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玉霞

作品数:2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艺术
  • 8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电影
  • 2篇叙事
  • 2篇意象
  • 2篇影片
  • 2篇影视
  • 2篇树洞
  • 2篇媒介
  • 2篇救赎
  • 2篇教学
  • 2篇儿童电视
  • 2篇二元对立
  • 2篇《神话》
  • 2篇尘世
  • 1篇地球
  • 1篇电视
  • 1篇电视节目
  • 1篇电影本体
  • 1篇电影媒介
  • 1篇动人
  • 1篇杜运燮

机构

  • 23篇聊城大学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3篇杨玉霞
  • 13篇姚汝勇
  • 1篇魏建

传媒

  • 7篇电影文学
  • 2篇电影评介
  • 2篇柳州师专学报
  • 1篇戏剧之家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东岳论丛
  • 1篇写作
  • 1篇电化教育研究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福建艺术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 1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百家评论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我救赎与背弃——解读《2046》中的“树洞”意象
2007年
影片《花样年华》结尾出现的"树洞",成为《2046》中无处不在的主题意象——其中出现了一系列既具有相同的意义质地,又表征着"树洞"意象不同层面的子意象:如那列叫做2046的列车;女服务员弯起的手指,那栋旅馆的"2046"号房间……这一主题意象一方面表征着个体对于自我精神救赎的积极努力,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个体对于自我灵魂的背弃。正是通过这一主题意象,王家卫摄下了我们东张西望、前瞻后顾的那些瞬间,而这也是《2046》让我们魅惑与感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杨玉霞姚汝勇
关键词:自我救赎
“断裂”的影像与“含混”的意义——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叙事探索被引量:2
2020年
《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一部富有探索性和实验性的影片。创作者放弃了常规故事片叙述的模式和策略,切断了叙事链条中的逻辑关联,放任影像四下流淌、并置和冲撞。“断裂”的影像在影片中设置了丰富、陌生的意象,在日常事物之上加载了“含混”的意义,产生了诗意葱茏的美感,也使影片如同诗一样晦涩难懂,因此让普通观众望而却步。可以说,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从理念到影像都别具一格,是难得的有创新欲望和企图的国产影片。
杨玉霞
关键词:影像含混
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发展历程探析被引量:6
2006年
我国儿童电视节目起步较晚,实践和理论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现在,我国的儿童节目的制作现状比较混乱,理论研究也多停留在印象式介绍或经验式总结上。这里试通过对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发生、发展的研究,一方面理清其“历史”,一方面探寻其发展规律,从而为节目制作者提供参考,为我国儿童节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姚汝勇杨玉霞
关键词:儿童栏目化频道化
郭沫若《重到晋祠》考辨
2018年
郭沫若的七律《重访晋祠》与《重到晋祠》实为同一首诗,一则书为条幅,一则刊发于《光明日报》。《重访晋祠》在文物市场上标出高价,《重到晋祠》却被《郭沫若全集》遗漏其外,成为佚作。此诗情致曲折似有深意,用语朴雅有古意,与郭沫若写于1959年的《游晋祠》相互应和,在其《大寨行》组诗十八首中,是诗歌意味最为浓郁的一首别致之作。作为其时郭沫若难得的性情之作,作为全面读解郭沫若的重要文本,《重到晋祠》不应被忽略。
杨玉霞杨玉霞
论杜运燮四十年代诗歌创作中的“摄影主义”手法
2009年
九叶诗人杜运燮的创作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其40年代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派的诗学特征,丰富了新诗的表现手法。其中,"摄影主义"这一手法的运用,对杜运燮诗歌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从另一角度发掘出这一手法所包孕的积极的诗艺可能性。
杨玉霞
关键词:杜运燮
论影视媒介的语言及教学被引量:1
2008年
影视媒介的"语言"不是真正的语言。影视媒介传送信息时使用的是可听或可见的形象,它是直接的、具体的。影视媒介"语言"的特点对影视的教学方式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须用影视研讨影视。现在,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影视媒介教学效果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同时它也影响和改变着影视媒介教学的思路和方向。
姚汝勇杨玉霞
关键词:语言多媒体
互联网情境下文学的生存状况考察
2017年
文学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介形式,其生产者、产品以及消费者都因其媒介材料的局限而受到限制。当下伴随互联网的兴起,文学媒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边缘化。然而,这种边缘化并非由文学媒介的生产方式而造成的,发行渠道成本的降低、视听媒介的勃兴,或许才是其边缘化的最为直接的原因。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边缘化也并不意味着文学媒介的"消亡",从生产、发行甚至体验上来看,其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姿势更为优雅地生长而已。
杨玉霞姚汝勇
关键词:文学媒介材料互联网边缘化
价值追寻中的困窘与惶惑——《卡拉是条狗》的“精神救赎”主题分析
2013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六代导演怀着同情与悲悯,直面社会现实,为观众呈现了反映中国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的影像系列,然而,银幕上的"底层书写"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对底层苦难生活和艰难处境的道德性关照、同情之上,《卡拉是条狗》却突破了这一点。《卡拉是条狗》不再仅仅暴露社会问题、批判社会痼疾,而是既俯瞰沉重、尴尬的生存现实,又在跟拍中展示着底层人们寻找精神救赎的努力,从而真正触及底层人们的精神世界,将主题挖掘和开拓至另一向度——精神救赎。
姚汝勇杨玉霞
关键词:精神救赎
光影里的叹息声——从电影本体读影片《一声叹息》被引量:1
2006年
电影是一种用光波和声波记录与还原运动的媒介。我们在使用这种媒介表达艺术观念的时候,往往会根据剧本建构的情景采取相应的摄制方式。电影《一声叹息》围绕婚内、婚外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采取了两套迥异的表现手法.而影片的主题则在这种手法的“二元对立”中得以确立。
姚汝勇杨玉霞
关键词:二元对立
多模态范式中的基础写作教学研究
2019年
多模态范式下的基础写作教学通过构建写作教—学的“浸入式”认知模式、写作教—学的“立体交叉式”互动模式,将多模态范式引入大学基础写作教学之中,通过不同模态的转换和互补,使学生接收信息、传达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各模态之间的协调性,为基础写作课程教与学注入新的活力,最终更好地提升基础写作的教学效果。
杨玉霞
关键词:基础写作教学浸入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