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玉

作品数:52 被引量:554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26篇老年
  • 14篇骨质
  • 14篇骨质疏松
  • 12篇骨折
  • 11篇骨密度
  • 9篇髋部
  • 8篇代谢
  • 7篇动脉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7篇髋部骨折
  • 7篇老年髋部
  • 6篇生化标志
  • 6篇生化标志物
  • 6篇骨转换
  • 6篇骨转换生化标...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6篇标志物
  • 6篇病患

机构

  • 52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作者

  • 52篇李晓玉
  • 35篇张萍
  • 16篇范斌
  • 12篇刘晓艳
  • 11篇李新萍
  • 8篇原源
  • 6篇吴新宝
  • 5篇程晓光
  • 4篇楚卡琳
  • 4篇汪蕾
  • 4篇宋丽清
  • 4篇邓晓慧
  • 3篇杨明辉
  • 3篇安学志
  • 3篇岳睿
  • 2篇薛嫱
  • 2篇康健
  • 2篇赵兴山
  • 2篇热孜万古丽·...
  • 2篇张国英

传媒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中华骨质疏松...
  • 4篇中国骨质疏松...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保健医苑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07
  • 1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注骨质疏松 胜任健康老人
2011年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近2亿。老年人群中近80%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骨折。北京积水潭医院是以骨科为重点科室的大型综合医院,每年收治大量的骨折患者,
李晓玉张萍范斌
关键词:骨质疏松健康老人骨折患者老龄化社会老年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被引量:71
2012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产后糖代谢转归情况及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及产后随访的62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6~8周糖代谢恢复情况分为糖代谢正常组(444例)和糖代谢异常组(180例),了解两组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 1)444例孕妇产后6~8周糖代谢恢复正常,占71.2%,180例孕妇产后6~8周糖代谢仍然异常,占28.8%,其中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18例,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32例,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130例;2)产后糖代谢异常组孕期GDM诊断的孕周较糖代谢正常组早,空腹血糖、孕前及产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脂均较正常组高,孕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合并相关合并症、DM家族史的比例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母乳喂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孕妇的年龄、孕产次以及孕期体质量增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大部分GDM孕妇产后6~8周糖代谢可恢复正常,28.8%(180例)的孕妇产后仍然存在糖代谢异常;2)孕妇GDM诊断孕周早、孕期空腹血糖高、DM家族史、孕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孕期合并相关合并症、孕前及产后高BMI、高脂血症等均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
周莉吴连方范玲李晓玉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产后随访
254例甲状腺结节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病理明确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不宜手术者甲状腺结节的观察方法。方法与结果病理明确的228例中,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又以结节性甲状腺肿最多(占84.21%),恶性病变只占6.58%,其中以B超为单发低回声实性结节且ECT为冷结节者恶性可能性较大。另外26例老老年中1例因血清降钙素升高且ECT为冷结节手术,病理为甲状腺滤泡癌,1例因有症状手术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出血、囊性变。结论对无症状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结节病例,应结合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判断结节性质,争取行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减少良性结节患者不必要的手术。对老老年患者有效的随诊既避免延误病情,又减少手术风险。
李晓玉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病理分析老老年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跌倒的现状研究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跌倒所致髋部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年龄≥65岁脆性髋部骨折患者(A组),其中男性179例,女性456例;并以同期老年科住院的年龄≥65岁无髋部骨折病史患者作为对照(B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52例;应用SPSS 19统计学软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①635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9.69±7.64)岁;有45.2%的跌倒是发生在家中,在家中的高发地点是卧室、起居室(占家中跌倒的72.1%),跌倒高发时间为入睡时间段,22:00~7:00占33.6%;有54.8%的跌倒是发生在户外,老人因使用非机动车产生的相关非暴力伤占到户外跌倒的28.2%。②发生跌倒后髋部骨折与老人行走时是否使用助行器(P=0.000)、步态(P=0.000)、优势手握力(P=0.000)、内科合并症CCI(P=0.006)有关;其中,行走时需要双手支撑辅助的老年患者比独立行走的老年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风险高4.7倍(95%CI:2.7,8.0)。③反复发生跌倒,即跌倒超高危老人与行走时是否使用助行器(P=0.000)、优势手握力(P=0.027)、内科合并症指数(P=0.027)相关。结论老年人需尽可能的改善肌力及掌控平衡,居家出门少的老人需要注意卧室和起居室的布置,使用非机动车来助行的老人在上下车时及行驶时需要尽可能的缓慢来预防跌倒。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开展跌倒预防及跌倒损伤发生后的复健工作。
