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建福

作品数:23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骨折
  • 8篇脊柱
  • 6篇椎间盘
  • 5篇特发性脊柱
  • 5篇青少年特发性
  • 5篇外固定
  • 5篇脊柱侧
  • 5篇关节
  • 4篇全髋
  • 4篇全髋关节
  • 4篇转子间
  • 4篇转子间骨折
  • 4篇髋关节
  • 4篇外固定器
  • 4篇内固定
  • 4篇后路
  • 4篇脊柱侧凸
  • 4篇矫形
  • 4篇股骨
  • 4篇股骨转子

机构

  • 21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3篇刘国辉
  • 23篇朱建福
  • 22篇肖飞
  • 22篇陈东
  • 21篇张鹏
  • 20篇杨述华
  • 8篇郑启新
  • 8篇杜靖远
  • 7篇邵增务
  • 6篇夏天
  • 3篇曹发奇
  • 2篇曹发绮
  • 1篇傅德皓

传媒

  • 6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十届西部骨...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研...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0
  • 10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朱建福刘国辉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脊柱退变性疾病疾病过程神经根病变DISC脊柱不稳
后路选择性内固定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评价经后路选择性关键椎体内固定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经后路选择性关键椎体内固定矫形治疗的131例青少年AIS患者,术前均进行详细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按影像学资料确定主侧凸顶椎、端椎、中立椎、稳定椎等关键椎体,并拟定关键椎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主侧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51.3°±12.9°矫正至术后的平均8.9°±4.5°。13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52个月,末次随访时主侧凸Cobb角平均丢失4.6°±1.2°,椎弓根螺钉松动1例,未发现椎弓根螺钉及棒的断裂。结论经后路选择性关键椎体内固定矫形治疗青少年AIS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符合我国实际国情,但术前应做好适应证选择。
张鹏刘国辉杨述华郑启新杜靖远邵增务陈东肖飞朱建福曹发绮
关键词:内固定
骨移植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通过不同植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5年行后路钉-棒系统矫形手术的7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自体骨移植21例(A组),同种异体骨移植23例(B组),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27例(C组),比较随访第3、9、15、36个月的融合率、Cobb’s角丢失率及假关节发生率。[结果]A组平均融合节段7个,B组平均融合节段7.6个,C组平均融合节段8个。随访的第3个月,融合率、Cobb’s角丢失率及假关节发生率A组、B组、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9个月,A组融合率高于B、C两组,A组与B、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obb’s角丢失率及假关节发生率A、B、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5、36个月,融合率、Cobb’s角丢失率及假关节发生率A、B、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白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对维持矫形效果可取得相近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张鹏刘国辉杨述华郑启新杜靖远邵增务陈东肖飞朱建福
关键词:骨移植脊柱融合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
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多节段胸椎结核并截瘫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一期胸膜外肋骨、横突切除入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联合后路钉(钩)-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行病椎内固定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治疗的23例多节段胸椎结核并截瘫患者,男9例,女14例;年龄18-61岁,平均32.8岁。术前均行胸椎X线、加密CT扫描及MR检查,按影像学结果拟定病椎行椎弓根钉和(或)钩内固定。若前、中柱正常组织〉50%,选择椎弓根钉或钩内固定;若前、中柱正常组织〈50%,选择椎板钩内固定或不固定。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根据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后凸畸形Cobb角及随访中角度丢失情况并观察钛网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钛网植骨融合时间平均8.7个月;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术后5.8个月。均得到了门诊随访,平均随访18.6个月。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46.8°矫正至术后的平均20.7°,末次随访平均丢失2.6°。末次随访神经功能Fankel分级,C级4例,D级3例,E级16例。发生胸膜损伤1例,脱钩1例。未发现窦道形成,无椎体结核复发,无椎弓根钉、钛网及棒松动、断裂等。结论一期胸膜外肋骨、横突切除人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并后路钉(钩)-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椎结核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无椎体后柱结构破坏的病椎中选择行钉(钩)-棒系统内固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固定确切且可减少内固定范围。
刘国辉张鹏杨述华杜靖远郑启新夏天邵增务陈东肖飞朱建福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
不同种类骨移植后路矫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2009年
