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患者的肝功能分析
- 2013年
- 目的分析血清单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了解单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患者的肝脏代谢水平。方法收集经酶联免疫吸附竞争一步法和微粒子酶免疫法测定的单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患者(单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组)血清,同时设正常对照组,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血脂、蛋白、胆红素、胆汁酸及血清酶成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单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患者血清TG、LDL-C、ApoB100、TP、TBA、AST、γ-GT、5'-NT、AD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poAI和HDL-C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81.7的患者均有一项或多项肝功能指标超出正常参考范围。结论血清单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患者应追踪观察,对部分肝功能指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的患者应查明原因,适当进行治疗。
- 谢春英孙顺昌向开富王清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肝功能
-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F表达与BCL11A基因rs1188686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5
- 2012年
- 本研究通过分析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F(HbF)表达及BCL11A基因rs1188686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选取89例已知基因突变类型的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通过毛细管电泳分析患者的红细胞HbF含量;提取患者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含rs11886868位点的BCL11A基因片段,用DNA测序法确定rs1188686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显示,在89例深圳地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BCL11A基因rs11886868位点中发现C和T两种单核苷酸多态性;携带C/C单倍型患者的红细胞HbF含量为(4.47±3.42)%,高于携带C/T单倍型患者的(2.79±2.21)%。结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BCL11A基因rs11886868位点存在C和T两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中C多态性可能与红细胞内HbF高表达存在相关性。
- 陈群蓉孙顺昌彭运生王清莫宝妹
- 关键词: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单核苷酸多态性HBF
- β-珠蛋白基因突变与红细胞参数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对已明确基因突变的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参数进行比较分析,探讨β-珠蛋白基因的突变类型与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18例已知基因突变的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对这些参数依据突变类型进行比较。结果在已知β-珠蛋白基因突变中,携带codon41/42(-TTCT)突变的患者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其它突变患者(P<0.05),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低于其它突变患者(P<0.05)。结论 Codon41/42(-TTCT)突变引起的表型轻于其它几种β-珠蛋白基因突变。
- 彭运生孙顺昌陈群蓉谢春英王清
- 关键词:Β-珠蛋白基因红细胞参数突变
-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内皮粘附分子含量分析
- 2012年
- 目的对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清内皮粘附分子进行分析,探讨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130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细胞间粘附分子1、P-选择素及E-选择素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细胞间粘附分子1、P-选择素及E-选择素浓度分别为(1009.1±409.3)μg/L、(566.4±240.8)μg/L、(93.1±30.6)μg/L、(63.7±28.5)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08.2±239.5)μg/L、(235.5±73.6)μg/L、(57.9±10.1)μg/L、(42.5±10.7)μg/L(P<0.01)。结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在一定程度被活化,进而导致患者血管内皮损伤。
- 陈群蓉孙顺昌彭运生王清刘倩如
- 关键词: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粘附分子
- 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_nTAA多态性分析及其与血清胆红素关系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对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TAA多态性进行研究,探讨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TAA多态性与血清胆红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5名深圳地区健康汉族个体的外周血,并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UGT1A1基因的启动子区,经DNA测序确定启动子区A(TA)nTAA多态性并采用偶氮反应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结果:在研究对象中,UGT1A1基因启动子区存在A(TA)6TAA和A(TA)7TAA 2种多态性,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6TAA单倍型频率为93.2%,A(TA)7TAA单倍型频率为6.8%,携带A(TA)6TAA纯合多态性个体占86.8%,携带A(TA)7TAA纯合多态性个体占0.5%,携带A(TA)6TAA/A(TA)7TAA杂合多态性个体占12.7%。携带A(TA)6TAA纯合多态性个体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2.4±6.0)μmol/L,游离胆红素为(8.9±4.2)μmol/L;携带A(TA)6TAA/A(TA)7TAA杂合多态性个体的血清总胆红素为(15.6±5.9)μmol/L,游离胆红素为(11.9±4.7)μmol/L;携带A(TA)7TAA纯合多态性个体血清总胆红素为19.2μmol/L,游离胆红素为15.1μmol/L。携带A(TA)6TAA/A(TA)7TAA杂合多态性个体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A(TA)6TAA纯合多态性个体(P<0.01)。结论:A(TA)nTAA多态性与血清总胆红素相关,携带A(TA)6TAA/A(TA)7TAA杂合多态性个体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A(TA)6TAA纯合多态性个体,升高的血清胆红素主要为游离胆红素。
- 陈群蓉孙顺昌彭运生王清
- 关键词:启动子多态性血清胆红素
- β-珠蛋白基因新突变导致的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被引量:2
- 2012年
- 本研究对1例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β-珠蛋白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寻找基因的致病突变。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扩增全长β-珠蛋白基因,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显示,患者的β-珠蛋白基因1号内含子存在杂合IVS-I-129(A→G)突变。结论:IVS-I-129(A→G)突变为剪接突变使未成熟的β-珠蛋白基因mRNA产生剪接异常,导致其后的β-珠蛋白基因翻译错误。该突变为首次报道。
- 彭运生孙顺昌陈群蓉王清莫宝妹
- 关键词:Β-珠蛋白基因突变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