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烧伤
  • 3篇手术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瘤
  • 2篇多发伤
  • 2篇休克
  • 2篇血管
  • 2篇预后
  • 2篇伤患者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网膜
  • 2篇细胞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膜下
  • 2篇出血

机构

  • 13篇四川省人民医...
  • 3篇四川省医学科...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成都市第一人...
  • 1篇四川省糖尿病...
  • 1篇四川省天祥骨...

作者

  • 15篇李伟
  • 4篇曾杰
  • 4篇陈锋
  • 3篇谭嘉韬
  • 3篇陈仿
  • 3篇何小龙
  • 3篇李峥
  • 3篇李巍
  • 3篇陈宁波
  • 2篇赵煜
  • 2篇蒋忠宁
  • 2篇冯仕彦
  • 2篇胡卫建
  • 2篇毛伯镛
  • 2篇陈康
  • 1篇先迪
  • 1篇杨谦
  • 1篇王汝莲
  • 1篇张建成
  • 1篇吴桐

传媒

  • 4篇四川医学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四川省卫生管...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199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早期CT血管成像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AMI)早期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特征,为AMI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MI患者的CTA检查资料。结果 9例中1例发现肠系膜上动脉血栓,1例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分支血栓,2例发现肠系膜下动脉血栓,1例发现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发现肠系膜上静脉分支血栓,3例发现肠系膜下静脉血栓;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血栓;9例血栓性肠坏死,治愈4例(44.44%,4/9),死亡5例(55.56%,5/9)。结论 AMI早期诊断困难,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早期诊断CT检查诊断意义不大,CTA以及选择性肠系膜DSA检查有确诊意义;CTA在AMI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杨谦李伟赵煜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CT血管成像
2型糖尿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
1999年
目的:通过对非超重和超重肥胖的正常人、糖尿病血缘亲属、IGT及2型糖尿病人空腹的胰岛素(Ⅰ)、C肽(C)和前胰岛素(PI)测定,以了解2型糖尿病人的基础β细胞功能改变。方法:利用RIA。结果:各超重肥胖组(Ⅱ、Ⅳ、Ⅵ、Ⅷ)的I、C和PI水平均高于相应非超重组(Ⅰ、Ⅲ、Ⅴ、Ⅶ)(P<0.05)。无论超重肥胖抑非超重组,即正常人→糖尿病亲属→IGT→糖尿病组的PI水平有逐渐上升趋势(P<0.01)。糖尿病两组(Ⅶ、Ⅷ)的I和C无继续上升,而PI仍继续上升(P<0.01)。糖尿病两组的PI/I(%)比值高于正常人(Ⅰ、Ⅱ)组(P<0.05)。结论:超重肥胖对胰岛β细胞功能确有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改变在IGT阶段已非常明显,在糖尿病阶级更加突出,并出现“不成比例”的PI升高现象。
胡茂清邓尚平张梅张梅陈树张梅吴桐张学军陈树
关键词:糖尿病Β细胞功能
重组人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联合应用在严重烧伤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谷氨酰胺(Gln)在严重烧伤患者肠外营养支持中对蛋白质代谢及创面愈合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4例烧伤总面积在40%~80%,Ⅲ度烧伤面积<30%的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加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rhGH+Gln),患者于伤后1~14 d输注谷氨酰胺0.4 g/(kg.d),且伤后3~14 d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0.2 U/(kg.d)。谷氨酰胺组于伤后1~14 d输注谷氨酰胺0.4 g/(kg.d)。对照组给予标准营养支持治疗。于伤后1,7,14,21 d检测3组患者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血清白蛋白、总蛋白,于用药后7,14,21 d分析比较3组蛋白质代谢变化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谷氨酰胺组(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及谷氨酰胺组,而总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及谷氨酰胺组(P<0.05或0.01)。结论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重组人生长激素能显著提高严重烧伤患者血浆谷氨酰胺水平,有效促进蛋白合成,加快创面愈合。
谭嘉韬李巍李伟陈锋李峥何小龙
关键词:严重烧伤重组人生长激素谷氨酰胺蛋白质代谢
蛋白强化的营养制剂在严重蛇咬伤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蛋白强化的营养制剂在严重蛇咬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5例上肢毒蛇咬伤需行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病人给予口服蛋白强化的营养制剂,对照组口服普通饮食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VSD治疗5 d后伤口新鲜肉芽组织增生满意率和住院总费用。比较两组病人VSD治疗前后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清蛋白(PA)、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的变化。两组病人住院期间死亡、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病人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VSD治疗5 d后伤口新鲜肉芽组织增生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人VSD后的营养学指标水平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严重毒蛇咬伤病人,给予蛋白强化的营养治疗可通过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来加快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伤口和其他部位感染率的发生。
李伟王林
关键词:蛇咬伤负压封闭引流术
