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

作品数:13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三角洲
  • 2篇三工河组
  • 2篇水合物
  • 2篇天然气水合物
  • 2篇盆地
  • 2篇坡折带
  • 2篇气水
  • 2篇气水合物
  • 2篇准噶尔盆地
  • 2篇陆相
  • 2篇陆相湖盆
  • 2篇南海北部
  • 2篇南海北部陆坡
  • 2篇湖盆
  • 2篇辫状河三角洲
  • 2篇层序
  • 2篇沉积相
  • 1篇地震相
  • 1篇东昆仑
  • 1篇新近系

机构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青海省第三地...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3篇李文
  • 7篇于兴河
  • 5篇单新
  • 4篇李胜利
  • 4篇王建忠
  • 3篇李顺利
  • 2篇万力
  • 2篇张连昌
  • 2篇王志兴
  • 2篇谭程鹏
  • 2篇李文
  • 2篇曾小明
  • 1篇章彤
  • 1篇李晓路
  • 1篇梁金强
  • 1篇沙志彬
  • 1篇王长乐
  • 1篇匡增桂
  • 1篇张君劼
  • 1篇朱明田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坡折带对陆相湖盆辫状河三角洲层序和沉积的控制——以准噶尔盆地东缘三工河组为例被引量:17
2015年
针对准噶尔盆地东缘三工河组底部发育粗砂—砾岩沉积,异于盆地腹部与南缘,且相邻井区砂体发育状况差异明显的问题,分析坡折带对层序和沉积的控制作用.根据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识别关键层序界面,将三工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识别挠曲和断裂2种构造坡折带,"径向沟梁辐射、纬向阶梯分布"的坡折带体系使得低位体系域发育;坡下沉积物卸载大量堆积;坡上侵蚀作用强烈.以彩9—C1805井区为例,识别6种沉积微相组合,前者为坡折发育的陡坡富河口坝型前缘,砂体连片性好;后者为坡折欠发育的缓坡富河道型前缘,砂体较孤立.因此,坡折带是富砂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带,对油气预测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万力李胜利于兴河李文单新
关键词:坡折带辫状河三角洲三工河组
黑河流域上游历史及未来极端径流特征研究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异常气候事件频发,对水文循环影响较大,极端水文对其响应敏感,相比较平均水文事件,极端水文在供水、防洪抗旱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更有意义。本文以黑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区,定义年最大月径流量(表征洪水)、年最小月...
李文
关键词:SWAT模型GCMGEV
文献传递
青海东昆仑三通沟北沉积锰矿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探讨被引量:5
2023年
东昆仑三通沟北锰矿床是近年来青海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海相沉积型锰矿。但目前该矿床研究程度较低,地质文献很少,尤其是赋矿岩系的形成时代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存在争议。本文在赋矿岩系组成和矿床地质观察的基础上,重点对与锰矿关系密切的粉砂岩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同时对矿区硅质岩中发现的放射虫化石进行了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最年轻碎屑锆石U-Pb年龄优势峰为478 Ma,硅质岩中放射虫化石属奥陶纪—志留纪海底生物分子中的贝奥苏克虫。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赋锰岩系应形成于奥陶纪—志留纪,不是前人认为的中-晚元古代;通过对比研究表明青海东昆仑南带在早古生代的构造环境为弧后(裂谷)盆地,该裂谷盆地与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的动力学背景有关。
刘永乐赵静纯李文李文夏友河孙非非张建平张连昌
关键词:放射虫化石碎屑锆石含锰岩系沉积锰矿东昆仑
准南水磨沟侏罗系喀拉扎组冲积扇沉积模式被引量:18
2014年
准噶尔盆地南缘水磨沟侏罗系喀拉扎组的沉积相类型尚不明朗,不同相带的岩相组合及具体沉积作用尚不清楚.在详细的实测剖面与露头观察描述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原理对水磨沟剖面中喀拉扎组地层由下至上岩相分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后认为:1)准噶尔盆地南缘水磨沟剖面喀拉扎组为碎屑流与辫状河混合型冲积扇沉积,其主要建设性作用为重力流沉积作用与牵引流沉积作用;2)依据不同沉积作用所在的主要位置将冲积扇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扇根以碎屑流沉积作用为主,扇中以砂、砾混合质辫状河沉积作用为主,扇端以砂质辫状河沉积作用为主;3)喀拉扎组的岩相类型包括7种,剖面上部70m厚沉积以Gms为主,中部48m厚沉积以Gm与St,Sp,Sh组合为主,下部240m以St,Sp与Sh组合为主;4)造成喀拉扎组地层沉积序列向上变粗的本质原因为沉积物堆积速率大于盆地沉降速率,冲积扇沉积体不断向前堆积使近端相叠置在远端相之上.
