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风尚

作品数:62 被引量:237H指数: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脂肪
  • 12篇合酶
  • 11篇脂肪性
  • 11篇胃癌
  • 10篇酒精
  • 10篇酒精性
  • 10篇非酒精性
  • 10篇非酒精性脂肪
  • 10篇非酒精性脂肪...
  • 10篇非酒精性脂肪...
  • 9篇氧合酶
  • 9篇溃疡
  • 9篇环氧合酶
  • 9篇肝炎
  • 7篇脂肪性肝炎
  • 7篇细胞
  • 7篇酒精性脂肪性...
  • 7篇非酒精性脂肪...
  • 6篇蛋白
  • 6篇抑制剂

机构

  • 62篇同济大学附属...
  • 7篇同济大学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国家工程研究...
  • 5篇上海市普陀区...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市胸科医...
  • 2篇上海市闸北区...
  • 2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包头市中心医...

作者

  • 62篇朱风尚
  • 31篇陈锡美
  • 28篇杨长青
  • 12篇张霞
  • 12篇王志荣
  • 11篇朱国英
  • 6篇刘苏
  • 6篇王毅军
  • 6篇陈国裕
  • 6篇张东伟
  • 6篇郜恒骏
  • 5篇黄东平
  • 5篇丁永年
  • 3篇冯久贤
  • 3篇沈晓莹
  • 2篇宋振云
  • 2篇朱樑
  • 2篇王晓蕾
  • 2篇宋维平
  • 2篇杨文卓

