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步国强

作品数:21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菏泽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肉瘤
  • 8篇化疗
  • 8篇化疗后
  • 8篇骨肉瘤
  • 7篇腰椎
  • 7篇预后
  • 6篇MTA1
  • 5篇椎间盘
  • 4篇腰椎间盘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突出症
  • 4篇椎间盘突出
  • 4篇椎间盘突出症
  • 4篇组织化学
  • 4篇免疫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VEGF
  • 3篇新辅助化疗

机构

  • 12篇菏泽市立医院
  • 10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泰山医学院

作者

  • 21篇步国强
  • 10篇于秀淳
  • 3篇付志厚
  • 3篇孙海宁
  • 3篇张善地
  • 2篇毛仲轩
  • 1篇曲新涛
  • 1篇沙启乐
  • 1篇徐明
  • 1篇周银
  • 1篇刘晓平
  • 1篇于剑
  • 1篇刘合庆
  • 1篇张娟

传媒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九届全国骨...
  • 2篇第二届华东地...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TA1在化疗后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MTA1是新近发现的一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其表达增高与许多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能力呈正相关.为探讨骨肉瘤化疗后MTA1基因的表达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A1蛋白在31例化疗后病人手术切除骨肉瘤...
步国强于秀淳
关键词:骨肉瘤化疗MTA1预后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传递
MTA1在化疗后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背景骨肉瘤的术后转移是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证明MTA1基因的过表达在肿瘤的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研究骨肉瘤化疗后MTA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
步国强于秀淳
关键词:骨肉瘤MTA1化疗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文献传递
Mimics软件模拟置钉在腰椎关节突重度退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5年
背景:目前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为脊柱外科非常成熟的一项技术,临床上有多种术中确定进钉点、进钉方向的方法。但腰椎关节突重度退变患者由于手术区域骨赘增生严重,顺利准确置钉有一定难度。目的:观察腰椎关节突关节重度退变患者修复术前应用Mimics软件模拟置钉对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8例需要行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单节段内固定且治疗前CT、MR评估为腰椎关节突重度退变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模拟置钉组39例,对照组39例,两组共置入312枚椎弓根螺钉。模拟置钉组术前对需要置钉的椎体使用Mimics软件行3D重建,并在拟置钉椎体模拟椎弓根螺钉,在3D影像上观察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周围骨性标志的关系并测量进钉的角度和深度,术中参考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后均行X射线、CT检查对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模拟置钉组置入椎弓根螺钉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置钉后复查156枚螺钉中153枚位于椎弓根内,置钉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1%,88.5%,χ2=11.49,P<0.05)。且模拟置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患者放射线暴露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需要行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的患者中,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占相当大的比例,而关节突的退变使进钉点解剖标志难以辨别,给螺钉置入带来很大的难度。Mimics软件模拟置钉可辅助腰椎关节突重度退变患者修复术中椎弓根螺钉的正确置入,降低相关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减少患者放射线暴露时间。
步国强毛仲轩
关键词:腰椎数字化骨科MIMICS软件
Neulen钛板置入并椎管扩大植骨治疗颈椎病:半年随访钛板周围植骨愈合率
2014年
背景:传统的颈椎病单开门手术治疗,大多采用缝线悬吊等门轴侧固定的方法来维持椎板处于开门状态,其固定效果不太理想。目的:分析Neulen钛板置入内固定并开门侧植骨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采用Neulen钛板置入内固定并于开门侧植骨治疗32例患者。结果与结论:32例颈椎病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JOA评分由治疗前(8.7±3.6)分提高至治疗后(14.6±2.4)分,改善率为(63.3±8.9)%(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X射线及CT显示门轴侧缝隙消失,CT部分层面可见开门侧植骨愈合有类似于骨性椎板存在,显示椎管扩大满意,均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移位及再关门的现象。结果表明颈椎后路单开门治疗中应用Neulen钛板置入内固定并开门侧植骨,能有效维持椎板开门状态,钛板周围植骨融合率78%。钛板两端的叉形设计使得较少的螺钉即可达到较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钛板固定后能够达到对开门侧形成真正的刚性支撑而非弹性固定,使门轴侧形成牢固的即刻稳定,使得门轴侧更容易骨性愈合。
步国强张善地
关键词: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伴髓内MRI T_(2)WI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伴髓内MRI T_(2)WI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菏泽市立医院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是否伴髓内MRI T_(2)WI高信号分为有信号组(25例)和无信号组(43例)。采集两组基础信息,所有患者均进行颈椎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MRI表现及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比较两组不同手术入路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结果:有信号组病程长于无信号组(P<0.05)。有信号组脊髓受压典型症状发生率高于无信号组(P<0.05),两组伴随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信号组椎旁压痛、枕部压痛、压顶试验、棘突压痛、臂丛牵拉试验占比均低于无信号组,Hoffmann征、Babinskin征占比均高于无信号组(P<0.05)。两组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脊髓受压、硬脊膜受压、小关节增生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信号组椎体后缘增生发生率高于无信号组(P<0.05)。无信号组手术后的JOA评分高于有信号组(P<0.05)。两组不同手术入路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髓内MRI T_(2)WI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脊髓受压症状,采用颈椎减压术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不被手术入路影响。
毛仲轩步国强王照阁马鲜张会郝为民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MRI表现
VEGF在化疗后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间质中血管的新生,许多血管生成因子在肿瘤中均有表达,介导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其中效力最强的因子之一,...
步国强于秀淳
关键词:骨肉瘤化疗VEGF表达肿瘤复发肿瘤预后
文献传递
经皮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探讨经皮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和疗效分析。方法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穿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20个月。按Macnab评定标准,术后疗效评定:优12例,良29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82%,有效率为94%,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痛苦少,创伤轻微,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孙海宁周银于秀淳付志厚步国强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
MTA1、VEGF在化疗后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化疗后骨肉瘤组织中残存肿瘤细胞MTA1、VEGF的表达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探讨化疗后骨肉瘤中MTA1、VEGF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化疗后影像学特点、肿瘤细胞坏死率及预后之间的相关...
步国强
关键词:骨肉瘤新辅助化疗MTA1VEGF影像学
文献传递
双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3年
目的 比较双针技术与经皮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行单节段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双针法组(28例)和TESSYS组(33例)。双针法组采用双针技术治疗, TESSYS组采用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结果 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手术前后两组组间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双针法组、TESSYS组VAS评分分别为(2.1±1.1)、(2.0±1.1)分,均低于术前的(7.5±1.1)、(7.1±1.3)分, JOA评分分别为(25.4±2.3)、(25.0±1.8)分,均高于术前的(11.1±1.6)、(10.9±1.5)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双针法组手术时间为(96.8±9.3)min,术中透视时间为(9.9±1.4)s,均短于TESSYS组的(113.8±9.3)min、(13.0±1.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同轴脊柱内镜操作系统(YESS)技术和TESSYS技术的双针技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时间,使患者及术者双双获益。
刘玉亮郑智心张善地步国强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探讨脊柱微创术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针对脊柱微创术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0年3月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其中一组为对照组(n=23,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n=23,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不同术式下患者的手术指标、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脊柱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86、40.753、4.756、5.243,P<0.001);观察组腰椎功能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3,P=0.026);术后疼痛指标比较,术后15、30 d观察组VAS评分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6、8.793,P<0.001);脊柱功能指标比较,术后15、30 d观察组DOI指数评分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3、8.936,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4.34%)低于对照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1,P=0.012)。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于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减轻疼痛度,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稳定患者的脊柱功能作用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步国强宋国华刘玉亮郝为民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稳定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