觉的理论创造意识。这种理论自觉既有对社会道德根基的寻求,也有对道德传统的反思,既有对新道德伦理特点的理性辩证,也有对如何实施新伦理路径的详细考量。
戴兆国
关键词:道德传统接续《新理学》
论灵魂——以身心关系为中心的讨论
2015年
灵魂是人类思想领域中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之一。讨论灵魂问题可以有很多角度。从哲学的反思来看,从肉体和灵魂的关系来分析灵魂存在的本质和表现,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因此,探讨身心关系是解决灵魂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依照身心关系的理论,我们对灵魂的讨论至少要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灵魂如何存在?二是灵魂如何作用于身体?三是灵魂的本质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相互关联。就灵魂的本质而言,灵魂与肉体都是宇宙能量长期演化的结果。灵魂通过能量的交通和变换作用于身体,同时灵魂也接受来自身体能量的刺激。灵魂与身体之间的能量正常交通,互达彼此,就能够走向身心的和谐。
戴兆国
关键词:灵魂肉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类教学模式探析——以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为例被引量:18
2014年
分类教学是契合思政课教学目标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安徽师范大学思政课分类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为例,分析分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实施原则、实践路径和已有成效,并对其关键环节进行检视,总结反思分类教学模式的应用,从而切实服务于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戴兆国王玉侠牛菲
关键词:思政课分类教学教学改革
《孟子》“四心”义考辨被引量:4
2016年
《孟子》中的"四心"概念因关乎其人性论而备受关注。后世学者在注疏时往往攀涉心性论、本体论等哲学范畴,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遮隐了"四心"之义。经梳理考辨,"恻隐之心"是一种内心非常伤切的无私的情感,亦即"仁爱"之情,而并非一般的轻微的怜悯之感。"羞恶之心"指羞惭厌恶之感,是一种对难以或不能接受的现象所持的憎厌态度。"辞让之心"、"恭敬之心"分别为谦逊礼让之貌和谦恭有礼之义;二者在"礼"的层面上无大的区别,前者侧重"让"义,后者侧重"恭"义。"是非之心"是指对人、事、物之正确与否的体认和分辨,对善恶、美丑等的价值判断是其引申义。由于孟子前后论证内容与逻辑的差异,从而引发了对"四心"与"四德"之关系的表述不同。
戴兆国耿芳朝
关键词:音义考辨
论人性能力与文化自觉被引量:2
2017年
人性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结构。这一结构主要通过人性能力构成体现出来。人性能力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层面,即本质智慧层、实践文化的价值层和谋生的操作技术层。人性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积淀和洗汰过程的统一,就是人性能力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人性不断获得,进而追求自我全面发展的过程,这是人类整体文化自觉的基本内容。
戴兆国陆在春
关键词:人性文化自觉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