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
- 作品数:72 被引量:31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泸州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后前路联合环形松解保留椎体后壁治疗创伤后僵硬性胸腰椎后凸畸形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后前路联合环形松解、保留椎体后壁的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创伤后僵硬性胸腰椎后凸畸形(rigid post-traumatic thoracolumbar kyphosis,RPTK)的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RPTK患者20例,采用后前路联合环形松解、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矫形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男14例,女6例;年龄23~63岁,平均43.2岁。外伤至手术时间4个月~23年,平均1.4年。病变节段:T111例,T128例,L110例,L21例。测量手术前后Cobb角、骨折椎体椎间高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腰背疼痛。结果术后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1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8年。1例患者术后3个月后凸加重,经延长制动时间获得稳定。末次随访时JOA腰背痛评分为(26.2±3.9)分,较术前(14.0±5.7)分显著改善(t=4.536,P=0.001)。胸腰段后凸Cobb角为(9.8±5.7)°,与术前(43.2±1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椎体椎间高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骨折椎体椎间高度恢复至骨折相邻椎体椎间高度的87.0%±11.2%。结论后前路联合环形松解、保留椎体后壁的短节段固定融合技术治疗RPTK,对脊髓干扰小,术中出血少,有助于增强脊柱稳定性和恢复椎间高度。
- 王清王高举钟德君修鹏李森王松
- 脊柱结核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思考
- 2009年
- 近年来脊柱结核迅速增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本文分析目前脊柱结核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从脊柱结核的化疗、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术后督导治疗方面综合思考个体化综合治疗在脊柱结核中的应用。通过这些分析和思考,以期引导我们用系统全面的观点治疗脊柱结核,并最终控制其流行。
- 王松段春燕王清
- 关键词:脊柱结核个体化
- 先天性C2/3融合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时融合椎置钉位置的选择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伴C2/3先天性融合的上颈椎疾病患并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同定时融合椎置钉位置的选择。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上颈椎疾病合许C2/3先天性融合畸形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4~64岁。甲均46.5岁。颅底凹陷合并寰愀椰:脱化22例,脚状突骨折6例。均采用后路枕-颈或寰-枢椎内同定术治疗.其中1例因全麻下不能复位结合一期经口腔前路松解。术前采用三维CT最建测量C2、C3椎弓根高度及宽度,将椎弓根直径小于4.0ram定义为椎弓根细小,不适合镫入椎弓根螺钉;告C2、C3椎弓根钉道卣径均大于4ram.根据术中情况酌情选择存C2或C3骰钉:符其中一个椎弓根直径小于4mm,则在另一椎体固定;若两个椎体同侧柞弓根直径均小于4mm,则将固定肖段延K至C4。随访观察螺钉㈨定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其中3例(10.7%)为同侧细小,术中融合椎椎弓根螺钉定于C27例,C316例,置于一侧C2和另一侧C32例,C2、C3同侧椎弓根细小不能置钉固定于C43例、术后所何患抒均仃CT复查,16枚C2水弓根螺钉内壁穿破l枚,外壁穿破2枚.占19%:34枚C3螺钉内壁穿破2枚.外壁穿破3枚,占14.7%,均无椎动脉及脊髓神经损伤。24例患者随访1.5~5年,平均3.2年,无内吲定断裂松动及似火节形成。结论:C2/3先天性融合患背C3椎弓根细小的发生率碌著低于C2.大部分C2/3融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可置于C2或C3,术前行三维CT再建可为髓钉位置选择提供依据.
- 修鹏王清戴贵东兰永树钟德君王高举李森王松李广州
- 关键词:C2椎弓根螺钉三维CT
- 钢板螺钉内固定在颈胸段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颈胸段疾患患者18例经影像和病理检查诊断为:颈胸段骨折脱位8例,椎间盘突出症2例,结核4例,良、恶性肿瘤3例,诊断不明1例,均伴不同程度脊髓损伤。采用胸骨柄开窗入...
