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鑫

作品数:72 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8篇骨折
  • 13篇肱骨
  • 13篇关节
  • 11篇髓内
  • 11篇干细胞
  • 11篇钢板
  • 10篇髓内钉
  • 10篇微球
  • 10篇缓释
  • 10篇缓释微球
  • 9篇细胞
  • 8篇肱骨干
  • 8篇肱骨干骨折
  • 8篇骨干骨折
  • 8篇钢板治疗
  • 8篇PLGA
  • 8篇PLGA缓释...
  • 7篇动力加压
  • 7篇软骨
  • 7篇内固定

机构

  • 72篇四川大学华西...
  • 5篇四川大学
  • 3篇资阳市中医医...
  • 2篇四川省第五人...
  • 2篇甘孜藏族自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452...
  • 1篇合江县人民医...
  • 1篇生命科技股份...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72篇段鑫
  • 54篇项舟
  • 33篇刘明
  • 22篇陈家磊
  • 17篇黄富国
  • 12篇岑石强
  • 12篇邢飞
  • 9篇舒涛
  • 8篇郑晓佐
  • 8篇李箭
  • 4篇方跃
  • 4篇易敏
  • 4篇李浪
  • 4篇龙也
  • 3篇李棋
  • 3篇吕晶同
  • 3篇袁菊莲
  • 3篇陈莹
  • 3篇王慧燕
  • 3篇高峰

传媒

  • 17篇中国修复重建...
  • 14篇华西医学
  • 4篇第二届海峡两...
  • 3篇第十届西部骨...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第七届西部骨...
  • 1篇2009年中...
  • 1篇第七届全国创...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9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1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9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前早期下地活动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4
2019年
目的探讨术前早期下地活动对老年髋部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2018年4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1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8例,女8例;年龄69~90岁,平均80.3岁。骨折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8例,股骨颈骨折8例。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为(2.94±0.43)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3例,原发性高血压6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糖尿病3例,其他系统疾病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4 h^14 d,平均39.5 h。入院当天或入院后第1天患者在充分镇痛治疗下开始下地活动,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9例)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例)。入院至手术时间4~25 d,平均7.4 d。患者入院时、术前第1次下地活动后、术后第2天、末次随访时,按照Barthel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计算入院后各时间点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有效性(Barthel effectiveness,BE)。观察随访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住院时间8~24 d,平均14.1 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16.0个月,平均6.5个月。1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其余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入院时Barthel量表评分为(30.63±5.56)分、术前第1次下地活动后为(53.13±9.50)分、术后第2天为(60.63±6.09)分、末次随访时为(96.25±4.84)分,各时间点Barthe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第1次下地活动后、术后第2天、末次随访时BE分别为0.23±0.06、0.30±0.04、0.66±0.06,各时间点B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等待时间较长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早期下地活动对术后患者恢复自理能力有积极影响。
刘佳鑫陈力段鑫项舟
关键词:髋部骨折
创伤后锁骨内侧端骨溶解症一例
2022年
病例介绍患者,男,15岁,因"发现右侧胸锁关节畸形6个月"于2014年1月9日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2012年12月13日,患者骑自行车时不慎摔倒,摔倒时右侧肩关节后伸,前臂伸直旋后,手掌着地,随即患者感到右侧肩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体格检查显示右手掌浅表擦伤,右肩部皮肤完好,右锁骨中部肿胀、畸形,压痛阳性,右肩关节活动受限,无血管、神经损伤体征。2012年12月13日当地医院X线片和三维重建CT显示:右侧锁骨中段骨折,断端分离、错位,锁骨内侧端及外侧端完好(图1a、1b),诊断为右侧锁骨中段骨折。
刘佳鑫陈力张翔高峰项舟段鑫
关键词:锁骨骨折胸锁关节脱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纠正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贫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联合铁剂纠正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贫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2017年10月符合选择标准的7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其中31例术前应用rHuEPO联合铁剂纠正贫血(试验组),40例未使用rHuEPO及铁剂(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骨折侧别及分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合并内科疾病、骨折至入院时间、术前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3、7 d血红蛋白水平,术后输血患者例数并计算输血率,术后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后试验组8例(25.8%)、对照组22例(55.0%)输血,试验组输血量为(1.96±0.85)U,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9±1.61)U;两组输血率及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术后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为(6.16±3.97)d,较对照组的(9.25±4.47)d明显缩短(P<0.05)。术后试验组8例(25.8%)、对照组14例(35.0%)发生肺部感染,试验组6例(19.4%)、对照组8例(20.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正常出院,住院期间无死亡。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应用rHuEPO联合铁剂能快速提高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缩短住院时间,而且不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
龙也王通刘佳鑫段鑫项舟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贫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老年患者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疗效及优势分析
目的 采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固定方式治疗肱骨干骨折,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术中损伤桡神经以及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时损伤桡神经。而采用髓内固定方式则可最大程度地避免桡神经损伤的发生,但有学者质疑其损伤肩袖后影响患肢功能。本研究通过采...
刘明项舟黄富国岑石强钟刚易敏段鑫陈家磊
关键词:髓内钉肱骨内固定微创肩袖
BMP-7/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目的:制备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sis protein-7,BMP-7)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缓释微球并评估该微球的...
项舟黄富国岑石强陈家磊刘明段鑫
关键词:BMP-7PLGA缓释微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顺行交锁髓内钉与动力加压钢板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顺行交锁髓内钉与动力加压钢板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手工检索中文骨科杂志.纳入顺行交锁髓内钉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比较治疗...
郑晓佐刘明段鑫舒涛项舟
64、顺行交锁髓内钉与动力加压钢板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meta分析
郑晓佐刘明段鑫舒涛项舟
顺行交锁髓内钉与动力加压钢板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Meta分析
郑晓佐刘明段鑫舒涛项舟
老年转子间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年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负重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2月—8月50例年龄≥65岁、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AO 31-A2或A3)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术后进行早期负重功能锻炼(观察组),25例术后进行常规恢复(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改良巴氏评分、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评分;术后1年电话随访评估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受伤前、术后48 h内、术后6周、术后12周、术后1年改良巴氏评分分别为(49.56±2.00)、(26.40±3.11)、(44.04±3.92)、(47.92±3.13)、(48.76±3.07)分,对照组分别为(49.92±0.40)、(26.52±3.34)、(40.92±2.62)、(45.44±2.36)、(49.16±1.75)分,观察组在术后6、12周时改良巴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前、术后48 h内、术后1年两组改良巴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均为100%。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负重功能锻炼对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正向的影响。
龙也李浪王通陈力龙成刘佳鑫项舟段鑫
关键词:转子间骨折功能锻炼
髋臼骨折52例手术入路选择及复位固定体会
2009年
目的:总结髋臼骨折的手术人路和复位固定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经Kocher—Langen—beck、髂腹股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52例。结果:随访6~36个月,优良率90.4%。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0例,股骨头坏死2例,异位骨化10例,所有患者均骨愈合。结论:手术治疗髋臼骨折能较好地恢复骨盆形态及下肢活动功能,防止骨折畸形愈合。正确的选择手术入路和术中良好的复位固定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的基础。
吴岗方跃裴福兴段鑫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入路复位固定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