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锡芳

作品数:104 被引量:367H指数:10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危重
  • 12篇综合征
  • 11篇预后
  • 11篇ICU
  • 9篇危重病
  • 8篇通气
  • 7篇机械通气
  • 7篇病人
  • 6篇多发伤
  • 6篇休克
  • 6篇评分
  • 6篇APACHE
  • 5篇脏器
  • 5篇脏器功能
  • 5篇细胞
  • 5篇多脏器
  • 5篇多脏器功能
  • 5篇并发
  • 4篇多器官功能
  • 4篇术后

机构

  • 9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1篇温州医学院
  • 10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宁夏医学院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4篇林锡芳
  • 47篇潘景业
  • 29篇王丹
  • 20篇叶进燕
  • 15篇高秋琦
  • 12篇夏炎火
  • 11篇王晓蓉
  • 9篇陈少贤
  • 9篇周小洁
  • 8篇张艳杰
  • 7篇施怡声
  • 7篇邢玲玲
  • 6篇陈俊
  • 6篇林碎钗
  • 6篇吴兰豹
  • 5篇郑小蕾
  • 4篇朱海萍
  • 4篇冯霞飞
  • 4篇陈寿权
  • 4篇傅国胜

传媒

  • 18篇温州医学院学...
  • 5篇浙江临床医学
  • 5篇浙江医学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中国乡村医药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浙江创伤外科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重症医学十年...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12篇2007
  • 16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 11篇2002
  • 5篇2001
  • 3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非粒细胞减少者重症感染中的应用
1998年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非粒细胞减少者重症感染中的应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肺内科(325000)吴式王秀林锡芳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为一种调节造血和白细胞功能的细胞因子,已...
林锡芳
关键词:重症感染GM-CSF
不同病因肺动脉巨大栓塞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血栓性和肿瘤性)引起的肺动脉巨大栓塞在临床表现、UCG、CT、MRI、肺动脉造影等方面的不同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的4例肺动脉巨大栓塞病例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不同病因引起的肺动脉巨大栓塞,临床表现不同,血栓性栓塞表现为急性型,以急性循环衰竭为突出表现:晕厥,气促、紫绀,需要升压药维持血压。其原因除了机械作用外,还有栓塞物的反射作用和体液因素。而肿瘤性则缓慢起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进行性加重和活动后晕厥现象,并伴有右心负荷增加。不管是肿瘤性后期还是血栓性引起的肺动脉巨大栓塞,均以急性循环衰竭为突出表现。UCG、增强CT、高速CT、MRI、肺动脉造影表现为主肺动脉内和(或)右室流出道的占位性病变,尤当团块随心动周期往返运动时,可确诊为肿瘤。本文中2例血栓栓塞者因病情发展迅速,1例因循环衰竭难以纠正,在手术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而死亡,另1例经溶栓治疗,效不佳,并发脑出血死亡。2例肿瘤引起者:1例为右室粘液瘤,经择期手术治疗,已随访达52个月;另1例为肺动脉肉瘤,术后33个月因肿瘤复发治疗无效死亡。结论:肺动脉巨大栓塞的病死率高,提高早期确诊率,应尽早采取有力的诊断手段。UCG、增强CT、高速CT、MRI、肺动脉造影等均有确诊意义,应早采用。
叶进燕林锡芳陈威华孙成超
关键词:栓塞肺动脉造影肿瘤性血栓性
ICU革兰阴性菌院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变化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ICU革兰阴性菌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抗生素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2002年1月-2004年12月院内感染的所有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院内感染的部位主要在下呼吸道,其次为尿路。372株G^-菌中,前5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62株(16.67%)、洋葱假单胞菌61株(16.4%)、铜绿假单胞菌58株(15.59%)、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41株(11.02%),肺炎克雷伯杆菌34株(9.14%)。3年中,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所致的院内感染有所增加;在细菌耐药性方面,G^-菌的耐药率普遍提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13.25%)、哌拉西彬他唑巴坦(23.93%)、头孢他啶(39.66%)、美罗培南(32.17%)、奈替米星(48.36%)的耐药率〈50%,但对亚胺培南高达50.87%。结论ICU院内感染革兰阴性菌对除头孢他啶外的3代头孢耐药率普遍高,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加强细菌耐药性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很关键。
叶进燕冯霞飞林锡芳潘景业舒雪芹薛利霞石娜
关键词:ICU革兰阴性菌耐药