- 王清王高举钟德君王松
- 关键词:上胸椎胸骨柄C臂透视
- 胸腰椎骨折伴截瘫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后的前路翻修术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伴截瘫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失效后,前路翻修术的理论依据和手术适应证。方法1999年2月-2005年4月,收治胸腰椎骨折伴截瘫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后失败的患者21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检查结果,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取出Ⅰ期胸腰椎前路手术行脊髓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随访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肋间神经损伤2例,脑脊液漏3例,难治性股痛2例。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6年,平均2.4年,未发生钉板系统松动断裂和后凸畸形加重20例,有1例术后4个月远位螺钉断裂。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16.4±1.3)。恢复到随访时(5.2±0.3)°。21例患者中有16例神经功能得到部分恢复。结论胸腰椎骨折伴截瘫后路手术失效后,采用前路翻修术,脊髓减压直接彻底,后凸畸形矫正满意、固定牢靠,大多数此类患者均能采用此种术式。
- 王清谭美云陈歌王松
- 关键词:胸椎腰椎翻修术
- 改良PBL模式在外科实验中的教学体会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改良PBL模式在外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09年9月-2010年6月在我校进行外科学实验学习的同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改良PBL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期末进行实验操作考试、问卷调查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实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PBL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是外科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值得在本学科推广。
- 王松王高举钟德君康建平王清
- 关键词:外科学实验教学
- 损伤控制在地震致脊柱骨折复合伤救治中的体会(附14例报告)
- 王松康建平王高举钟德君王清
- 局部自体骨移植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局部自体骨移植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Adult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AIS)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无明显骨质疏松的AIS患者,采用术中切除的滑脱椎棘突、椎板、关节突行椎间支撑植骨融合及非万向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随访观察该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41例患者均采用四钉二棒的非万向螺钉系统行单节段融合(L3,42例,L4,523例,L5S116例);合并滑脱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椎间不稳定及椎管狭窄需行开窗减压神经根探查者均不予固定融合7例;手术时间2.5~3.5小时,出血量200~800ml,平均出血量320ml;术中置钉时发生钉道破裂3次,发生硬膜囊破裂3例,神经根袖破裂2例;33例随访3月至4年,平均2.3年,腰背痛明显减轻28例,腿痛减轻或消失16例,残余肢体麻木3例,足背伸肌力Ⅲ~Ⅳ级2例,腰椎疾患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由术前(13.3±4.0)分恢复到末次随访时(26.6±3.3)分;X射线片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29例;滑脱复位有部分丢失3例,植骨块脱出于椎体后缘1例,钉棒系统断裂1例。结论局部自体骨移植结合非万向椎弓根螺钉系统牢固固定,取材和植入方便,来源丰富,是AIS患者椎间融合方法之一。
- 王清王松钟德君王高举文睿
- 关键词:脊柱滑脱腰椎自体骨移植
- 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LOVCF)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3月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PKP治疗32例L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椎前缘、中部高度,Cobb’s角评价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PKP的临床疗效。结果 32例患者手术顺利,伤椎内骨水泥分布均匀,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神经根损伤、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等严重并发症。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9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VAS评分明显好转,后凸角度明显变小,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有明显恢复(P<0.05)。结论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PKP是治疗LOVCF的一种有效方法。
- 王松康建平冯大雄王高举修鹏王清
- 关键词:腰椎横突椎弓根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被引量:15
- 2010年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大量的文献[1-2]对此微创手术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治疗进行了报告,但大多样本量偏小,且很多原则性意见或建议重复报道较多,对实际操作中具体的细小问题注意较少,本院从2005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18例,对154个骨折椎行PKP手术治疗,本文总结了本组患者的并发症,并就一些在具体操作中预防并发症的体会作了详细论述,现报告如下。
- 王松王清钟德君王高举康建平
-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骨折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