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缺刻缘绿藻
  • 4篇绿藻
  • 3篇转录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实时荧光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基因
  • 1篇蛋白
  • 1篇牙鲆
  • 1篇藻红蛋白
  • 1篇藻蓝蛋白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去饱和...
  • 1篇条斑紫菜
  • 1篇酿酒
  • 1篇酿酒酵母
  • 1篇胚后发育
  • 1篇紫菜

机构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李慧
  • 4篇周志刚
  • 2篇李春阳
  • 2篇刘凡
  • 2篇欧阳珑玲
  • 1篇吴淑贤
  • 1篇鲍宝龙
  • 1篇于水燕
  • 1篇杜道海
  • 1篇李春霞
  • 1篇何培民
  • 1篇汪卿
  • 1篇蔡春尔
  • 1篇陈思弘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缺刻缘绿藻FAD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其相对转录量对氮饥饿的响应被引量:3
2012年
为探讨缺刻缘绿藻(Myrmecia incisa)花生四烯酸(20:4 6,AA)合成过程中一系列脂肪酸去饱和酶(FAD)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12、6及5 FAD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N205757、JN205755和JN205756)及其相应的DNA序列。它们的cDNA全长分别为1 806 bp、2 674 bp及2 318 bp,其中ORF长为1 137bp、1 443 bp和1 446 bp,分别编码由378、480和48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通过其cDNA与DNA序列的比对,发现12、6及5 FAD基因分别具有4、5和7个内含子,其剪切位点均符合"GT-AG"规则。Δ12、Δ6和Δ5 FAD编码蛋白均富含疏水性氨基酸,约占各自氨基酸组成的52.8%、46.6%及50.9%。密码子的偏好性与缺刻缘绿藻其他基因保持一致。推测这3个FAD基因编码蛋白都存在4个跨膜区,而12和5 FAD还各有一个明显不跨膜的疏水区;都具有FAD家族各自相对保守的3个组氨酸簇基序。基于缺刻缘绿藻和其他物种相应的FAD基因编码蛋白序列所构建的Neighbor-joining(NJ)系统进化树,表明Δ12、Δ6、Δ5及ω3 FAD分别隶属于各自的分支,其中,Δ12与ω3 FAD的亲缘关系较近,而Δ6与Δ5 FAD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分析这3个FAD基因在缺刻缘绿藻缺氮培养96 h后又恢复氮培养72 h过程中的相对转录量,结果表明这3个基因的相对转录量都受到氮信号的调控,它们随着氮饥饿培养时间延长明显上升,而氮恢复培养后迅速并显著地下降到氮饥饿胁迫前的水平。结合已知脂肪酸成分在此过程中的变化,推测这3个基因对缺刻缘绿藻AA的合成和积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Δ6 FAD的作用可能更关键。
刘凡李慧李春阳欧阳珑玲周志刚
关键词:缺刻缘绿藻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克隆实时荧光定量PCR
牙鲆胚后发育阶段HDAC1基因的空间表达被引量:4
2014年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可通过调节染色质结构和抑制特异性转录因子活性来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鉴于HDACs在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HDAC1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调查了其在牙鲆变态前和变态阶段的空间表达。牙鲆HDAC1全长cDNA序列为2 540 bp,包含长度为126 bp的5'UTR,1 470 bp的ORF和944 bp的3'UTR。HDAC1基因在牙鲆变态前以及变态阶段均有表达,这和蝌蚪中仅在变态前表达的现象不同。HDAC1在冠状幼鳍上的表达是随着幼鳍原基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强的,直至冠状幼鳍分化成形后,基因表达减弱;随着牙鲆仔鱼肠道的变粗变短,HDAC1在肠壁的表达强度逐渐增强,孵化后第16天(16DAH)开始减弱并最终消失;鳍褶中HDAC1在9DAH开始表达,18DAH时主要在鳍褶基部表达,进入变态阶段,HDAC1可见在支鳍骨上表达,在变态高峰期表达最为强烈。在整个变态发育期HDAC1在鳃上均表达,变态开始后表达逐渐增强,而到变态后期表达减弱。牙鲆变态前及变态阶段的HDAC1基因表达模式表明,HDAC1参与了牙鲆冠状幼鳍、鳍条、肠道等多种器官的发育调控以及变态阶段眼睛移动的过程。
李慧徐义平鲍宝龙
关键词:牙鲆变态
缺刻缘绿藻FAD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其相对转录量对氮饥饿的响应
缺刻缘绿藻(Myrmecia incisa)是迄今为止所知道的花生四烯酸(20:4ω6,AA)含量最高的藻类之一。基于脂肪酸成分推测,AA在缺刻缘绿藻中是自油酸(18:1,oleic acid)开始到亚油酸(18:2,l...
