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长凯

作品数:177 被引量:909H指数:16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2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7篇医药卫生
  • 20篇生物学
  • 7篇文化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4篇细胞
  • 32篇氨酸
  • 27篇神经元
  • 23篇氧化氮
  • 23篇一氧化氮
  • 21篇海马
  • 20篇药物
  • 19篇缺血
  • 18篇毒性
  • 17篇兴奋毒
  • 17篇癫痫
  • 16篇兴奋毒性
  • 16篇谷氨酸
  • 15篇血管
  • 15篇脑梗
  • 14篇蛋白
  • 14篇海马神经
  • 14篇海马神经元
  • 12篇叶提取物
  • 12篇银杏叶

机构

  • 135篇大连医科大学
  • 3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9篇大连医科大学...
  • 20篇第四军医大学...
  • 17篇第四军医大学
  • 14篇大连医科大学...
  • 11篇解放军第21...
  • 10篇大连市中心医...
  • 7篇沈阳市第五人...
  • 6篇大连大学附属...
  • 6篇泰兴市第四人...
  • 4篇沈阳军区总医...
  • 3篇武警安徽省总...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大连工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77篇孙长凯
  • 35篇范明
  • 20篇赵杰
  • 17篇马辉
  • 16篇曹红
  • 15篇许晶
  • 14篇林永忠
  • 13篇陶定波
  • 12篇黄远桂
  • 11篇汪秋艳
  • 11篇韩大跃
  • 10篇郑铁铮
  • 9篇刘淑红
  • 9篇李韶
  • 9篇朴花
  • 8篇丁爱石
  • 7篇孙艺平
  • 7篇黄爱莉
  • 7篇张玉梅
  • 7篇孔祥金

传媒

  • 12篇大连医科大学...
  • 6篇中华神经科杂...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基础医学与临...
  • 5篇生物化学与生...
  • 5篇神经解剖学杂...
  • 5篇中国应用生理...
  • 5篇中华医学科研...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国神经科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生理科学进展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13篇2008
  • 12篇2007
  • 19篇2006
  • 15篇2005
  • 12篇2004
  • 23篇2003
  • 8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1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系统离子通道病被引量:1
2000年
孙长凯韩大跃张万琴王晓虹
关键词:癫痫偏头痛共济失调
一氧化氮对脑缺血及血管性痴呆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参与血管性痴呆(VD)的形成及其作用机制,采用改良的Pulsineli4-血管阻断(4-VO)方法建立SD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和VD模型,同时采用NO-2/NO-3法(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脑缺血早期和痴呆形成过程中以及分别经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NA和底物L-Arg干预后海马区NO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并对照各组迷宫试验的行为学定量和动态观察。结果:脑缺血早期海马区NO的变化对VD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说明NO途径参与了急性脑缺血及其VD形成的全过程,但在不同阶段可能发挥不同作用;一旦VD形成,则不论早期脑部NO水平如何。
许丹芸游国雄苗建亭孙长凯王者晋
关键词:脑缺血血管性痴呆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海马
大连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1
2003年
从大连医科大学 1 986~ 2 0 0 1年获得的 30 2项科技成果中筛选出应用技术成果 2 5 6项 ,对其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并对其中未应用和停用科技成果的影响因素作进一步分析。为使科技成果得到更广泛的得到推广应用和转化 ,对其影响因素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尽可能减少对成果转化产生的负面因素 ,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夯实基础。
周忠琴孙长凯曲成春王红常红
关键词:影响因素
促进高校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创新策略被引量:3
2003年
科技成果产业化速度慢 ,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瓶颈。高等院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是目前高等教育界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普遍关心的问题。促进高校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需要在技术。
孔祥金孙长凯徐秀美
银杏叶提取物及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经预处理给药模式观察了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Ginkgo biloba,EGb761)及其单体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神经元损伤的影响,以探讨EGb761及GB在抗兴奋毒性神经损害中的应用价值与实施途径。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建立谷氨酸诱导的兴奋毒性模型。采用台盼蓝染色、凋亡神经元测定及乳酸脱氢酶(LDH)测定的方法观察不同剂量EGb761,GB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与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盐)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的神经保护作用相比较。结果:EGb761,GB在不同剂量下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减少LDH泄露,且在一定范围内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的方式。EGb761,GB分别在100 mg.L-1,100μmol.L-1的剂量下有最佳的保护效果,但均弱于MK-801(10μmol.L-1),GB最佳剂量下保护效果优于EGb761。结论EGb761,GB对谷氨酸兴奋毒性损害有保护作用。在预处理给药模式的最佳剂量下,GB的保护效果优于EGb761,将其用于高危人群的预防干预可能有更大价值。
徐静孙长凯马辉王禄张健张玉梅吴兰香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内酯B谷氨酸海马神经元
一氧化氮及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被引量:4
1995年
L-精氨酸(?)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的生物机制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根据研究表明,一氧化氮能缓解气道平滑肌的收缩,并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它使人们对哮喘病理生理学增添了新的认识,并给哮喘防治带来一种新的希望。
张秋现孙长凯
关键词:一氧化氮哮喘气道上皮病理生理学
苦参总黄酮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苦参总黄酮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是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衍生物在制备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应用。具有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
马骁驰孙长凯张宝璟刘克辛
文献传递
大连医科大学“七五”至“九五”期间科技成果的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对我校在近三个 5年计划期间的科技成果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对比 :纵向对比是对三个 5年的成果总数、成果水平、获奖总数和级别以及对不同期间项目主持人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分布进行比较 ;横向对比是对我校的所属各单位在同一期间发展的比较以及各单位自身在不同期间发展的比较。总结我校在过去 15年中各不同阶段的科研水平和发展状况 。
周忠琴孙长凯曲云霞战丽彬杨佩满
关键词:科研管理
脑与脊髓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网络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脑与脊髓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网络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所述细胞网络模型包括原代同源的中枢神经系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按其在体内相对空间位置及数量关系进行立体化...
孙长凯范明杨晓寒吴丽颖郑铁铮刘淑红蔡楠赵永岐洪浩魏盼周孝峰
文献传递
异前列烷检测与阿尔茨海默病被引量:1
2004年
曹红孙长凯朱克许晶陶定波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ADIP氧化应激神经元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