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林

作品数:87 被引量:224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5篇吸虫
  • 30篇并殖吸虫
  • 24篇斯氏狸殖吸虫
  • 17篇丰宫并殖吸虫
  • 15篇三氯苯达唑
  • 14篇超微
  • 14篇超微结构
  • 11篇虫病
  • 10篇吸虫病
  • 9篇纤维化
  • 9篇寄生虫
  • 9篇寄生虫学
  • 9篇教学
  • 8篇电镜
  • 8篇射电
  • 8篇透射电镜
  • 8篇囊蚴
  • 7篇电镜观察
  • 7篇透射电镜观察
  • 7篇尾蚴

机构

  • 60篇昆明医学院
  • 27篇昆明医科大学
  • 8篇武汉大学
  • 4篇黄石市中心医...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云南省疾病预...
  • 2篇郑州市第一人...
  • 1篇大理学院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大理州疾病预...
  • 1篇陇川县疾病预...
  • 1篇昆明市儿童医...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镇江市卫生学...

作者

  • 87篇王文林
  • 31篇雷霖
  • 27篇周本江
  • 11篇宋精玲
  • 9篇夏代光
  • 9篇王红
  • 9篇严亚军
  • 6篇李树德
  • 6篇陈元晓
  • 6篇鲍群丽
  • 5篇杨照青
  • 5篇曾瑾
  • 5篇李翠英
  • 4篇刘爱武
  • 4篇张伟琴
  • 4篇贾雪梅
  • 4篇沈银忠
  • 4篇向征
  • 3篇李波
  • 3篇陈熙

