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俊华

作品数:54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7篇康复
  • 13篇卒中
  • 12篇脑卒中
  • 10篇中风
  • 7篇动功
  • 7篇偏瘫
  • 7篇康复治疗
  • 6篇针刺
  • 6篇康复训练
  • 6篇机器人
  • 5篇虚拟现实
  • 5篇俞穴
  • 5篇中风偏瘫
  • 5篇卒中后
  • 5篇脑卒中后
  • 5篇康复机器人
  • 5篇关节
  • 5篇背俞
  • 5篇背俞穴
  • 4篇血管

机构

  • 5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1篇广州中医药大...
  • 7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广州晓康医疗...
  • 2篇广东省中医药...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新疆喀什地区...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53篇王俊华
  • 9篇曾科学
  • 6篇何汉武
  • 6篇韦宇炜
  • 5篇聂斌
  • 4篇周飞雄
  • 4篇贺青涛
  • 3篇王慧
  • 3篇刘刚
  • 3篇史琳琳
  • 2篇曹国彬
  • 2篇杨栋
  • 2篇陆永建
  • 2篇刘悦
  • 2篇邹善营
  • 2篇龙斌
  • 2篇周嘉澄
  • 2篇柯炎斌
  • 2篇罗彩花
  • 2篇何伟文

传媒

  • 4篇按摩与康复医...
  • 3篇中国康复理论...
  • 3篇按摩与导引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国高新技术...
  • 2篇云南中医中药...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装备制造技术
  • 2篇现代制造技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设备工程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冶金丛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熨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中药熨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临床分期为Steinbrocke的肩手综合征分期Ⅰ期的病人随机分成药熨组、康复训练组、综合组,3组病例均治疗前(病例入组)、治疗后(治疗后2周、4周)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评定和修改后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药熨组、综合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综合组与康复组及药熨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熨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的康复组及药熨组。
罗彩花贺青涛聂斌王慧王俊华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训练
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背俞穴、躯干训练和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 3种康复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效(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FMA评分和MBI评分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疗效与躯干训练相似。
王俊华周嘉澄刘刚
关键词:针刺中风后遗症康复训练
急性脑血管病常用康复训练技术
本文介绍了急性脑血管病常用康复训练技术,分为提示技术(主要包括语言提示、视觉提示和触觉提示等几种技术形式);反馈技术(主要包括视觉反懊、语言反馈和生物反馈等几种技术形式)以及手法指导技术。
王俊华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康复训练反馈技术
文献传递
点穴理筋合功能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点穴理筋合功能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点穴理筋合功能训练治疗组30例、点穴理筋对照组30例和功能训练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治疗,6次/周.共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后,采用主要症状体征量化指标对照观察点穴理筋加功能训练的治疗效果。结果:点穴理筋合功能训练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平均改善幅度均优于点穴理筋治疗、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点穴理筋、功能训练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0.00%和26.66%、23.33%,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0.00%、76.66%。44.44%和33.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比较P<0.05,说明点穴理筋合功能训练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点穴理筋、功能训练对照组。点穴理筋组与功能训练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点穴理筋加功能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聂斌王慧王俊华
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步态康复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在医学的快速发展下,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康复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步态康复机器人应运而生。步态康复机器人能够对病患的运动意向进行初步检测,并提供合理的运动补偿机制,并将其划分为两个子系统,结合不同患者患肢的运动能力来进分析,并为其提供外骨骼重力补偿以及外骨骼跟随患肢运动康复训练模式。如果病患肢体并不具备运动能力,可以结合健肢示教控制系统,为病患制定相应的步态运动参数带动病患肢体进行康复运动,不仅可以确保病患康复训练动作的完整性,同时还可以为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需求提供保障。基于此,分析了步态康复机器人在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所起的作用,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认识和了解步态康复机器人的优势。
王俊华罗力曾科学周飞雄史琳琳李智军
关键词:肢体运动
成年人脑卒中的引导式教育
<正>第一部分前言近几年,国内外在脑卒中康复领域开展了大量的、高质量研究,新的影像技术也不断应用于临床(如PET,fMRI),再加上循证医学(EBM)兴起,为脑卒中康复提供了科学、合理和有效的治疗新建议或新技术。
王俊华
文献传递
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治疗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后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9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83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56例及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50例,分析三组病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18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7%(24/189);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7例,尼莫地平组6例,三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047,P>0.05)。三组GCS比较,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62例,差16例,死亡5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分别为43例、10例、3例,尼莫地平组分别为38例、10例、2例,三组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P>0.05)。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三组用药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前后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间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可减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均有显著疗效。
曹国彬陆永建王俊华刘刚钟振青刘家令何伟文伍键伟方泽鲁柯炎斌龙斌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脑中风患者躯干功能康复的思考和对策
人体由头颈、躯干和肢体三部分组成.躯干作为人体中最大的部分和中心部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躯干能确保人体直立和在各种姿势下的稳固,并为头颈和肢体的活动提供稳定的基础. 但是,长久以来,在脑中风患者康复文献和...
王俊华
关键词:脑中风康复治疗康复计划
文献传递
丹红注射液结合针刺治疗高血压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结合针刺对高血压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机制.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丹红组30例、针刺组30例、丹红结合针刺组30例,治疗14天,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比较其前后差异.结果:丹红结合针刺组提高高血压脑梗塞患者Barthel日常生活评分(MBI)(14.50±6.74),优于丹红组(9.33±5.68)、或针刺组(9.00±4.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结合针刺组提高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分(FMA)(13.76±5.86),优于丹红组(8.76±5.28)、针刺组(9.63±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结合针刺治疗高血压脑梗塞,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运动功能,减少神经功能缺失.
曾芙蓉石世德王俊华赵波何娜
关键词:脑梗塞高血压针刺治疗丹红注射液
康复技术热点面对面
'恢复期康复治疗',目前是康复治疗的主要工作.人们忽视'恢复期之前康复治疗'和'恢复期之后康复治疗'.恰恰这两方面是国外康复治疗的重点.而'恢复期之前康复治疗','智能化康复单元'是其重点.并介绍了“智能化康复技术”,研...
王俊华
关键词:康复治疗智能化技术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