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春红

作品数:33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红斑
  • 8篇狼疮
  • 8篇红斑狼疮
  • 7篇皮肤
  • 7篇皮损
  • 7篇细胞
  • 6篇疗效
  • 5篇湿疣
  • 5篇疗效观察
  • 5篇尖锐湿疣
  • 5篇白癜风
  • 4篇系统性红斑
  • 4篇系统性红斑狼...
  • 4篇疗法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激光
  • 3篇血液流变
  • 3篇皮肤损伤
  • 3篇中药

机构

  • 20篇武汉大学
  • 8篇湖北医科大学...
  • 4篇湖北医学院
  • 2篇青岛大学
  • 2篇武汉生物制品...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日本九州大学
  • 1篇中国生物技术...

作者

  • 33篇方春红
  • 15篇梁虹
  • 12篇徐世正
  • 7篇张启国
  • 7篇熊腊元
  • 5篇曾静
  • 5篇姚莹
  • 5篇周心房
  • 5篇胡萍
  • 3篇巫山
  • 3篇刘美琳
  • 3篇付继成
  • 2篇贺孟泉
  • 2篇张璃
  • 2篇付继承
  • 2篇成于珈
  • 1篇曹富英
  • 1篇李发香
  • 1篇夏育民
  • 1篇李建军

传媒

  • 6篇中华皮肤科杂...
  • 5篇中国麻风皮肤...
  • 4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微循环学杂志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国外医学(皮...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湖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容...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7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6
  • 4篇199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促进皮下血管新生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入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因导入皮下促进血管新生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2 5G 1ml注射器将 0 .2ml含有 1× 10 9pfu( plaqueformationunit)腺病毒AdexCAhVEGF165注入小鼠腹部正中皮下。对照组注入对照腺病毒AdexCAlacZ于小鼠皮下 ,15天后处死动物 ,组织学切片随机观察皮下组织中毛细血管数量。结果 观察组皮下组织可见大量新生血管。每平方毫米含 2 2 0± 44个毛细血管 ,较对照组每平方毫米 70± 14个增加约 3倍 (t =8.4,P <0 .0 1)。结论 VEGF导入皮下可增加皮下组织毛细血管数量 ,可望用于缺血性疾病的治疗。
方春红李建军徐世正
关键词:基因导入VEGF
米诺环素口服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0年
梁虹方春红李漫莉
关键词:寻常痤疮米诺环素疗效药物疗法
激光手术治疗腔口部位尖锐湿疣167例被引量:1
2003年
方春红刘美琳蔡桂荣
关键词:激光手术尖锐湿疣
红斑狼疮皮肤损害的免疫机理被引量:1
1992年
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郎格罕细胞几个方面综述了红斑狼疮皮肤损害的发生机理。自身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与红斑狼疮皮损形成有一定关联。抗体依赖细胞的细胞毒性介导了皮肤组织损伤过程。红斑狼疮皮损处T淋巴细胞的明显浸润视为局部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红斑狼疮皮损表皮郎格罕细胞数目减少,形态异常,提示郎格罕细胞也参与了红斑狼疮皮损形成的病理过程。
方春红徐世正张保武
关键词:红斑狼疮皮肤损害免疫学
中药皮肤剥脱剂对豚鼠皮肤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为中药皮肤剥脱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药物外用于豚鼠皮肤 ,观察不同时间、不同药物对豚鼠皮肤的损伤。结果  3d后中药皮肤剥脱剂组对豚鼠皮肤损伤达 0 .2 2± 0 .0 6mm(棘细胞和真皮乳头层 ) ;贝克 -戈登液组损伤达 0 .5 3± 0 .0 3mm(真皮网状层 ) ;杰森液组损伤达 0 .1±0 .0 2mm(角质浅层 ) ;低浓度中药皮肤剥脱剂组损伤达 0 .12± 0 .0 3mm(角质层 )。中药皮肤剥脱剂和贝克液组角质蛋白均出现凝固、坏死、真皮上中层胶原纤维发生重新排列 ,真皮网状层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 ;基质对照组未见皮肤损伤。结论 中药皮肤剥脱剂优于低浓度中药皮肤剥脱剂和化学剥脱剂 ,既能控制深度 ,避免太深引起瘢痕 ,又能加速表皮死亡细胞或受损细胞的脱换率 ,促进真皮乳头层新生胶原蛋白的合成以及胶原纤维的重新排列 ,使真皮变厚 ,皱纹消失 。
梁虹贺孟泉方春红熊腊元
关键词:中药皮肤剥脱皮肤损伤疗效研究
SLE患者皮损表皮郎格罕细胞的观察
1992年
郎格罕氏细胞(LC)主要存在于表皮,具有重要的免疫学功能。业已证实,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皮损表皮LC异常。本文采用OKT6单克隆抗体及非标记辣根过氧化酶-抗酶(PAP)技术对SLE患者皮损区表皮LC进行了观察,并与非皮损区及正常人(对照组)皮肤的表皮LC比较分析。
方春红徐世正张保武巫山尹伊田周心房熊腊元
关键词:红斑狼疮郎格罕细胞皮损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与复方丹参联合治疗银屑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对比研究低强度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与复方丹参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血液流变性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3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低强度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二个疗程及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检测血液流变性某些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与29例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二种治疗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粘度的作用,但以前者更为明显,临床疗效也以前者为佳。结论:低强度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与复方丹参治疗银屑病患者在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方面有协同作用,联合使用优于单用复方丹参,不失为银屑病治疗实用、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方春红梁虹胡萍李发香付继成蒋正义张春荣徐世正
关键词:银屑病激光疗法微循环复方丹参
特比萘芬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179例被引量:5
2000年
用特比萘芬治疗179例皮肤浅部真菌病(250mg/d,手足癣3周,体股癣2周,甲癣至少6周),结果痊愈149例,显效20例,进步6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83.2%,有效率为94.4%,真菌清除率为95.0%。
梁虹方春红胡萍谷沅珉徐世正
关键词:特比萘芬皮肤浅部真菌病药物疗法治愈率
双链DNA抗原冲激导致髓源性树突细胞免疫表型变化
2010年
目的探索外源性双链DNA物质对小鼠髓源性树突细胞(DC)免疫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57小鼠骨髓linCD117+干细胞,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后其增殖并发育成不同成熟阶段的DC。提取马疫锥虫动基体DNA(kDNA),对上述DC进行冲激。采用流式细胞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C免疫表型和形态学变化。结果冲激前,未成熟、半成熟和成熟DC的MHC1I阳性率依次为11.42%±2.56%、27.08%±5.29%与44.63%±10.37%,CD80阳性率为8.54%±2.01%、31.35%±6.40%与52.96%±10.34%,CD86阳性率为10.22%±3.47%、32.15%±6.83%与64.72%±9.68%。冲激后,这三组DC的MHCⅡ阳性率分别上升15.63%、9.66%、4.12%,与冲激前比较,t值分别为6.21、4.35与2.82,P值均〈0.05;CD80阳性率上升9.63%、7.09%与4.09%,CD86阳性率上升13.16%、9.75%与3.10%,升高幅度皆为未成熟DC〉半成熟DC〉成熟DC。结论双链DNA抗原可促进髓源性DC表达成熟免疫表型,且成熟程度越低的DC受影响越显著。
夏育民方春红江珊程鸿
关键词:结缔组织疾病抗双链DNA免疫表型分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细胞平衡的研究
2002年
付继成黄玉玲梁虹方春红
关键词:发病机制系统性红斑狼疮TH1/TH2细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