传媒

  • 17篇中华消化病与...
  • 1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7篇2003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一例被引量:2
2015年
患者女,80岁,因“乏力、纳差2个月余,再发中上腹隐痛伴黑便1d”入院。每次中上腹疼痛后解糊状暗红色血便或黑便,量约100~250 g ,便后腹痛不缓解。查体:体温36.8℃,脉搏6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一般情况较差,明显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腹平软,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2型糖尿病史5年。10年前因宫颈癌多次行放疗史。无肝炎、血吸虫病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后查血红蛋白48 g/L,红细胞1.8×1012/L。胃镜示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肿瘤(平滑肌瘤或血管瘤可能),其上血痂形成(图1),未见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及家属考虑患者体弱拒绝超声内镜检查。上腹部增强CT(图2)和生化指标提示: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腹水,肝储备功能Child C级。予禁食、兰索拉唑、卡络磺钠、奥曲肽等常规药物治疗4 d,期间未再发出血。入院后第5天再次呕血100 ml和解暗红色血便约500 ml,急诊胃镜见十二指肠降部两团曲张静脉瘤活动性出血,充分1∶10000冰肾盐水冲洗,后给予Boston长臂钛夹止血治疗(图3)。医学影像科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未见肠系膜上、下动脉明显出血灶。钛夹止血治疗后1周内反复解少许暗红色血便,予止血、降门脉压及输红悬液支持治疗。同时,为排除小肠其余部分(尤其是空肠上段)合并其它异位静脉曲张出血,在出血停止间隙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见十二指肠降部二团曲张静脉瘤,降部以下未见其它异位静脉曲张,予聚桂醇硬化剂(1%乙氧硬化醇)10 ml于曲张静脉瘤内多点注射治疗(图4)。后患者未再出现呕血、便血,一般情况明显好转出院。随访1年未再发�
朱风尚戈超李婧张东伟马骏杨长青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十二指肠降部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MURPHY征
慢性胰腺炎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CP)病人营养风险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回顾性筛查156例CP病人的营养风险,纳入14项可能影响CP病人营养风险的临床参数,并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156例病人中,营养风险病人的比例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病人(44.9%vs25.6%,χ~2=12.64,P=0.000 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内镜下或外科胰腺干预、使用胰酶替代治疗、是否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是否平素进食不充分、是否使用营养支持和<3个月以上营养支持等7项因素与营养风险发生相关(P<0.01)。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合并焦虑抑郁状态、平素进食不充分、<3个月以上营养支持等为CP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P病人营养风险高,需早期心理干预、鼓励恰当进食和适时的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朱国英黄东平黄建伟朱风尚
关键词:营养状况营养调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脂联素受体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脂联素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高脂餐喂养20周,建立NASH大鼠模型,设普通饲料对照组,观察体质量、血糖、血脂、肝功能和肝组织病理,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肝脏、骨骼肌、内脏脂肪组织AdipoR1、AdipoR2mRNA的表达。结果与普通饲料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血糖、TG、TCH、ALT和AST升高,肝组织脂肪变(Z=-2.304,P=0.021)、炎症(Z=-2.541,P=0.011)、纤维化(Z=-2.408,P=0.016)显著增加,肝脏的AdipoR1(0.98±0.04vs2.13±0.13)和AdipoR2(0.34±0.10vs1.75±0.19)表达降低,脂肪组织AdipoR1(0.19±0.11vs1.39±0.14)和AdipoR2(0.47±0.07vs1.58±0.18)表达降低,骨骼肌AdipoR1(6.98±0.56vs2.47±0.66)和AdipoR2(4.52±0.97vs0.46±0.15)表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餐诱导的NASH大鼠肝脏及脂肪组织AdipoR1、AdipoR2mRNA表达降低,骨骼肌AdipoR1、AdipoR2表达增加,提示NASH发病可能涉及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脂联素受体表达异常。
刘斌刘苏朱风尚陈锡美吴建平蒋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联素受体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
价值医学理念在消化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价值医学(va^Lle—basedmedicine,VBM)将医生技能和经验与患者、医院价值的完美结合,是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医学理念。结合价值医学定义和内涵,以理论课直接讲授、学生参与相同疾病的不同个体患者的管理等方式,介绍了该理念在消化系统疾病理论课教学、见习、实习阶段的初步应用及效果。
朱风尚杨文卓杨长青程黎明
关键词:循证医学消化系统疾病
胃癌组织α-连环素和CD44v6表达的检测和意义
2006年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α-连环素和CD44v6的表达,以探讨它们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病人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半定量地检测胃癌组织和胃癌的癌旁正常黏膜这两种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情况并将二者的表达情况和胃癌病人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部分胃癌组织中α-连环素表达减少或消失,而在正常黏膜中α-连环素均正常表达。α-连环素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病人的性别、年龄、胃癌的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胃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及远处转移有相关性(P〈0.05)。在正常胃黏膜中CD44v6无表达,而在部分胃癌组织中CD44v6呈阳性表达,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CD44v6的表达上调与胃癌病人的性别、年龄、胃癌的部位及病理分级无明显厢关性(P〉0.05),与理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α-连环素和CD44v6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α-连环素和CD44v6有异常表达;胃癌的远处与原转移发肿瘤组织中α-连环素和CD44v6的异常表达有关;α-连环素和CD44v6的异常表达参与了肿瘤的转移过程。
陈国裕陈锡美周南方朱风尚
关键词:Α-连环素CD44V6胃癌
牛磺胆酸钠诱导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基因表达谱变化被引量:2
2011年
基因芯片技术是高通量的差异基因表达研究手段。通过杂交后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复杂基因和信号转导通路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中的作用。因此,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谱方法分析ANP基因的变化较单个基因的研究具有理论上的优势。李磊等曾报道,腹腔注射雨蛙肽诱导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但尚未见类似临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ANP模型的胰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报道。故本实验观察ANP大鼠胰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朱国英朱风尚黄东平沈晓莹宋振云郜恒骏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基因表达谱牛磺胆酸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差异基因表达
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罗格列酮预防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罗格列酮预防组高脂喂养12周制备NASH模型,罗格列酮预防组同时每天予4mg/kg罗格列酮灌胃。第12周末处死动物,并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检测糖代谢、脂代谢、肝功能和脂质过氧化指标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升高,血清和肝匀浆脂代谢紊乱,ALT、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预防组糖脂代谢、ALT、AST等指标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血清和肝匀浆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on competence,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较正常组变化明显,而罗格列酮预防组可显著改善上述脂质过氧化指标(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全面、有效地减轻NASH大鼠脂质过氧化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
朱风尚刘苏陈锡美
关键词:罗格列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质过氧化
MUC-1基因在胃癌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检测胃癌 MUC- 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RT- 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活检标本和外周血中 MUC- 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 5 6例胃癌病例中 MUC- 1 m RNA阳性表达率为 48.2 % ,MUC- 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5 3.6%。临床分期中 和 期病人阳性表达率 MUC- 1 RNA为 33.3% ,MUC- 1蛋白为 40 % ,而 期病人则分别高达 65 .4%和 69.2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外周血的癌细胞 MUC- 1高表达 ,阳性率为 73%。结论 :MUC- 1是一种较好反映胃癌恶性程度和转移性的肿瘤标志物。
陈锡美王志荣朱风尚陈国裕冯久贤
关键词:胃癌外周血基因表达
埃索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阳性对照研究,将经内镜或24 h食管pH监测明确诊断的78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的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po)组和加倍剂量的奥美拉唑(20 mg,2次/d,po)组,每组39例.2组分别治疗8 wk,比较2组症状控制、RE内镜下有效率和愈合率、生活质量等区别.结果:共76例患者完成试验.埃索美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各有1例RE因违反试验方案退出.4 wk和8 wk两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埃索美拉唑组和奥关拉唑组使NERD症状积分下降程度不如RE患者,但埃索美拉唑组使NERD患者症状积分下降优于奥美拉唑组(P<0.01);两组在烧心和胸痛缓解率上差异明显(78.3%vs 45.5%,64.3%vs 37.5%,均P<0.05),在反酸、咽下困难上无明显差异:4 wk和8 wk对RE内镜有效率和愈合率差异明显(4 wk:88.8%vs 59.3%,80.0%vs 51.9%;8 wk:96.0%vs 70.4%,88.0%vs 63.1%,均P<0.05),埃索美拉唑组患者活力和社会功能疗效明显(92.5±5.7 vs 85.3±7.1,85.2±4.6 vs 76.8±6.5,均P<0.05).结论:标准剂量的埃索美拉唑较加倍剂量的奥美拉唑更有效的控制GERD患者(尤其是RE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活力和社会功能相关的生活质量.
朱风尚陈锡美王志荣张东伟张霞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食管反流病非糜烂性反流病生活质量
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二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或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疗效、耐受性、依从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将94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EAC组(46例):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g+克拉霉素500 mg;EFA组(48例):埃索美拉唑20 mg+呋喃唑酮0.1 g+阿莫西林1 g,均每日2次,共7 d。停药4周后复查内镜并检测Hp,观察临床疗效、耐受性、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结果共有94例患者入选,4例患者退出。按符合方案集(per-protocol,PP)分析,EAC组和EFA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上腹痛100%vs.100%、反酸90.9%vs.91.7%、烧心93.8%vs.95%(P均>0.05)。镜下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5.5%和93.5%,Hp根除率分别为90.9%和100%,2年内溃疡复发率分别为7.5%和5.0%(P均>0.05)。两组药物耐受性、依从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无差异(P>0.05)。结论对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二种三联疗法临床疗效、耐受性、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均为较好的治疗方案。
朱风尚陈锡美张东伟王志荣张霞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三联疗法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