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振华

作品数:9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肺癌
  • 3篇胸腔
  • 3篇胸腔镜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细胞
  • 3篇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
  • 3篇癌患者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患者
  • 2篇肺肿瘤
  • 2篇高龄
  • 1篇倒扣

机构

  • 9篇宁波市第二医...

作者

  • 9篇沈海波
  • 9篇杨振华
  • 7篇周银杰
  • 4篇胡天军
  • 1篇王丰民
  • 1篇杨明磊
  • 1篇李杰
  • 1篇宋旭

传媒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自体肋骨及肋骨接骨板重建胸壁巨大缺损一例
胸壁巨大缺损的重建对于外科医生仍是一个挑战,如何选择理想的重建材料完成骨性胸廓的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科室2016年5月对1例巨大胸壁肿瘤切除后所致胸壁巨大缺损患者联合应用自体组织及肋骨接骨板进行了胸壁重建,取得了满意效...
沈海波杨振华姚源山
关键词:胸壁巨大缺损自体组织肋骨接骨板胸壁重建临床疗效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分析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8例高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08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40例,感染率为37.04%,手术时间>4h、失血量>800ml、喉返神经损伤、胃食管反流、术后使用PCEA、有吸烟史及糖尿病为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将以上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回归分析模型,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包括失血量>800ml、喉返神经损伤、胃食管反流、术后使用PCEA、有吸烟史及糖尿病。结论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相关因素较多,术前应积极改善患者基础状况,术中避免神经损伤,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姚源山沈海波黄鸿渤杨振华周银杰胡天军
关键词:高龄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围手术期
26例毁损肺外科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总结26例毁损肺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全胸腔镜下毁损肺切除术在毁损肺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对收治的26例毁损肺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统计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患者的比例、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26例毁损肺患者中17例(65.4%)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9例(34.6%)术中中转开胸完成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住院时间(12.3±4.6)d,与既往研究开胸手术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另外,全胸腔镜下手术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优于传统开胸术。结论全胸腔镜下毁损肺切除术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部分患者需要中转开胸完成;全胸腔镜下毁损肺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缩短住院时间及恢复快等优点,在毁损肺的外科手术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周银杰沈海波胡天军杨振华杨明磊
关键词:毁损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恢复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3
2018年
背景与目的肺癌目前是死亡率最高的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在手术后通常会发生远处转移,如骨转移、脑转移、肺转移等。本研究旨在探究NSCLC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于2009年5月-2011年5月确诊收治的NSCLC患者176例,按照是否发生骨转移将患者分为两组,即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并通过多因素分析对比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NSCLC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中血栓与否,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与是否发生骨转移关系密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中发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以及碱性磷酸酶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纤维蛋白原、碱性磷酸酶、T4期、N3期和D-二聚体为NSCLC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碱性磷酸酶、T3期、N2期和D-二聚体为NSCLC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姚源山周银杰杨振华沈海波
关键词:肺肿瘤骨转移
肺癌晚期患者不同基因突变、融合或扩增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肺癌晚期患者不同基因突变、融合或扩增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630份病例,利用Excel 2016建立药物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在SPSS 22.0和SPSS Moder统计软件上进行。结果高频率基因有26位,EGFR-19突变、ALK融合、RET突变、EGFR-L858R-21突变、ALK突变、T790M突变位列前6;前26位中NRAS-G12D突变与BRAF-G466V突变、MYC-R450W突变与CYP2D6突变、GATA3M423fs突变与ESR1突变、SRC突变与GATA3M423fs突变、SRC突变与ESR1突变分类值之间相关联。基因关联分析最小值50%,支持度10%,经Apriori模块分析,EGFR-19突变与14基因未见(置信度46.667%)、EGFR-19突变与T790M突变(置信度40.000%)、EGFR-19突变与TP53突变(置信度13.333%)、ROS1融合与MET扩增(置信度47.619%)、MET扩增与ROS1融合(置信度50.000%)、T790M突变与EGFR扩增(置信度57.895%)、EGFR-19突变与EGFR扩增(置信度42.105%)。聚类分析BRAF-G466V与NRAS-G12D,MYC-R450W与CYP2D6,GATA3M423fs与SRC,PIK3CA扩增与PIK3CA,Pten与EGFE-L861Q-21,KRAS G12A与KRAS G12D,MET扩增与ROS1融合,EGFR扩增与BRAF-G466V,ERBB2 S310F与BRAFG464V。结论肺癌晚期不同基因之间以及基因的突变、融合、缺少与扩增等具有关联性。
姚源山周银杰杨振华华青旺沈海波
关键词:肺癌晚期基因突变扩增
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Ⅰ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Ⅰ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为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126例年龄>70岁的患者分为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组(59例)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6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75岁患者多选择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40 7%)显著高于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患者(1 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7)。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患者的平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3 3±1.0)d、(8.5±1 5)d]短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4±2.0)d、(12.8±2.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2、3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老年I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良好,预后与肺叶切除术相似,可以作为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肺叶切除者一个较好的选择。
沈海波胡天军杨振华
关键词:I期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
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引导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腔镜手术中的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操作简便、装配和拆洗方便且位置保持更加稳定的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引导装置,包括固定部(1)、移形部(2)和圆管部(3),所述固定部(1)包括夹臂(11)两个和连接杆(...
姚源山杨振华周银杰沈海波
文献传递
腹腔镜手术用穿刺打结训练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胸外科用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腹腔镜手术用穿刺打结训练器,包括外支撑罩和腹部组织,外支撑罩包括圆弧形空心外罩和长方体底座组成,圆弧形空心外罩的上设有六个预设穿刺的通孔,腹部组织包括填充有红色液体的条...
姚源山杨振华周银杰沈海波
文献传递
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背景与目的随着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等筛查手段的普及,肺部小结节患者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但现有的检查手段对于肺小结节良恶性和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预测均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旨在分析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在早期肺癌患者术中进行常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7例肺部结节手术患者资料,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Spearman相关系数检测和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肺部结节良恶性、肺癌胸膜侵犯、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的相关性。结果术前D-二聚体的水平:肺癌患者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结节患者(P<0.001);肺癌伴淋巴结阳性患者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患者(P<0.001);肺癌伴胸膜侵犯阳性患者显著高于胸膜侵犯阴性患者(P<0.001)。肺癌患者的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个数呈正相关(Spearman Correlation=0.264, P<0.001),与肿瘤最大径呈正相关(Spearman Correlation=0.333, P<0.001)。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T1期NSCLC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最佳诊断指标为112.5 ng/mL。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NSCLC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和预后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并且可以作为术中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的参考指标之一。
宋旭王丰民沈海波李杰胡天军杨振华周银杰施强
关键词:肺肿瘤淋巴结D-二聚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