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核因子κB与炎症介质的变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及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核因子κB与炎症介质的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4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健康者65名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伤后24、48 h及72 h时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核因子κB与抗炎介质、促炎介质水平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比较,并将观察组中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与MODS者、存活与死亡者的上述检测指标水平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伤后24、48 h及72 h时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核因子κB与抗炎介质、促炎介质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伤后48、72 h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核因子κB高于伤后24 h,伤后72 h的抗炎介质、促炎介质水平高于伤后24 h,且观察组中MODS及死亡者的检测水平均高于非MODS及存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核因子κB与炎症介质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李伟曾杰
关键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炎症介质严重多发伤
地震伤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分析地震伤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四川省人民医院"5.12"大地震后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896例地震伤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地震伤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年龄,严重创伤后的低血压、大量输血、缺氧血症、挤压综合征及气性坏疽和ARDS的发生呈相关性,是地震伤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严重创伤后的低血压、大量输血、缺氧血症,挤压综合征及气性坏疽是地震伤患者并发ARDS的高危因素。
陈康冯仕彦李伟
关键词:地震伤严重创伤挤压综合征气性坏疽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总结复发性结直肠癌再手术的诊治经验,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原因、诊断及再手术治疗的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外科2000—2006年收治的2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再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8例为直肠癌术后复发,18例为结肠癌术后复发,全组患者均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14例,姑息性切除12例。术后随访6—36个月,根治性切除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92.6%、47.8%,姑息性切除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53.5%、0。结论对复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应根据复发部位、临床特征选择以再次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达到根治或姑息性治疗的目的。
陈宁波张旭陈仿曾杰李伟胡卫建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复发再手术
小儿重度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重度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抢救成功率,评价改进休克复苏方案对重度烧伤休克患儿延迟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8年5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58例重度烧伤因延迟复苏导致休克的患儿,进行快速补液复苏。监测患儿休克期补液量、尿量、脉搏、呼吸频率及TCO2,Sp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重度烧伤休克患儿快速补液后,各项观测指标均获改善,休克得到快速纠正。快速补液后2 h,输人液体占第1个24 h公式计算量的(41.1±4.6)%,第1个24 h实际补入量占第1个24 h公式计算量的(153.4±25.6)%;第2个24 h实际补入量占第2个24 h公式计算量的(118.6±6.8)%。快速补液后,本组患儿尿量大幅增加,TCO2上升,未出现心、肺功能不全症状,休克纠正率为90%。结论快速、足量液体补充的复苏治疗,可迅速纠正患儿的延迟复苏重度烧伤休克。小儿重度烧伤休克延迟复苏,需要加快补液速率、加大补液量,静脉输液量不受输液公式的限制。
谭嘉韬陈锋李巍李伟李峥何小龙
关键词:小儿烧伤休克快速补液
直线切割缝合器行二级脾蒂离断术在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切除术时,传统方法脾门的处理采用大块组织结扎,此法术后易发生一些常见并发症,如脾热、胰尾损伤、出血等。我院从2007年10月~2009年2月对部分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切除时运用直线切割缝合器行二级脾蒂离断术,以探讨其对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了传统组与对照组共112例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获得有意义的结果。结果对照组中脾热、胰漏等术后发生率降低;血性引流物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缩短。结论直线切割缝合器行二级脾蒂离断术在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中的应用,可降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改良预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陈康蒋忠宁冯仕彦李伟
关键词:直线切割缝合器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脾热胰漏
输血对脑动脉瘤破裂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及其预后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输血对脑动脉瘤破裂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脑动脉留破裂患者的病案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输血与否、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CT、TCD、DSA结果、吸烟状况等,对患者入院时情况进行Hunt和Hess分级,对CT结果行改良Fisher分级。患者预后情况通过查阅临床病历、电话和信访等获得。运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输血和未输血患者的血管痉挛发生率和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同时进行脑动脉瘤破裂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及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①接受输血治疗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高(P=0.000);②接受输血治疗和未接受输血治疗的动脉瘤破裂后,SAH患者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治疗是一个影响脑动脉瘤破裂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及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伟吴波毛伯镛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一氧化氮输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