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红

作品数:53 被引量:284H指数:10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0篇脑梗
  • 29篇脑梗死
  • 29篇梗死
  • 24篇脑梗死患者
  • 22篇血清
  • 19篇急性
  • 19篇急性脑梗死
  • 17篇急性脑梗死患...
  • 11篇蛋白
  • 11篇反应蛋白
  • 10篇脂联素
  • 7篇蛋白水平
  • 7篇氧化氮
  • 7篇一氧化氮
  • 7篇一氧化氮合酶
  • 6篇药物
  • 6篇他汀
  • 6篇他汀类
  • 6篇他汀类药
  • 6篇他汀类药物

机构

  • 53篇大连医科大学...
  • 16篇大连医科大学
  • 7篇沈阳市第五人...
  • 6篇泰兴市第四人...
  • 4篇大连市中心医...
  • 2篇鞍山市第三医...
  • 2篇大连市第二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延安大学咸阳...

作者

  • 53篇曹红
  • 16篇孙长凯
  • 15篇陶定波
  • 14篇许晶
  • 10篇汪秋艳
  • 8篇侯宇
  • 7篇黄爱莉
  • 7篇王琪
  • 7篇吴丹
  • 6篇赵杰
  • 5篇唐树良
  • 5篇葛艳
  • 5篇王喜宽
  • 5篇孙秀兰
  • 4篇曲明卫
  • 4篇阎娜
  • 4篇刘晓琳
  • 4篇秦文玲
  • 3篇张欣欣
  • 3篇赵耿毅

传媒

  • 10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临床脑电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5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1
  • 16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6
  • 9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1
  • 2篇199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小檗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及补体C3、C4水平的影响
<正>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补体C3、C4水平的变化及盐酸小檗碱对其水平的影响,探讨CRP及补体C3、C4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和病理生理意义,以及盐酸小檗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和可能的病理生...
曹红徐慧敏吴丹刘敏
文献传递
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相关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5
2005年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2004-02/07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或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7d)。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对入选患者在入院时及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中位数)入院时(NIHSS1,BI1)为:5.00,75.00;8.00,80.00;6.00,85.00;3个月时(NIHSS2,BI2)为:2.00,100.00;4.00,100.00;1.00,100.00。各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与3个月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但不同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别。治疗后各组AST及CK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好,但对梗死后3个月的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的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曹红孙长凯赵杰赵耿毅唐树良汪秋艳侯宇许晶陶定波刘新胜黄爱莉
关键词:脑梗塞日常生活活动
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及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关系,进而了解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4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或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7d)。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RP、血脂、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对入选患者在入院时及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CRP水平与当时及3个月时病情显著相关(P<0.01,P<0.05),血脂水平则无此相关性。治疗后他汀组CRP水平下降,治疗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与3个月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不同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别。治疗后各组AST及CK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与病情的严重性及预后相关。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安全性好,但对梗死后3个月的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的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曹红孙长凯许晶陶定波王喜宽汪秋艳侯宇
关键词:脑梗死他汀类药物C-反应蛋白预后
以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为表现的嗜铬细胞瘤1例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对以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为表现的嗜铬细胞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65岁。以间断抽搐3a,再发伴行为异常4h于2010-03-15入院,患者于2007-11中旬凌晨出现意识恍惚,呼之不应,尿便失禁,约1.5h后突然双眼向右凝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双上肢屈曲,持续约2~3min后自行缓解,约10h后意识恢复。此后上诉症状同样再发两次,意识于3d及5d后恢复。
刘晓琳曹红宋凡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与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脂联素(AD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0D)水平的变化及其与ACI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研究ADF与MAD、SO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三者在ACI中的临床及病理生理意...
周莹曹红王琪朱鸿谷玲
文献传递
临床表现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2011年
1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65岁,以“间断抽搐3年,再发伴行为异常4h”于2010年3月15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11月某日凌晨出现意识恍惚,呼之不应,尿便失禁,约1.5h后突然双眼向右凝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双上肢屈曲,持续约3min后自行缓解,约10h后意识恢复。此后上述症状再发过2次,意识于3d及5d后恢复。
刘晓琳曹红宋凡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癫痫持续状态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肽Y、内皮素水平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曹红吴丹葛艳曲明卫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内皮素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ACI)血清脂联素(ADP)、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研究它们水平的相关性,探讨其在ACI中的临床及病理生理意义。
张欣欣曹红王琪朱鸿谷玲
文献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肽Y与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化学比色法、酶法检测30例ACI患者(ACI组)(发病<48 h和第12 d)及27名正常对照者(NC组)血浆NPY、血清结构型NOS(cNOS)、诱导型NOS(iNOS)及三酰甘油(TG)水平,头颅MRI检查测量脑梗死灶体积,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与NC组比较,ACI组NP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NOS水平发病<48 h显著降低(P<0.01),并与梗死体积、同期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368、-0.457,均P<0.05),与NIHS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0.466,P<0.05);血清iNOS水平发病<48 h显著升高(P<0.01),与梗死体积、同期NIHSS评分及两次检测的血TG水平呈正相关(r=0.390、0.362、0.411、0.395,均P<0.05),与NIHSS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461,P<0.05)。NPY差值与cNOS差值呈负相关(r=-0.369,P<0.05)。结论 ACI患者发病后的血浆NPY水平无明显变化,但发病早期血清cNOS水平显著降低,iNOS水平显著升高。这些变化可以反映ACI的病情。
秦文玲曹红谷玲王琪朱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一氧化氮合酶
以精神异常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历摘要女,39岁。因精神异常3a,加重0.5个月,尿便潴留1周,于2010-04-15入院。3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情绪低落与高涨,精神病院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予'氯硝西泮,利培酮'治疗,情绪控制尚可。1a前再次出现情绪高涨,改用'碳酸锂'。2个月后突发高热,腹泻,四肢抖动,不能行走,向后倾倒,精神症状加重,
刘敏曹红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