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淑友

作品数:122 被引量:53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0篇红外热像
  • 27篇血流
  • 25篇电针
  • 18篇红外热像图
  • 17篇灌注
  • 16篇穴位
  • 16篇针灸
  • 16篇激光
  • 16篇红外
  • 16篇成像
  • 14篇针刺
  • 14篇微循环
  • 12篇皮肤温度
  • 11篇血流灌注
  • 11篇酒精
  • 11篇酒精性
  • 10篇温度
  • 10篇酒精性肝损伤
  • 10篇家兔
  • 9篇经络

机构

  • 9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9篇中国中医研究...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亚宝药业集团...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沧州中西医结...
  • 1篇南昌市洪都中...
  • 1篇深圳市卓先实...

作者

  • 121篇王淑友
  • 98篇张栋
  • 70篇李顺月
  • 38篇马惠敏
  • 30篇宋晓晶
  • 20篇马惠敏
  • 16篇马慧敏
  • 14篇付卫星
  • 12篇朱元根
  • 11篇贾术永
  • 10篇叶燕燕
  • 10篇王广军
  • 10篇张维波
  • 9篇张建梁
  • 8篇唐丽梅
  • 8篇王彤
  • 7篇白晓东
  • 6篇罗明富
  • 6篇谭连红
  • 6篇陈冰俊

