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国栋

作品数:13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填埋
  • 10篇填埋场
  • 9篇生物反应
  • 9篇生物反应器
  • 9篇反应器
  • 8篇渗滤
  • 8篇渗滤液
  • 8篇生物反应器填...
  • 8篇生物反应器填...
  • 7篇回灌
  • 6篇渗滤液回灌
  • 6篇垃圾
  • 5篇填埋场稳定化
  • 5篇中试
  • 5篇稳定化
  • 4篇脱氮
  • 3篇生活垃圾
  • 2篇填埋气
  • 2篇填埋气体
  • 2篇硝化

机构

  • 13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3篇杨国栋
  • 11篇蒋建国
  • 9篇邓舟
  • 3篇黄云峰
  • 2篇张妍
  • 1篇张群芳
  • 1篇张唱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给水排水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试规模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启动被引量:3
2007年
对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的优化方案进行了考察,以每周回灌渗滤液量分别为1.6,0.8,0.2m^3的3个模拟试验柱(记作R1、R2、R3)和1个每周回灌0.1m^3清水的对比试验柱(记作R4)为研究对象,分析试验柱进出水水质变化和填埋气体产生情况.结果表明,较高的回灌水力负荷能够加速垃圾中有机质的溶出,提高填埋气体的产生速率.R1-R4的CODCr净流出总量之比为6.75:3.74:1.16:1.00,累计气体产生量之比为100.00:7.92:4.78:1.30.启动初期采用较大的回灌水力负荷不利于生物膜的附着生长,可先采用较低的回灌负荷进而逐步提高.较大的回灌量有利于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R1在45周时出水水质已呈现“老龄”渗滤液的部分特征,CODCr降低到1870mg/L,BOD5/CODCr降至0.12.气候条件对回灌渗滤液的污染负荷有重要影响,进水氨氮浓度旱季最高值3475mg/L,雨季最低值1274mg/L.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启动时间宜选择在雨季.
蒋建国黄云峰杨国栋邓舟黄中林冯向明周胜勇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技术发展现状及研究前景被引量:9
2005年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填埋方式,通过回灌渗滤液等控制手段,改善填埋场内部微生化环境,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关键在于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渗系统、气体收集系统和渗滤液回灌系统。一些运行的全规模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证明了这种操作方式能加快垃圾降解和填埋气体的产生,减少渗滤液处理量。然而还有一些经济和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包括持久有效性、压实度、结构特性、氧化-还原环境和费用-效益分析等因素,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这种新型的填埋场在我国将会有很好的前景,防渗层性能、临时覆盖、建设形式和监测手段等问题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
蒋建国邓舟杨国栋冯向明黄中林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填埋场稳定化垃圾处理方式渗滤液回灌填埋方式渗层性能
渗滤液回灌加速填埋场稳定化中试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2006年
通过对4个单柱规模为30m^3的垃圾填充柱进行为期2年的渗滤液回灌中试,研究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技术应用于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加速填埋场稳定化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因素,以及兼氧原位脱氮的可行性.提出了稳定化进程的定量评价方法和加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化的改进方案等。主要结论如下:
杨国栋蒋建国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脱氮
有机固体废弃物生化产甲烷潜能测定标准方法被引量:6
2005年
生化产甲烷潜能(BM P)测定过程所采用的不同操作条件会造成结果显著偏差,需要一种标准方法来增强一般实验结果的可比性。通过对比样品粒径、样品浓度、污泥比率、预处理条件、培养温度等因素对甲烷产率和反应时间的影响,寻找BM P测定的最适标准条件。实验得出的标准化BM P测定方法条件为:样品浓度(挥发性固体)2 g/L,污泥浓度(挥发性固体)1 g/L,样品粒径0.9 mm,培养温度38℃,并选用葡萄糖和纤维素作为标准参考物质。高温消解会生成难降解的物质,使实验结果不具代表性,在标准方法中不采用高温消解加速试验进程。
邓舟蒋建国杨国栋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
渗滤液回灌加速填埋场稳定化中试实验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杨国栋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脱氮
脱氮兼氧型生活垃圾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及渗滤液回灌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环保技术领域的一种脱氮兼氧型生活垃圾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及渗滤液回灌工艺。填埋场分为稳定区域、稳定产甲烷区域和正在填埋区域,每个区域连接两个渗滤液收集池,每个渗滤液收集池连接一个双向阀,双向阀和渗滤液调节池连...
蒋建国张妍杨国栋邓舟
文献传递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重金属固定和释放规律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实验柱模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完全厌氧状态与氧气入侵状态,用以研究填埋场完全厌氧稳定化过程及氧气介入的情况下重金属的固定与释放规律。结果表明:Cd、Mn、Ni、Pb和Zn,在厌氧降解完全结束时其滞留率分别达到70.2%、83.9%、90.6%、70%和95.7%。氧气的入侵不会增加Pb和Cd的活性,却促进了Mn、Ni和Zn的释放,但相对于固定总量来说,释放量不大。因此,生活垃圾对于重金属有很大的固定容量,且环境变化的冲击对填埋场重金属固定的影响较小。
蒋建国张群芳邓舟杨国栋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填埋场重金属
铁路货车检修生产组织优化研究
杨国栋
关键词:运输规划关键路线法价值工程
渗滤液回灌负荷对填埋场垃圾产气效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06年
以4座有效垃圾量均为30t的模拟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柱(R1~R4),每周分别回灌1.6,0.8,0.2m0的渗滤液和0,1m^3清水,对比分析渗滤液回灌负荷对垃圾产气效能及稳定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灌比例最大(5.3%)的实验柱R1在回灌5周后开始大量产气,比R2~R4分别提前了7~13周;且垃圾产气速率与系统进水COD、VFA等污染负荷的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回灌至第50周时,R1柱内垃圾更趋于稳定,TOC和COD的累积气相转化率分别为28.96%和14.57%,这表明部分有机质在回灌早期随液相流失,减少了垃圾产气潜能.因此,为提高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垃圾产气效能,应根据垃圾稳定化的不同阶段适时地调整回灌方案.
杨国栋蒋建国黄云峰黄中林冯向明周胜勇邓舟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循环城市垃圾填埋气体
渗滤液回灌对其最终处理的影响中试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针对2座中试规模反应柱,分别考察渗滤液回灌和不回灌的情况,研究传统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对其最终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灌对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对难降解物质以及氮、磷的净化效果不明显.回灌44周后,渗滤液的BOD5去除率达到98.5%,但出流的BOD5/COD值仅为0.07,BOD5/TN和BOD5/TP分别为0.13和11,远低于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生长适值,很难通过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净化.在设计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渗滤液经过回灌后组成特性,选择合适的渗滤液处理方案和填埋、回灌方式,充分利用垃圾体的净化作用.
邓舟蒋建国黄中林冯向明周胜勇杨国栋
关键词:渗滤液回灌可生化性填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