李新萍龚晓峰陈狄李晓玉吴新宝张萍
关键词:跌倒老年髋部骨折流行病学
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被引量:66
2020年
目的研究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创伤骨科病房收治的687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T进行初筛,可疑或阳性的患者行静脉造影确诊DVT。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前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DVT发生率为12.4%(85/687)。经过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受伤至入院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DVT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高,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后延迟入院以及APTT缩短的患者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增加,对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前DVT的发生率。
岳睿李晓玉杨明辉刘晓艳范斌张萍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部骨折高龄老年
非那雄胺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服用非那雄胺分为非那雄胺组及未服用非那雄胺组(对照组)。其中非那雄胺组168例,对照组176例。采集两组患者下述临床资料: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血清钙(Ca),血清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3(25(OH)VD3),骨代谢指标包括:总骨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骨钙素(OC)。骨密度(g/cm2)包括:腰椎(L1~4),股骨颈,股骨大粗隆,股骨全部。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非那雄胺组在骨代谢指标,骨密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那雄胺组中,按年龄分组,各亚组中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非那雄胺组中,按应用非那雄胺时间分组,各亚组中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对于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高龄患者及长期服用非那雄胺对骨代谢及骨密度亦没有影响。
范斌张萍李晓玉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骨密度非那雄胺
老年男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髋关节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髋关节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科住院男性患者共246例,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高(H)Hcy组86例(≥15μmol/L),正常组160例(<15μmol/L),研究两组患者髋关节骨密度与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Hcy组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cy组股骨颈、股骨大粗隆及股骨全部的骨密度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与股骨颈、股骨大粗隆及股骨全部骨密度呈负相关(r=-0.267、-0.165、-0.209,P<0.05)。PTH水平与股骨颈、股骨大粗隆及股骨全部骨密度呈负相关(r=-0.160、-0.123、-0.133,P<0.05)。结论老年男性患者髋关节骨密度与Hcy水平呈负相关,应重视高Hcy导致的骨密度减低,积极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于延缓髋关节骨密度减低具有重要意义。
范斌李晓玉张萍
关键词:老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髋关节骨密度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标准的探讨被引量:63
2003年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标准。方法 将骨科163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A组术前空腹血糖(FPG)≤6.9 mmol/L,B组FPG≥7.0 mmol/L。观察手术中血糖、手术后FPG、餐后2h血糖、尿酮体、低血糖反应、使用抗生素的天数,伤口愈合天数等。结果 A组患者术前FPG(5.9±0.7)mmol/L、术中血糖(7.5±1.7)mmol/L,低于B组[(8.1±2.1)mmol/L和(13.4±3.7)mmoL/L],P<0.05。A组患者术后FPG也低于B组[(6.6±2.0)与(9.3±2.5)mmol/L],P<0.01。A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多于B组[(36.6±3.4)与(30.1±5.2)U/d],P<0.01。而且术前准备时间明显长于B组[(22.5±10.2)d与(16.9±11.4)d],P<0.05。术后低血糖反应,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发生糖尿病酮症,A组仅有2例(2.30%),B组则有8例(10.53%),与A组比较,P<0.05。术后A组抗感染时间明显短于B组[(6.5±1.8)d与(9.1±2.5)d],P<0.01。但伤口愈合时间,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前,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内,有利于术后血糖的控制,并可减少酮症酸中毒、伤口感染及伤口不愈合的危险性。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张国英邓微李晓玉
关键词: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高龄老年人脆性成人隐匿型自身免疫型糖尿病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性,91岁。因血糖升高5年,控制不佳2个月收入我科。入院查体:体质指数14.8kg/m2,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哕音,心律齐,未及杂音,腹软,无压痛。既往高血压10年,
范斌宋丽清李晓玉
关键词:糖尿病
北京地区老年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与DXA、QCT检查对骨质疏松检出率的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与DXA、QCT骨密度检查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筛查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通过对2012.6-2013.5就诊住院的181例老年男性患者进行年龄、BMI等基本信息采集,DXA、QCT骨密度检测以及总I...
原源李晓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