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志忠

作品数:22 被引量:82H指数:4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手术
  • 11篇麻醉
  • 7篇芬太尼
  • 6篇雷米芬太尼
  • 6篇腹部
  • 5篇硬膜
  • 5篇硬膜外
  • 5篇腹部手术
  • 4篇上腹部
  • 4篇细胞
  • 4篇氯胺酮
  • 4篇丙泊酚
  • 3篇心率
  • 3篇心率变异
  • 3篇心率变异性
  • 3篇上腹部手术
  • 3篇手术患者
  • 2篇硬膜外阻滞
  • 2篇再灌注
  • 2篇上腹

机构

  • 22篇常州市第一人...
  • 2篇苏州大学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常州市中医医...

作者

  • 22篇沈志忠
  • 14篇范圣登
  • 8篇洪涛
  • 6篇丁洁
  • 4篇卜晓萱
  • 3篇曹春芳
  • 3篇张友龙
  • 3篇王明才
  • 2篇戴雄伟
  • 2篇李敏
  • 2篇沈江
  • 2篇杨建平
  • 2篇谢伟斌
  • 2篇谢红
  • 2篇常红
  • 1篇徐骅
  • 1篇邱国强
  • 1篇咸峰
  • 1篇张凡
  • 1篇许晓勤

传媒

  • 7篇临床麻醉学杂...
  • 6篇江苏医药
  • 2篇口腔医学
  • 2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常州实用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6
  • 3篇199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在声带息肉手术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沈江范圣登洪涛沈志忠
关键词:声带息肉手术雷米芬太尼丙泊酚插管条件手术应用支撑喉镜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上腹部手术病人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泵注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时的循环变化及术后苏醒过程。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芬太尼组(F组)、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雷米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组(C组),观察术中循环功能、麻醉苏醒及停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R组与C组在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显著低于F组,R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7·5±4·1)min,呼之睁眼时间(10·1±4·7)min,拔管时间(12·5±5·0)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4·3±6·5)min,均较F组短,苏醒期质量C组优于R组和F组。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麻醉时,术中循环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加用硬膜外麻醉可提高雷米芬太尼术后恢复质量。
丁洁范圣登卜晓萱李敏沈志忠
关键词:雷米芬太尼芬太尼硬膜外阻滞上腹部手术复合丙泊酚麻醉苏醒腹部手术病人复合硬膜外阻滞
氯胺酮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的麻醉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芬太尼组(F组)、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雷米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组(RK组)。依据病人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强度调节用药量。观察术中循环功能、麻醉苏醒及停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R组在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期间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显著低于F组与RK组。RK组在麻醉维持期间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低于F组。RK组病人术毕呼吸恢复时间(7.2±3.6)min、呼唤睁眼时间(10.1±3.4)min、拔管时间(12.9±7.1)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4.9±4.6)min,均比F组明显缩短,与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K组苏醒期质量优于R组和F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麻醉时,术中循环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小剂量氯胺酮可提高雷米芬太尼术后恢复质量。
丁洁范圣登卜晓萱李敏洪涛沈志忠
关键词:氯胺酮雷米芬太尼芬太尼腹部手术
鞘内注射吗啡对大鼠细胞免疫功能及皮质酮的影响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鞘内注射吗啡后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血清皮质酮的改变及米非司酮(RU486)预处理后对其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NS)、吗啡组(M)、RU486预注组(RU486组),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50μl,吗啡40μg/50μl和吗啡40μg,RU486组鞘内注射前30 min前腹腔注入RU486 20 mg/kg。给药6 h后抽取血样并取出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用四氮唑蓝比色(MTT)法测定PHA-诱导的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用酶联免疫法(EIA法)测定血清皮质酮浓度。结果与NS组比较,M组大鼠PH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1),血清皮质酮的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M组比较,RU486组PH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与NS组和M组比较,RU486组血清皮质酮浓度均升高(P<0.05)。结论鞘内注射吗啡可抑制大鼠细胞免疫功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不参与此过程的调节。
曹春芳范圣登杨建平王明才沈志忠
