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小亮

作品数:73 被引量:27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再灌注
  • 18篇灌注
  • 17篇缺血
  • 17篇麻醉
  • 14篇肝移植
  • 13篇手术
  • 12篇缺血再灌注
  • 11篇肠缺血
  • 10篇眼科
  • 8篇色甘酸钠
  • 8篇酸钠
  • 7篇再灌注损伤
  • 7篇术后
  • 7篇细胞
  • 7篇小儿
  • 7篇灌注损伤
  • 6篇眼科手术
  • 6篇凝血
  • 6篇组胺
  • 5篇围术期

机构

  • 48篇中山大学附属...
  • 25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71篇甘小亮
  • 44篇黑子清
  • 25篇黎尚荣
  • 23篇罗刚健
  • 18篇沈宁
  • 9篇林艺全
  • 9篇罗晨芳
  • 8篇刘德昭
  • 7篇陈立新
  • 7篇池信锦
  • 6篇葛缅
  • 6篇黄品婕
  • 6篇沈卫华
  • 5篇李晓芸
  • 5篇蔡珺
  • 4篇程楠
  • 4篇马武华
  • 4篇庞红宇
  • 3篇关健强
  • 2篇肖鹏

传媒

  • 12篇眼科学报
  • 6篇中华麻醉学杂...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广东医学
  • 3篇现代医院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国际麻醉学与...
  • 2篇2007年粤...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新中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7篇2024
  • 1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3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儿童谵妄预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儿童谵妄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的具体处理步骤如下:步骤一:采集麻醉手术后处于苏醒期的儿童的多通道脑电数据;步骤二:对采集的多通道脑电数据进行预处理;步骤三:提取预处理后的多通道脑电数据的多域...
袁进马可肖鹏顾莉甘小亮
小剂量芬太尼减轻小儿眼科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对七氟醚麻醉下小儿眼科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择期行白内障摘除术患儿60例,年龄3~7岁,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C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F组患儿麻醉诱导给予芬太尼1μg/kg,C组患儿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并记录患儿苏醒时间和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观察围术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监测入室(T0)、手术开始(T1)、手术结束(T2)、苏醒时(T3)和离室时(T4)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的变化。结果F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3.3%vs 86.7%,P<0.05);术后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长于C组(P均<0.05);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各时间点HR、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可显著减轻七氟醚麻醉下小儿眼科手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延长苏醒和PACU停留时间。
黄静霞沈卫华林艺全甘小亮
关键词:芬太尼苏醒期躁动眼科七氟醚苏醒时间麻醉后恢复室
小剂量抑肽酶对肝移植围术期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抑肽酶对肝移植围术期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19例行原位肝移植(OLT)术晚期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C组);抑肽酶组9例(A组),A组以100000KIU/h持续静脉泵注抑肽酶,直至术毕,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在术前(T0)、手术60min(T1),无肝10min(T2),新肝5min(T3)和新肝120min(T4)5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小板计数(Plt)、纤溶酶活性(PL)、α2-抗纤溶酶活性(α2-PI)、ACT、凝血速率(clotrate)、达峰时间(timetopeak)及血小板功能(PF)变化,并记录所用的凝血药物及血制品用量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组PT在T2,T3,T4时点延长(P<0.05);APTT在T1,T2,T3时点延长(P<0.05);PL在T2,T3及T4时点减弱(P<0.05);Plt及PF在围术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围术期所输凝血物质及血液成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抑肽酶能改善PL,但使APTT及PT延长,对围术期凝血物质及血液成分的输注影响不大。
李晓芸黎尚荣甘小亮沈宁黑子清罗刚健葛缅
关键词:肝移植凝血纤维蛋白溶解
黄芪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黄芪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32只(200~250g),分成假手术组(SH组,仅开腹,n=12)、模型组(M组,缺血再灌注组,n=8)及黄芪预处理组(E组,黄芪+缺血再灌注损伤组,黄芪20g/kg在实验前3d经腹腔注入,每天1次,n=12)。在小肠缺血前即刻,SH组及E组分别选取4只大鼠,以小肠缺血60min再灌注2h后各组选取8只大鼠,观察各组动物肠黏膜病理学变化,测定小肠黏膜MDA、H2O2与TNF-α含量及SOD与MPO活性,检测小肠黏膜gp91phox及ICAM-1蛋白表达。结果在小肠缺血前即刻,E组的MDA、H2O2含量及gp91^phox表达较SH组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增加(P〈0.05)。小肠缺血再灌注导致M组Chiu’s评分,IMDA、H2O2与TNF-α含量,MPO活性,gp91phox与ICAM-1蛋白表达较SH组明显增加(P〈0.05);SOD活性较sH组显著降低(P〈0.05)。与M组比较:E组Chiu’s评分,IMDA、H2O2与TNF-α含量,MPO活性,gp91phox与ICAM-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芪预处理能够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其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盛恒炜沈晶晶屠伟峰甘小亮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小肠肿瘤坏死因子-Α
肝移植术后患者急性肺损伤及其早期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OLT)术后患者早期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2004年11月至200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91例接受OLT的患者,术前明确疾病种类并进行肝功能分级,术中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出入量等指标,术后连续追踪14d观察急性肺损伤发生情况。对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Forward法)逐步回归。结果53例术后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病率为58.2%,其中25例发生ALI,发病率为27.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重型肝炎、术前高血清胆红素、低凝血酶原活动度、高Child及MELD评分、术中失血多、输血多是OLT术后发生ALI的高危因素(均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胆红素是影响术后Au发生的独立的早期危险因素。结论OLT术后早期ALI的发病率为27.5%,术前高血清胆红素是术后ALI的重要早期危险因素。
黎尚荣沈宁黑子清甘小亮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