背景:同种异体骨被广泛应用于脊柱侧凸后路手术,大量研究显示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髂骨移植可取得相近的临床效果。目的:观察不同种类骨移植材料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植骨融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对比分析,病例来自2000-01/2005-1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对象:选择行后路钉-棒系统矫形手术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自体骨移植组21例,同种异体骨移植组23例,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27例。同种异体骨为冻干同种异体松质骨,由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方法:3组骨移植融合手术方法保持一致,按脊柱侧凸类型及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原则进行植骨床准备及植骨。自体骨移植组植入修剪成火柴状的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移植组植入经生理盐水浸泡30~40min的冻干同种异体松质骨条;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植入髂骨碎块与经上述处理的冻干同种异体松质骨碎块。主要观察指标:比较术后第3,9,15,36个月的植骨融合率、Cobb角丢失率及各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7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自体骨移植组平均融合节段7个,同种异体骨移植组平均融合节段7.6个,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平均融合节段8个。术后第9个月,自体骨移植组融合率高于其他2组(P<0.05);Cobb角丢失率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3,15,36个月,植骨融合率、Cobb角丢失率3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螺钉及棒的松动、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其中自体骨移植组发生取骨处疼痛3例,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发生取骨处疼痛1例。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对维持矫形可取得相近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张鹏刘国辉杨述华郑启新杜靖远邵增务陈东肖飞朱建福
关键词:骨移植脊柱融合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
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或辅以有限内固定结合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手法复位或辅以内固定结合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35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随访6~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9周。最后一次随访时,按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包括疼痛、功能状况、腕关节活动度、握力):优18例,良14例,可1例,优良率为91.4%。结论手法复位或辅以有限内固定结合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既能使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又有利于术后早期手和腕部的功能康复锻炼,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陈东刘国辉杨述华肖飞朱建福张鹏
关键词:桡骨骨折外固定器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架在小儿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28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28例均获随访,时间6~1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8周。末次随访时按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包括疼痛、功能状况、腕关节活动度、握力):优15例,良11例,可2例。结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折能使骨折复位、固定满意,避免骨骺损伤,利于术后早期手和腕部的功能康复锻炼,是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陈东刘国辉杨述华肖飞朱建福张鹏
关键词:桡骨骨折外固定器骨折固定术小儿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全髋关节置换32例围手术期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选择2006-01/2007-1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2例。年龄75~89岁,平均82.4岁,全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置换,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置换前28例(28/32)有合并症,其中心脑血管系统疾患最常见;置换后15例(15/32)发生并发症,其中神经精神系统(9例)和心血管系统(5例)为高发。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置换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82±4.5)分,与置换前(34±4.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1例,良13例,可6例,差2例为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优良率为75%。
刘国辉陈东杨述华张鹏肖飞朱建福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
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伴有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植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伴有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应用后路减压植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伴有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并获得完全随访的患者32例。通过影像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来评估疗效。结果32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8—32个月),伤椎后突角、Cobb’s角及脊柱矢状面指数分别由术前(22.1±6.3)、(20.2±5.3)、(22.3±6.8),术后恢复到(4.3±2.1)、(3.8±2.8)、(3.1±3.4),末次随访分别为(6.1±2.7)、(5.4±2。3)、(5.1±2.4)。术后伤椎后突角、Cobb’s角及脊柱矢状面指数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末次随访与术后相比,各角度丢失不明显(P〉0.05)。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结论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利神经功能恢复,临床效果确切。
朱建福刘国辉杨述华夏天陈东张鹏肖飞曹发奇
关键词:胸腰椎脊髓损伤内固定植骨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AS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规范功能锻炼。定期临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临床愈合。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7(5±1)个月。早期无股骨颈骨折、感染、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术后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6±6)分上升至平均(94±4)分。影像学检查假体位置良好。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AS患者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肖飞刘国辉杨述华朱建福陈东张鹏
关键词:人工假体髋关节表面置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