传媒

  • 12篇针刺研究
  • 10篇中国中医基础...
  • 9篇中国针灸
  • 4篇陕西中医
  • 3篇激光生物学报
  • 3篇上海针灸杂志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医杂志
  • 2篇2007年全...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民族医药...
  • 1篇体育科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中医研究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成药
  • 1篇红外
  • 1篇红外技术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1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脉温度特性的红外热像图显示被引量:63
1996年
本文应用红外热像方法对43例健康人体躯干的体表温度进行了观察,目的是了解无大中血管纵向分布的前后正中线(督任二脉循行部位)上温度分布的特点。结果显示:自然状态下,57.1%的受试者背部正中线和7.7%的腹部正中线上具有纵向分布的高温线(带);在分别对命门穴和中肮穴艾灸后,70.4%的受试者背部正中线及56.0%的受试者腹部正中线上温度升高,并可形成较自然状态下更长。连续性更好的高温线(带);背中线上的高温线及艾灸后出现的升温线较长,最长可达约50厘米,而腹中线上的该线则较短,一般在10-30厘米左右。结果提示:循躯干前后正中线分布的高温线(带)似是督任二脉温度特性的客现显示,而该线(带)的形成可能与致密结缔组织或微循环的某种特异性调节机制有关。
张栋付卫星王淑友魏正岫王凤玲
关键词:皮肤温度经络结缔组织
元亨强心卡配贴对内关穴区温度影响的红外热像图实验报告被引量:1
2003年
王淑友马惠敏张栋
关键词:温度红外热像图
针灸升温效应和经穴温度特性客观显示及机制与应用研究
张栋朱元根赵湘杰马慧敏王淑友李顺月孙志波马春红谭连红宋晓晶
该项目在多项国家课题的支持下,历时19年,取得成果如下:1.不同针法疗效的客观验证:该部分研究观察到热补凉泻不同手法能引起客观的升降温反应,应用热补手法治疗甲状腺瘤提高疗效;电针升温效应强于手捻针,并可对寒凉型面瘫提高疗...
关键词:
关键词:甲状腺瘤针灸治疗电针疗法
体内外刺激诱发循经高温线的红外热像图显示
<正>目的:探讨诱发循经高温线的方式,研究该线与体内外多种刺激方式的关系和该线的出现规律,用以了解经络温度现象的产生机制。
张栋朱元根王淑友马惠敏叶燕燕李顺月王援朝
文献传递
不同压力拔罐后皮肤颜色反应的光谱成像分析
目的:对不同压力拔罐后皮肤颜色反应进行定量分析,探索客观定量测量拔罐皮肤反应的新方法.方法:用压力可调的经络罐通仪对人体背部分别进行-20kPa、-30kPa、-40kPa和-50kPa四种负压的拔罐各5分钟,使用Pho...
田宇瑛王淑友贾术永王广军李宏彦张栋张维波
关键词:拔罐皮肤颜色光谱高光谱成像仪
实验性心包炎家兔耳廓热像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实验性心包炎引起的耳廓温度变化,探讨体表-内脏相关的机理。方法:通过手术向家兔心包腔内注入无菌松节油制成实验性心包炎模型。以红外热像仪观察和记录耳廓凹面的热像图,分析耳廓各部位温度变化的特点,辅以耳廓皮肤电阻探...
张栋朱元根王淑友马惠敏叶燕燕
关键词:心电图
文献传递
电针和艾灸对局部组织温度及血流影响的联合观察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 通过联合使用红外热像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电针和艾灸引起的小腿穴区皮肤温度和微循环灌注变化进行观察,了解针灸对下肢局部温度与血流灌注的效应.方法 分别对10例健康人电针和艾灸足三里穴,应用红外热像、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观察丰隆穴、下巨虚穴和皮肤高温区的温度及皮肤微循环灌注的改变,并进行温度和血流值的定量化分析.结果 电针后,小腿外侧面3个分析区域温度变化较小,升温在0.13 ~0.23℃之间,各观察时点均无统计学差异;艾灸后,所观察的3个分析区升温较高,在1.33 ~3.22℃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停灸后仍有一定升温.不论电针还是艾灸,施治后对所分析区域的血流灌注均有明显增加,电针组在0.14 ~0.17 PU之间,艾灸组在0.19 ~0.39 PU范围,2组各时间点与前对照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艾灸时,所观察的小腿区域血流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现相关性(P<0.05).结论 电针和艾灸对下肢穴区血流灌注作用十分显著,并且艾灸提高组织温度的作用比电针更强;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和代谢活动是针灸主要作用机理之一.
马惠敏白晓东王淑友李顺月唐丽梅张栋
关键词:电针艾灸红外热像图微循环灌注
胃缺血和再灌注时胃表面激光多谱勒血流图像的显示
2007年
目的:连续检测和显示胃脏缺血和再灌注图像,研究胃脏血液供应血管的分布及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新技术在内脏血循环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对大鼠胃右动脉进行结扎和松解,用激光多谱勒血流灌注成像仪(LDPI)对该过程中的胃脏整体表面循环予以图像显示,分析结扎和松解时胃血流的改变。结果:(1)胃脏表面的血流灌注图像显像清晰,呈现出从胃小弯向胃大弯放射状血流分布的扇形特征;(2)胃右动脉结扎后,激光多谱勒血流图上胃表面血流灌注下降非常显著,一直持续到松解结扎;(3)松解结扎后,血流即刻骤升,前10min内血流灌注量可超过结扎前水平,随后逐渐平稳。结论:结扎胃右动脉可以形成胃脏缺血和再灌注模型,LDPI能将胃脏的血循环状态以图像的形式大范围显示。
张栋李顺月王淑友马惠敏
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温度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后,该穴位对正常人面部温度的影响,探讨合谷穴对面部不同部位温度改变的特殊关系。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正常人面部在针刺合谷穴前后的温度变化。结果:针刺合谷穴前后,面部许多部位温度变化差值具有统计学差异,但以鼻沟、嘴角和口部的温度变化最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温度改变有一定作用,并以口鼻部位的作用较为明显。
李顺月张栋王淑友马慧敏
关键词:红外热像图皮肤温度合谷穴针刺
一套适用于小动物痛阈测量的工作系统
本发明涉及疼痛医学研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套适用于小动物痛阈测量的工作系统,其避免了动物应激状态、随意走动以及排泄物沾湿身体对实验过程的干扰,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真实性,提高实用性;包括:动物,用于痛阈测...
张建梁张锴文王淑友王彤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