传媒

  • 2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2篇昆明医学院学...
  • 11篇昆明医科大学...
  • 6篇地方病通报
  • 5篇中国寄生虫病...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热带病与寄生...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云南医药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实用寄生虫病...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野生动物生态...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10篇2001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睾并殖吸虫囊蚴和后尾蚴透射电镜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小睾并殖吸虫囊蚴和后尾蚴的超微结构,囊蚴壁是由电子密度较低而均匀的物质构成,未见细胞和微管道结构,囊内蚴虫和后尾蚴的体被由外皮层、肌层、皮层细胞组成,外皮层为一合体层,包括外质膜、基质、基质膜,外皮层表面呈指状突起,后尾蚴的皮层细胞可见多条胞质小管,提示皮层是后尾蚴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王文林雷霖宋精玲周本江张鸿飞刘爱武韩丹
关键词:超微结构透射电镜囊蚴后尾蚴
丰宫并殖吸虫二种感染动物方法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01年
对丰宫并殖吸虫皮下组织和腹腔注射法感染大鼠进行效果比较 ,用皮下组织注射法感染 8只大鼠 (每鼠接种后尾蚴 1 0个 ) ,虫体回收率为 1 8.8% ,大鼠阳性率为 75% ;腹腔注射法感染 1 2只大鼠 (每鼠接种后尾蚴 1 0个 ) ,虫体回收率为 1 6.7% ,大鼠阳性率为 50 % ,经统计学处理 2种方法的虫体回收率和大鼠的阳性率均无差异性 (P>0 .0 5) ,认为皮下组织注射法简便易行 ,且对动物的安全性更高 ,可推广应用。
雷霖王文林周本江夏代光
关键词: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
IL-6,IL-10在实验性肺部炎症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14年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生活机体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病理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肺炎时,致炎因子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后可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如TNF-α、IL-6、IL-8等,促进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同时机体可释放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如IL-10等.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在参与调控炎症反应系统与抗炎反应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IL-6与IL-10是研究较多的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之一,就两者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姚娜李树德王文林
关键词:肺部感染性疾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
潞西市法帕镇110名小学生晓虫感染调查
2003年
蛲虫(蠕形住肠线虫)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报道的感染率不一致,据最近的国内资料表明,12岁以下儿童的平均感染率为23.61%[1].
曾瑾陈连勇王文林魏长桂
关键词:小学生蛲虫感染流行病
三氯苯达唑、吡喹酮治疗大鼠感染斯氏狸殖吸虫的实验研究
2016年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吡喹酮治疗大鼠感染斯氏狸殖吸虫的效果及药物对虫体作用后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将15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氯苯达唑治疗组、吡喹酮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大鼠.将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各组大鼠,每只大鼠注射15个囊蚴.于感染后60d,两治疗组粪检阳性鼠分别给予三氯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对照组不作治疗.用药后第3d剖杀各组大鼠,回收虫体,计数虫体回收数和虫囊数,计算检虫率及减虫率,并与对照组比较;另外,检获虫体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三氯苯达唑治疗组和吡喹酮治疗组检虫率分别为(2.69±5.95)%和(22.60±8.95)%,与对照组(53.33±9.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氯苯达唑治疗组和吡喹酮治疗组减虫率分别为87.50%和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三氯苯达唑治疗组的虫体皮层消失,基质膜受破坏,肌肉层坏死;吡喹酮治疗组虫体皮层外质膜及基质层消失,肌层存在但较紊乱;对照组虫体体壁结构完整.结论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感染斯氏狸殖吸虫效果优于吡喹酮,而且三氯苯达唑引起斯氏狸殖吸虫体壁损伤程度比吡喹酮更严重.
严亚军王文林宋精玲雷霖
关键词:三氯苯达唑吡喹酮斯氏狸殖吸虫超微结构
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体表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作用后体表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用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于感染后60 d,治疗组粪检阳性鼠分别给予三氯苯达唑治疗,对照组不作治疗。用药后第3 d剖杀两组大鼠,检获虫体,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治疗组的虫体体表破坏严重,对照组虫体体表结构完整。透射电镜观察治疗组的虫体皮层消失,基质膜受破坏,肌肉层坏死;对照组虫体体壁结构完整。结论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体表及超微结构均能造成损伤。
严亚军王文林宋精玲雷霖
关键词:三氯苯达唑斯氏狸殖吸虫超微结构
丰宫并殖吸虫囊蚴、后尾蚴透射电镜观察
2002年
目的 了解丰宫并殖吸虫囊蚴、后尾蚴的超微结构。 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 结果 囊蚴壁是由电子密度中等而均匀的物质构成 ,未见细胞和微管道结构。囊内幼虫和后尾蚴的体被由外皮层、肌层、皮层细胞组成 ,外皮层为一合体层 ,包括外质膜、基质、基质膜 ,外皮层表面呈指状突起 ,皮层基质内有皮棘 ,其根部位于基质膜 ,顶端被外质膜覆盖。 结论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比较 ,囊内幼虫和后尾蚴的体被结构无明显差异性。
王文林雷霖宋精玲周本江张鸿飞刘爱武韩丹林萍
关键词:丰宫并殖吸虫囊蚴后尾蚴超微结构透射电镜观察
丰宫并殖吸虫感染诱导大鼠Th1/Th2免疫应答的偏移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明确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后宿主(SD大鼠)Th1/Th2免疫偏移模式。方法自丰宫并殖吸虫流行区采集溪蟹,分离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采用腹壁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动物模型,分别在0、3、7、14、28、70 d处死大鼠,取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型免疫反应(IL-1、TNF-α、INF-γ)和II型免疫反应(IL-4、IL-5、IL13)相关细胞因子,结合肺组织病变情况,分析丰宫并殖吸虫大鼠肺吸虫病的Th1/Th2免疫偏移模式。结果大鼠感染丰宫并殖吸虫后,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L-1、TNF-α、INF-γ)水平迅速上升,感染7 d左右达到高峰,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感染3 d、7 d与0 d、14 d、28 d、70 d时比较[IL-1:(3、7 d)vs.(0、14、28、70 d)=(25.25±2.26、23.00±8.38)pg/ml vs.(17.34±2.76、15.89±4.44、10.34±2.90、10.82±6.05)pg/ml;IFN-γ:(3、7 d)vs.(0、14、28、70 d)=(279.58±51.43、276.29±54.64)pg/ml vs.(173.64±43.36、190.74±34.10、142.57±35.10、170.56±26.53)pg/ml;TNF-α:(3、7 d)vs.(0、14、28、70 d)=(49.39±8.03、54.78±13.64)pg/ml vs.(33.10±4.75、37.64±19.53、25.01±11.91、23.12±9.0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呈逐渐上升趋势,14 d或28 d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70 d时下降至感染早期水平,其中14 d、28 d与0 d、3 d、7 d时比较[IL-4:(14、28 d)vs.(0、3、7、70 d)=(20.27±3.31、19.71±2.41)pg/ml vs.(10.77±2.58、9.90±3.62、12.92±3.65、11.72±2.42)pg/ml;IL-5:(14、28 d)vs.(0、3、7、70 d)=(18.68±2.46、19.53±2.65)pg/mL vs.(9.60±1.58、9.38±2.24、10.76±2.85、8.10±1.69)pg/ml;IL-13:(14、28 d)vs.(0、3、7、70 d)=(13.57±0.94、13.38±1.10)pg/ml vs.(6.00±1.33、7.09±1.18、8.68±2.03、7.12±0.9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部特征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规律相一致。结论在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Th1型及Th2型免疫反应共同存在,综合作用于宿主。早期(3 d和7 d)以I�
李生浩杜映荣武昆利李俊义杨永锐常国楫华丽娟徐晶晶马志强张燕玲李海雯王文林
关键词:并殖吸虫病丰宫并殖吸虫细胞因子
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王文林鲍群丽罗卓跃顾磊刘霞陈春燕邹义春汪宏良柯俊卢正旺
1.三氯苯达唑对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疗效显著,但其杀虫过程缓慢而致虫体逐渐死亡,随着治疗后时间延长,疗效逐渐提高。2.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具有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剂量从50mg/kg.d增大到2...
关键词:
关键词:三氯苯达唑动物实验
滇池周边猫粪便内寄生虫感染的调查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调查滇池周边猫粪便内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从滇池周边收集到猫粪便100份,通过饱和盐水浮聚法,直接涂片法进行粪便处理,显微镜下观察,对滇池周边猫粪便内寄生虫感染种类进行分类.结果猫粪便内发现5种寄生虫虫卵,1种成虫,分别为等孢球虫虫卵、吸虫卵、蛔虫卵、钩虫卵、未名圆线虫虫卵和螨虫,感染率分别为28%、3%、11%、2%、7%、2%.结论猫粪便内感染的寄生虫以等孢球虫虫卵和蛔虫卵为主.
陈彦锦曹娥杨松萍王圣杰吉剑波王文林
关键词:寄生虫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