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肺移植术后患者生存3年以上二例
- 2014年
- 2005年2月至2008年6月,我科共成功完成5例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术,其中2例患者生存3年以上。现总结其临床处理经验,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1,女,38岁;特发性双肺纤维化(IPF),肺大泡,反复发作憋喘30余年,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不吸氧为82%,吸氧为91%;双肺布满哮鸣音;脱氧6 min行走试验可行走164 m。
- 马伟孟龙王晓航张林王磊杜贾军彭忠民
- 关键词:肺移植术排斥反应肺纤维化
- 气管肿瘤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5例被引量:5
- 2008年
- 2001年5月至2007年7月间经严格筛选在体外循环下行气管及隆凸手术5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35~65岁,平均48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喘鸣。均行螺旋CT检查,3例尚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单纯气管肿瘤3例,侵犯气管隆凸部肿瘤2例。单纯气管肿瘤者,因管腔过于狭窄,置麻醉气管插管可能造成窒息;2例隆凸部肿瘤,
- 彭忠民陈景寒孟龙杜贾军王磊张林王晓航
- 关键词:手术中应用气管肿瘤体外循环螺旋CT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
-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肠内营养(EN)的价值。方法将32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5例和对照组143例,均行肿瘤切除术,观察组术中放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2天开始行EN,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经周围静脉行肠外营养(PN)。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两组体质量、血浆白蛋白水平及血清免疫学指标,并观察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浆白蛋白及免疫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EN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及免疫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费用。
- 司保达王磊张林陈景寒
-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肠内营养
- 35例肺癌累及上腔静脉患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肺癌累及上腔静脉行手术治疗的策略及技巧,以提高手术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肺癌累及上腔静脉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术中测量上腔静脉压力,记录上腔静脉阻断时间,有无眼结膜水肿;上腔静脉置换患者应用国产涤纶及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直径为14 mm或16mm;应用4-0Prolene无创伤滑线连续外翻缝合;术后观察人工血管栓塞、吻合口出血等情况。结果20例上腔静脉置换患者中行人工血管与无名静脉和右心房吻合,未阻断上腔静脉5例,上腔静脉阻断15例,阻断时间8~35min。术中和术后发现眼结膜水肿和无水肿患者上腔静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7~35min和8~20min(P=0.005)。上腔静脉阻断患者术前上腔静脉压力为20~45cmH2O,术中最高压力达37~56 cmH2O。术中和术后有眼结膜水肿和无水肿患者术中最高上腔静脉压力分别为48~56 cmH2O和37~47 cmH2O(P=0.000)。无手术和围术期死亡,术后因胸腔引流量多再次开胸止血1例,未发现人工血管栓塞者。随访32例,随访时间4~130个月,失访3例,总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结论肺癌累及上腔静脉患者行手术治疗时,为避免脑水肿,术中可采取有关措施不阻断或减少上腔静脉阻断时间;选择合适长度及相应粗度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采用无创伤滑线连续外翻缝合,以保持吻合口平整、严密是避免血管栓塞和出血的关键。
- 彭忠民陈景寒孟龙杜贾军王磊张林王晓航
- 关键词:肺癌上腔静脉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