刘凡李慧李春阳欧阳珑玲周志刚
文献传递
缺刻缘绿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特性及在氮饥饿过程中相对转录量的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根据莱茵衣藻和普通小球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氨基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BL09485和BAB78717)的保守区(TMFWALF和HHDIGTH)设计简并引物,以缺刻缘绿藻H4301总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PCR和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CE),克隆了缺刻缘绿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EU658930),它与莱茵衣藻的这个基因具有69%相似性。该基因cDNA序列长2330bp,其中5'-非翻译区长107bp;3'-非翻译区912bp,且具有明显的poly(A)尾巴;开放阅读框1311bp,编码一个43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为49.06ku,等电点7.85;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膜结合蛋白,含有2个疏水区域和3个保守的组氨酸簇基序。将该基因的cDNA序列与其DNA序列比对后,发现该基因在其编码区存在6个内含子,剪切位点均符合"GT-AG"规则。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氮饥饿培养过程中,缺刻缘绿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相对转录量在4h时可能因休克显著提高(P<0.05),然后开始下调,12h开始显著下降(P<0.05),并在20h降到最低(约为完全培养基的11.6%),此后保持在低水平(为完全培养基的23.2%)波动(P<0.01)。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结果表明,在氮饥饿培养过程中,花生四烯酸占总脂肪酸的百分含量逐步提高,而作为多不饱和脂肪酸ω3合成途径的产物,如α-亚麻酸和十六碳三烯酸(16∶3ω3)的百分含量在40h或96h后都显著降低(P<0.05)。这些结果表明缺刻缘绿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在氮饥饿过程中的相对低转录量,导致ω3合成途径相关产物百分含量的降低,确保了该藻沿着ω6途径来合成与积累花生四烯酸以提高其百分含量。另外,十六碳二烯酸(16∶2ω6)、亚油酸及花生四烯酸都可能是该克隆基因所编码ω3脂肪酸去饱和酶的反应底物。
李春阳杜道海于水燕李慧刘凡周志刚
关键词:缺刻缘绿藻实时荧光定量PCR脂肪酸
条斑紫菜藻红、藻蓝蛋白逐级放大的纯化工艺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破碎-盐析-层析"的方法纯化条斑紫菜藻胆蛋白,并在提取规模上逐步放大。首先在综合比较凝胶层析去盐效率后,从Sephadex G-25、G-100、S-300和CL-6B中选择G-25作为实验流程中的去盐填料,其次将提取流程的初试原料条斑紫菜量逐步放大,选取了1g、20g和400g三个量,结果表明随着初试紫菜量逐步放大,最终所得藻胆蛋白中吸收光谱纯度>3.2的蛋白产率依次提高,其中400g冻干紫菜的藻红蛋白产率为0.323%,藻蓝蛋白产率为0.148%。由此认为该实验工艺流程具有规模放大的潜力,这为高纯度藻胆蛋白的规模生产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方案。
李春霞吴淑贤蔡春尔汪卿陈思弘李慧何培民
关键词:条斑紫菜藻红蛋白藻蓝蛋白SEPHADEX扩大化
低温诱导缺刻缘绿藻ω3FAD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ω3脂肪酸去饱和酶(ω3 fatty acid desaturase,ω3 FAD)可以使藻类细胞产生一系列ω3脂肪酸。在已克隆到缺刻缘绿藻(Myrmecia incisa)的ω3 FAD基因(GenBank登录号:EU...
李慧周志刚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