关键词:吗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免疫细胞免疫功能鞘内注射皮质酮RU486
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低氧血症与术中胸肺顺应性变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术中胸肺顺应性的变化及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状况,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 上腹部手术老年病人20例,ASA II~III级,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监测胸肺顺应性,监测的时间点定为诱导后20min(手术前)、进腹后20min、关腹前、术毕。拨除气管导管后进行术后24h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记录低氧血症发生情况。结果 20例中有8例发生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组每个监测点的胸肺顺应性明显胝于无低氧血症组。结论 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与术中胸肺顺应性的变化有明显关系,可作为评估该类手术病人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重要因素。
常红洪涛沈志忠
关键词:老年人低氧血症胸肺顺应性
隐匿性嗜铬细胞瘤的麻醉处理5例报告被引量:1
1995年
隐匿性嗜铬细胞瘤的麻醉处理5例报告沈志忠,谢伟斌(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213000)嗜铬细胞瘤能够分泌大量儿茶酚胺,临床上常可出现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症状,麻醉处理比较困难。现将我院自1977年4月至1992年10月间5例隐匿性嗜铬细胞瘤的麻...
沈志忠谢伟斌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硬脊膜外麻醉外科手术
雷米芬太尼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择期胃癌手术患者40例,35~60岁,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组,n=20)、雷米芬太尼全麻组(R组,n=20)。观察麻醉前(R)、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1)、腹腔探查时(T2)、术中1h(T3)、术中2h(T4)、拔管后10min(T5)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和HRV各参数: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LF/HF)、总功率(TP)。结果术中1h和术中2h,E组TP下降(P〈0.05),低濒百分率(%IJF)、高频百分率(%HF)、LF/HF变化不明显;R组口、%LF均显著下降(P〈O.01),%LF、LF/HF低于E组(P〈0.01或P〈0.05),而%HF两组无差异。腹腔探察时,E组%HF明显下降(P〈0.01),TP、LF/HF升高不明显;R组TP、%HF升高明显(P〈0.01),而%LF、LF/HF明显下降(P〈0.01)。MAP两纽间各点无差异,E组HR在腹腔探查时与术中比有明显升高(P〈0.01),R组HR在腹腔探查时、术中1h、术中2h明显下降(P〈0.01),与E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可维持植物神经的均衡性,雷米芬太尼显著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交感/迷走神经失平衡。
咸峰范圣登丁洁洪涛沈志忠
关键词:硬膜外心率变异性雷米芬太尼上腹部手术
氯胺酮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作用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Pulsinelli 4血管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缺血时间为 15min。 32只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缺血再灌注、氯胺酮治疗及氯胺酮预注 4组。于动物存活第 6天行Y 型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能力 ,第 7天检测记忆能力并行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海马CA1区大量神经元细胞坏死 ,氯胺酮治疗组与氯胺酮预注组能不同程度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 ,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学习和记忆的障碍。
范圣登谢红沈志忠王明才
关键词:氯胺酮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L区预注存活神经元细胞
纤支镜引导及经环甲膜穿刺引导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附17例报告)
1996年
纤支镜引导及经环甲膜穿刺引导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附17例报告)沈志忠,谢伟斌,钱建平,张友龙(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213000)气管场管是全麻及心肺复苏中的一项重要操作技术,临床工作上常遇一些因生理或病理的原因致气管插管困难或失败,而无法进行...
沈志忠谢伟斌钱建平张友龙
关键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心肺复苏支气管镜
输血对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输异体全血、去白细胞红细胞血和羟乙基淀粉对围术期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或结肠癌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Ⅰ组输6%羟乙基淀粉500~1000ml,Ⅱ组输全血300~450ml,Ⅲ组输去白细胞红细胞血300~450ml,分别于术前、术后1、3、7d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CD56+。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3dCD3+、CD4+、CD4+/CD8+及CD56+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术后第7天Ⅱ组CD3+、CD4+、CD56+显著降低,而Ⅰ组、Ⅲ组各指标接近术前水平。结论围术期输异体全血严重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去白细胞红细胞血和羟乙基淀粉对患者的免疫抑制轻,术后恢复快。
范圣登徐骅丁洁卜晓萱李琼邱国强沈志忠
关键词:输血肠癌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