单新于兴河李胜利李顺利谭程鹏李文王志兴
关键词:岩相准噶尔盆地冲积扇
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沉积成藏特征被引量:37
2014年
指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重要地球物理标志——BSR(似海底反射)在南海北部陆坡晚中新世以来的地层中广泛分布。根据BSR在晚中新世以来3个三级层序地层内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热动力背景、沉积特征(沉积相、沉积速率、含砂率、岩性特征等)和典型沉积体(构造坡折带、滑塌体、沉积物波)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的沉积成藏特征。研究表明,BSR的分布在满足温压、气源的基础上更明显地受沉积体系展布和所处构造部位的控制,气源和温压条件只是影响BSR分布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建立了南海北部陆坡典型沉积成藏模式,总结了在陆架、陆坡、陆基上随着水深的增加各种沉积体的分布及其与BSR和水合物稳定带的关系,展示了水合物成藏的典型要素。BSR与构造坡折、深水重力流及等深流沉积密切相关,大多数BSR分布区均位于地貌变化陡峭、地形起伏较大、长期继承性隆升与沉降交汇的黏土质粉砂和粉砂等沉积物中。在陆架三角洲前缘,BSR侧向较连续但延伸距离短,水合物成藏的关键在于深部气源的沟通条件;在陆坡海槽与底辟发育区,BSR受断层与底辟切割往往呈断续分布,沉积物的快速卸载可为水合物的赋存提供较好的沉积储层条件;在陆基至深海区海底扇、浊流、等深流发育的位置,BSR侧向连续延伸距离远,气源主要为浅部生物气,以侧向运移为主。
于兴河王建忠梁金强李顺利曾小明沙志彬匡增桂李文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BSR成藏模式
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沉积演化与有利储层预测
二叠系平地泉组为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凹陷最主要的烃源岩,平地泉组岩性组合主要为一套灰绿色砂砾岩,黑色—深灰色泥岩,灰色细砂岩夹杂白云质泥岩,钙质砂岩及鲕粒灰岩。垂向上含油气性受岩性分布的控制,无明显生储盖层界限,油气显示表现...
李文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沉积相有利储层
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水合物调查区新近系地震相与沉积相被引量:13
2013年
根据晚中新世以来南海发生的构造运动和莺琼盆地、珠江口盆地及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结合地震反射终止关系将神狐海域水合物调查区新近系划分为8个地震层序。根据"外状内形"的基本原则,从地震波阻内部反射构造加上外部几何形态,辅以地震物理属性(视振幅、视频率、连续性)特征,在研究区共识别出充填状、丘状、席状、透镜状、滩状、楔状6类19种地震相。根据地震反射参数与沉积作用的对应关系,结合单井测井相,将本区地震相与沉积相进行转换,作出了T2以上4个三级层序平面沉积相展布图,并推断出底部4层地层的平面沉积相展布。对比已钻探的水合物深度,发现水合物主要围绕滑塌体富集。
李文于兴河曾小明王建忠单新
关键词:新近系天然气水合物地震相沉积相神狐海域南海北部陆坡
滴12井区八道湾组扇三角洲隔夹层对注采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属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物性资料,查明该区扇三角洲砂体内部主要发育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利用测井数据确立了隔夹层的岩电关系识别标准,探讨了隔夹层的平面、剖面分布范围,指出隔夹层主要分布在河道顶部、砂坝底部和分流间湾中央。结合注采井示踪剂的验证,明确了研究区储集层砂体的叠置连通关系与隔夹层的分布规律是影响注采效果的重要原因。
张君劼于兴河章彤李文程皇辉李胜利李晓路
关键词:彩南油田扇三角洲前缘隔夹层注采关系
DEA空间化改进及其在城市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指出“我国正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2019年,发改委也明确要求“要加快实施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城市发展方式必须从过去注重速度和规模转向效率和质量,即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城市效...
李文
关键词:黄河流域长三角
文献传递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在识别三角洲朵叶期次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以内蒙古黄旗海属内陆断陷型湖盆中面积最大且朵叶期次明显的大河湾三角洲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的109个样品粒度特征分析,结合近200 a来该地区的水文资料,提取并对比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析大河湾三角洲不同朵叶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相带的异同,确定不同朵叶之间的叠置关系,从而识别出大河湾三角洲的发育期次。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野外探槽岩相沉积特征、粒度特征,结合地形坡度变化,研究不同期次朵叶顺物源方向上的沉积构型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河湾三角洲经历了3次显著不同的水运力环境,形成了3期不同的朵叶,各朵叶在平面形态及沉积序列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中以第1期水动力最稳定,形成的朵叶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第2期水动力不稳定,朵叶最不发育;第3期水动力渐弱,以发育多个摆动强烈向前叠置的朵叶为特征。
李明涛于兴河李顺利谭程鹏王建忠单新王志兴李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