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明

作品数:39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篇动脉
  • 8篇电图
  • 8篇心电
  • 8篇心电图
  • 7篇心肌
  • 7篇血压
  • 6篇高血压
  • 6篇梗死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心病
  • 5篇心肌梗死
  • 5篇心率
  • 5篇心率恢复
  • 5篇心脏
  • 5篇射频消融
  • 5篇消融
  • 5篇冠心病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机构

  • 39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广州疗...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9篇王晓明
  • 18篇石红玲
  • 11篇刘建国
  • 11篇崔俊玉
  • 7篇李鲁光
  • 7篇陈念
  • 6篇崔吉君
  • 5篇张桂珍
  • 4篇何铁春
  • 4篇郭红梅
  • 4篇谭琛
  • 4篇和渝斌
  • 3篇李俊峡
  • 3篇段俊法
  • 3篇肖竞
  • 3篇高阳
  • 2篇张萱
  • 2篇徐少平
  • 2篇田军
  • 2篇沙鸥

传媒

  • 7篇中国循证心血...
  • 4篇第17届全军...
  • 3篇心电图杂志(...
  • 2篇医学研究通讯
  • 2篇测控技术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6
  • 1篇1993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脏破裂附21例报告被引量:1
1993年
心脏破裂有三种类型: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和乳头肌断裂。临床上最多见心室游离壁破裂。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塞常见的并且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塞362例发生心脏破裂21例,占固各种原因死亡总数的32.8%。本文或重总结了造成心脏破裂的各种危险因素及诊断要点,并提出主要的预防措施。
肖竞翟秀军李鲁光帅英敏刘星张桂珍沙欧王晓明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脏破裂
心通口服液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口服心通口服液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女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病例2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心通口服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7%,对照组总有效率4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心通口服液可有效地缓解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临床症状。
和渝斌何冰娟王晓明王波刘莹
关键词:心通口服液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功能性或病理性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鉴别被引量:1
2004年
自1989年Wenckebach借助颈部血管搏动的观察,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房室传导阻滞即文氏传导.其后他和Hay同时发现了房室传导阻滞的第二种类型,在房室传导"漏博"前房室传导时间无进行性延长.1924年Mobitz结合这些早期的临床发现,在心电图观察的基础上将这两种类型的阻滞称为莫氏I型(文氏型)和莫氏Ⅱ型.近代通过对希氏束电图的研究,证明了I型阻滞通常是房室结内阻滞的特征,Ⅱ型阻滞则多发生在希氏束内(35%)或束支-浦氏系统(65%),并且常是双侧束支阻滞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两种类型的房室阻滞有着不同的解剖部位,发生的机制和预后有很大差异.
王晓明
关键词:功能性病理性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被引量:14
2011年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了解此期间心律失常表现征象,对指导临床实践、提示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意义。
王晓明石红玲崔吉君
关键词:并发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严重心律失常
高血压、糖尿病对老年患者心率恢复影响研究
目的本研究以60岁以上正常老年人、单纯高血压、糖尿病及二者合并存在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平板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HRR)变化情况,以期为临床评价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60例200...
刘建国王晓明石红玲崔俊玉
文献传递
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 (LVH)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顺序入选 10 4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 ,男 72例 ,女 32例 ,平均年龄 5 9 15± 7 6 8岁。 10 4例病人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 ,并常规进行空腹血糖 (GLU )、三酸甘油酯 (TG)、总胆固醇 (TC)、12导心电图 (ECG)以及超声心动图 (UCG)等检查 ,其中 5 9例病人做了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TEST)。统计学处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法 ,分析LVH的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支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Spearman法显示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室质量指数 (LVMI)与CAG狭窄病变的支数间均有显著等级相关性 (r分别为 0 2 5 ,0 2 1和 0 2 4 ;P均 <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TEST阳性、GLU、性别 (Sex)、TC、LVPWT以及LVMI与CAG呈显著相关性 (F分别为 7 4 1,8 16 ,7 36 ,6 5 5 ,5 5 5和 6 36 ;P分别为 0 0 0 2 1,0 0 0 2 8,0 0 2 77,0 0 4 0 3,0 0 0 5 7和0 0 0 98)。结论 提示高血压患者除Sex、TC、GLU、TEST结果阳性与冠脉狭窄病变间有显著相关性外 ,IVST、LVPWT以及LVMI与冠脉狭窄病变的支数间有明显的等级正相关 ,即左室壁越厚、LVMI越大者 。
张桂珍贺峰张萱王晓明肖竞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左室质量指数冠状动脉造影
运动试验中不同导联ST段压低与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平板运动试验(TET)诱发不同导联ST段压低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病变数目,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TET阳性同时经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资料、TET参数,探讨不同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病变数目的相关性。结果冠脉造影阳性同时TET阳性患者大多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典型心绞痛症状(94.6%)。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V4--V6导联,Ⅱ、Ⅲ、a VF+V4~V6导联及Ⅱ、Ⅲ、a VF+Ⅰ、a VL或V2、V3导联ST段压低患者发生前降支病变的风险较高,但是并未发现不同导联ST段压低与冠脉病变部位及病变数目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TET诱发不同导联ST段压低与冠脉病变部位及病变数目无相关性。
吴龙梅王晓明李俊峡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ST段压低冠脉狭窄病变部位
四肢血压同步测量仪的研制——技术基础与实践被引量:4
2000年
经过大量实测发现 :人在水平仰卧时 ,同步测得的四肢“血压值”之间相差得越大 ,与“血液粘稠度高”、“高脂血症”、“血管内粥状血栓形成”、“血管硬化”等 ,越密切相关。据此 ,设计研制了“四肢血压同步测量仪”样机 ,并已在多家医院、疗养院对数百例被测者作了成功的应用测量。
何铁春段俊法王晓明郭红梅李诚罗岩温志浩郑军
关键词:同步测量
隐匿性右侧游离壁房室旁道定位及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隐匿性右侧游离壁房室旁道房室折返心动过速(AVRT)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快速定位旁道,指导射频消融(RFCA)。方法 53例患者常规放置心内标测电极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分析患者房室折返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逆行P’极性不同及测量心动过速发作时His电极和CSO电极A波起点间期(ΔA)快速确定旁道部位,RFCA阻断旁道。结果 27例患者Ⅱ、Ⅲ、avF导联逆行P’波可分辨出其极性,初步确定旁道部位。前右侧壁(RAL)旁道13例ΔA(24.6±7.2)ms,右侧壁(RL)旁道16例ΔA(0.9±7.1)ms,右后侧壁(RPL)旁道24例ΔA(-27.2±11.4)ms。所有53例患者均经RFCA消融成功。结论 AVRT逆行P’极性不同及His电极和CSO电极A波起点间期测量可快速确定隐匿性右侧游离壁旁道部位,指导射频消融。
刘建国石红玲王晓明崔俊玉王玉堂
关键词:房室旁道射频消融
高血压和糖尿病对老年患者心率恢复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心率恢复(HRR)改变的规律。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的健康体检正常老年人、2型糖尿病和(或)高血压患者160例,依据诊断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合并组),每组40例,采用改良的Bruce方案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对照组峰心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停止运动后1 min,各组HRR无显著差异(P>0.05);2 min时,仅对照组与合并组HRR有显著性差异(P<0.01);3 min时,对照组HRR显著高于合并组(P<0.01)和高血压组(P<0.05),与糖尿病组无差异;4~6 min,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和合并组HR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HRR降低,且以两者合并存在时最显著,提示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刘建国王晓明石红玲崔俊玉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心率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