血浆PRA、AngⅡ在ALI/ARDS患者中的变化和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PRA、AngⅡ在ALI/ARDS患者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测定ALI/ARDS和非ALI/ARDS患者血浆PRA和AngⅡ浓度,进行APACHEⅡ评分和LIS评分,计算病死率,进一步将患者按预后分组,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利用ROC曲线评价PRA和AngⅡ的诊断分辨度。结果与非ALI/ARDS组相比,ALI/ARDS组血浆PRA和AngⅡ浓度明显增高(P<0.05),死亡组血浆PRA和AngⅡ浓度高于存活组(P<0.05)。PRA、AngⅡ与APACHEⅡ评分、LIS、乳酸(LAC)间均呈明显正相关。PRA在预测ALI/ARDS方面有显著意义(AUC=0.705,P=0.001),AngⅡ对预测ALI/ARDS也有显著意义(AUC=0.672,P=0.007)。在预测ALI/ARDS方面,PRA、AngⅡ与LIS相比无明显差异(P=0.923,P=0.713)。结论 ALI/ARDS患者血浆PRA和AngⅡ水平明显升高,两者在预测ALI/ARDS和判断其预后方面均有重要意义,而AngⅡ在预测ALI/ARDS中的特异度较高。
夏炎火郑小蕾王丹余方友林锡芳潘景业
关键词:血浆肾素活性ALI/ARDS预后
1176例咯血患者纤支镜检查分析
1994年
我院肺内科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室自1983年11月至1993年9月,共对1176例门诊和住院的咯血患者进行了纤支镜检查.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176例中男874例,女302例,男:女=2.89:1.年龄15~80岁,4O岁以内259例(22.0%),40~59岁496例(42.2%)、超过60岁421例(35.8%).病程最短1天,最长25年.咯血量:小量咯血(痰中带血或每天100ml以内)1072例(91.2%)。
林锡芳邢玲玲陈少贤吴兰豹黄小芊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镜检病例分析
ICU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研究ICU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129例ICU深部真菌患者的血、痰、粪便、尿、腹腔引流液培养结果及其临床资料。结果129例ICU深部真菌患者中共分离出152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占55.92%,热带念珠菌占21.71%。感染部位以尿路感染最常见,占50.66%,其次为呼吸道感染,占29.61%。结论ICU深部真菌感染菌种和部位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
冯霞飞叶进燕周小洁林锡芳潘景业
关键词:ICU深部真菌感染
基质溶解素-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2008年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人群基质溶解素-1基因启动子16125A/6A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测序法检测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05例对照的基质溶解素-1基因启动子序列。结果:①基质溶解素-1基因启动子16125A/6A多态性的三种基因型(5A/5A、5A/6A、6A/6A)符合Hardy-Weinberg分布。②与对照组相比,心梗组的基质溶解素-1基因5A/5A和5A/6A基因型较多见,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基因型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5A/5A或5A/6A基因型携带者患急性心肌梗死风险是6A/6A基因型的3.050倍(95%可信区间:1.653-5.627)。结论:基质溶解素-1基因启动子16125A/6A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南方急性心肌梗死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5A等位基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高秋琦徐力辛陶志华张怀勤陈达开林锡芳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急性心肌梗死
ICU病人肠内、外营养后再喂养综合征的发生及防治
目的观察ICU病人肠内、肠外营养治疗时RFS的发生率,探讨RFS的防治策略。方法将60例ICU病人分为肠外营养(TPN)、肠内营养(EN)两组,每组病人各30例。分别于营养治疗前及营养治疗后1d、3d、7d、14d检测血...
张艳杰林锡芳潘景业俞继芳余震姚建高刘纳新
文献传递
失血性休克大鼠活化蛋白C抵抗相关因素在休克后凝血紊乱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SD大鼠蛋白C系统变化及活化蛋白C抵抗发生率,探讨失血性休克活化蛋白C抵抗相关因素及对失血性休克凝血紊乱的影响。方法制作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休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观察2组大鼠休克后1 h、2 h、4 h、6 h、8 h血浆蛋白C活性(PC:A)、血浆总蛋白S(TPS)、血浆游离蛋白S(FPS)、血栓调节蛋白(TM)、活化蛋白C抑制剂(PCI)水平及活化蛋白C抵抗(APCR)阳性率。结果大鼠失血性休克组血浆蛋白C活性、血浆总蛋白S、血浆游离蛋白S、活化蛋白C抑制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CR阳性组血浆蛋白C活性、血浆总蛋白S、血浆游离蛋白S水平明显低于APCR正常组,二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APCR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的APCR阳性率为分别为33.3%、6.7%(P〈0.01)。休克2 h、8 h后,APCR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PC、PS、PCI消耗、TM异常及活化蛋白C抵抗共同导致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高凝状态,活化蛋白抵抗与血浆PC、游离PS下降、PCI与PC比例失调、血栓调节蛋白作用下调等多种因素有关。PCI对失血性休克过程中产生APCR影响较小,APCR的形成主要与PC、PS下降有关。
张艳杰潘景业林锡芳
关键词:休克出血性活化蛋白C抵抗
急诊心脏移植并发侵袭性曲菌感染治疗成功一例
2007年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重要措施,而感染是术后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侵袭性曲菌感染,死亡率高达53%~100%。我院成功治疗1例急诊心脏移植术后合并鼻窦、肺部重度曲菌感染病例,现报道如下。
李玉苹孙成超黄伟剑陈成水林锡芳张怀勤李澄棣
关键词:心脏移植术后曲菌感染侵袭性急诊并发术后早期死亡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