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兰芳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周易
  • 4篇《周易》
  • 2篇体例
  • 1篇学者
  • 1篇研究方法
  • 1篇诗意
  • 1篇主题
  • 1篇综论
  • 1篇爻辞
  • 1篇卦爻
  • 1篇卦爻辞
  • 1篇诔文
  • 1篇考论
  • 1篇话语模式
  • 1篇传主

机构

  • 6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杨兰芳
  • 1篇韩高年

传媒

  • 2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语文教学通讯...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周易》中的话语模式“辞”
2010年
为探究上古先民是否具有鲜明的语体意识,根据《周易·系辞传》所给的信息以及《周易》卦爻辞中的"辞"的特点,运用类比推理、溯本究源的方法得出"辞"是一种曲托假借、言近旨远的特殊语体。这无疑对后世文体抑或表现手法影响巨大。由此断说当时已出现文学自觉的萌芽。
杨兰芳
关键词:《周易》卦爻辞诗意
关于通行本《周易》体例的思考
为靠近《周易》最初的原貌,文章从通行本《周易》的体例的二元悖立处入手:《周易》的每一卦关注的对象是恒定的,《周易本义》(《周易本义》和通行本《周易》关系密切)《乾》卦体例和《坤》以后的六十三卦体例不同,同一本书两种体例,...
杨兰芳
关键词:《周易》体例
文献传递
结合东汉诔文简析曹植诔文新特点
2011年
诔文是在古代诔辞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文体。东汉诔文在体制模式上已稳定了述德和写哀两方面的内容和先述德后写哀的内部结构,并且确立了四言句式,使诔文体式得以定型。曹植在继承东汉诔文的同时有所创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叙事因素的介入,扩大了诔主的范围:首次为婴儿作诔,个体情感的加强。
杨兰芳
《彖》传主爻解易法
2014年
《彖》解释卦辞的方法除了卦象、卦德、训诂、引申发挥的方法外,还采用一爻、二爻、三爻、四爻或六爻的象数特性来解释卦辞,由于用一爻、二爻解释卦辞的概率明显偏高,所以《彖》传作者的"主爻"解易的方法已很明确。这种解易方法最早发端于《周易》爻辞中同一个卦反复用同一句型来申明主题的思想,当然同一时期其他《传》文对它的的影响也很明显。西汉京房最早用卦主注经,是《彖》传主爻解易方法的直接继承者,之后郑玄、王弼、朱熹、李光地等学者相继继承此种解易方法并有所创新。
杨兰芳
关键词:主题
综论20世纪学者对《周易》研究方法的探索被引量:1
2013年
易学史上的"以史解易"法及疑古思潮在易学史上绵延不断,这种实证研易思想对后代治易方法影响很大。古史辨派、唯物史观的学者及六十年代参与两次"《周易》研究方法讨论"的学者大多都不固守以传解经的旧有研究方法,而是把《周易》经传还归各自的年代进行实证研究。朱伯崑先生研究《周易》明确区分经传学,这种研易方法的意义必将在未来《周易》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彰显。
杨兰芳
关键词:《周易》研究方法
《周易》“分经”体例考论
2013年
《周易》古经'二篇'是在物质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筮人占卜时,出于实际操作之需的特定历史产物。'二篇'是'上下分经'体例的前身。在经学大盛之际,先儒袭用占卜时'二篇'的说法,改'篇'为'经',根据思想将《周易》分为上下经。这是分经体例的形成。文章从《周易》本经所传递的古先民的整体思维模式、对称思想到上博本、帛书本等早期典籍均没有分经思想,证明完整的六十四卦是《周易》的原貌。体现了先民对宇宙最原初的认识。
韩高年杨兰芳
关键词:《周易》体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