肝肺综合征病人体肺循环及血浆iNOS、ET-1水平变化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肝肺综合征(HPS)患者体、肺循环状态与血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内皮素-1(ET-1)水平,并探讨其关系。方法接受原位肝移植术(OLT)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其中26例术前确诊为HPS者为实验组(Group E),随机抽取20例术前无低氧血症病人为对照组(group C),术前1d取静脉血,采用荧光基因探针杂交定量PCR技术测定iNOS,放免法测定ET-1,并于麻醉后手术前测定两组患者体、肺循环参数。另取10例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Group HC),取静脉血测定iNOS及ET-1。结果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体、肺循环特点为高心排量及低血管阻力(高排低阻)。与对照组相比,HPS组患者体、肺循环特点为更显著的高排低阻。实验组与对照组的iNOS、ET-1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终未期肝病患者的体、肺循环特点为高排低阻,HPS患者更为明显;iNOS、ET-1水平增高可能与终未期肝病患者的高排低阻特点相关。
黎尚荣沈宁易慧敏甘小亮黑子清
关键词:肝肺综合征血流动力学一氧化氮内皮素
喉罩在男性肥胖患者眼科日间手术中的应用:一项回顾性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喉罩在肥胖患者眼科日间手术中的应用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4年3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日间眼科手术且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的男性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2组:超重组(BMI 25~<30 kg/m^(2))及肥胖组(BMI≥30 kg/m^(2))。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_(1))、诱导后(T_(2))、喉罩置入后(T_(3))、手术开始时(T_(4))、手术开始10 min(T_(5))、手术结束时(T_(6))、入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T_(7))、喉罩拔除时(T8)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并分析喉罩置入后(T_(3))、手术开始时(T_(4))、手术开始10 min(T_(5))、手术结束时(T_(6))和喉罩拔除时(T8)患者的呼吸参数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喉罩通气成功率及复苏室的停留时间。结果:纳入118例患者,其中超重组57例、肥胖组61例。两组均未出现喉罩通气失败病例,肥胖组在T_(3)、T_(4)、T_(5)、T_(6)以及T8等时点气道峰压均高于超重组(P<0.05);肥胖组的呼吸道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超重组(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P>0.05),复苏室停留时间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顺利日间手术离院。结论:喉罩通气下全身麻醉能安全应用在肥胖患者眼科日间手术中,高BMI与高气道峰压相关。
毛欢叶泽熙朱雁铃林艺全甘小亮
关键词:喉罩肥胖眼科手术日间
酮替酚和复合物48/80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生存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肠缺血及再灌注后应用酮替酚和复合物48/80对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96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200g-250g)随机分为4组:S组(假手术组)、M组(缺血/再灌注组)、K组(模型+酮替酚组)及CP组(模型+复合物48/80组),每组24只。建立肠缺血75min再灌注损伤模型。K组及CP组在再灌注前5min及再灌注后3d内每天分别静脉注射酮替酚1mg/kg及复合物48/800.75mg/kg,S组、M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动物第3天存活率,第3天存活大鼠肠黏膜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AST/ALT比值(S/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及肌酐(CRE)。结果与S组比较:M组存活率与TP、ALB及GLB明显降低,S/L明显升高(P〈0.05),肠黏膜超微结构受损。与M组比较:K组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和肠黏膜超微结构受损减轻;CP组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肠黏膜超微结构受损加重。Chiu's评分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P组AST明显高于M组与K组;S/L及LDH明显高于K组(P〈0.05)。结论缺血后应用酮替酚能够增加肠缺血/再灌注大鼠生存率。
甘小亮黄品婕黑子清罗刚健池信锦黎尚荣
关键词:酮替酚生存率再灌注损伤
内毒素对NRK52E细胞生长及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内毒素(LPS)对NRK52E细胞生长和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RK52E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及LPS处理组,LPS处理组分别用5个不同浓度的LPS(10ng/mL、50ng/mL、100ng/mL、500ng/mL、1000ng/mL)作用24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NRK52E细胞的生长;细胞荧光免疫示踪法测定NRK52E细胞间缝隙连接传递的功能;WesternBlotting测定对照组、LPS10ng/mL组和LPS100ng/mL组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和LPS10ng/mL组相比,LPS50ng/mL、100ng/mL、500ng/mL及1000ng/mL组细胞生长明显降低(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LPS100ng/mL、500ng/mL及1000ng/mL组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明显降低(P<0.01)。③内毒素浓度与NRK52E细胞生长和细胞间缝隙连接传递数目呈负相关(r=-0.941,-0.872,P<0.01)。④与对照组比较,LPS10ng/mL组和LPS100ng/mL组的Cx4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LPS对NRK52E细胞的生长呈浓度相关性的抑制,这种作用与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有关。
位静甘小亮罗晨芳李晓芸陈景辉黑子清
关键词:内毒素细胞生长
组胺对大鼠正常肝细胞及缺氧/复氧时肝细胞活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评价组胺对大鼠正常肝细胞及缺氧/复氧时肝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大鼠肝细胞株,调整细胞密度为1×107cells/L,接种于培养孔中,每孔200μL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包括2个实验,各实验中研究对象随机分为7组。实验1:空白组和2×104μg/L组各12孔,其它各组各6孔,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10μg/L组、102μg/L组、103μg/L组、104μg/L组、2×104μg/L组和5×104μg/L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组胺,孵育25h,各组取6孔,测定肝细胞活力,取空白组和2×104μg/L组的其它6孔,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分别用于测定谷丙转氨酶(AL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实验2:分组方法同实验1,空白组和2×104μg/L组各12孔,其它各组各6孔,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加入相应浓度的组胺后立即进行缺氧1h、复氧24h,各组取6孔,测定肝细胞活力,取空白组和2×104μg/L的其它6孔,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分别用于测定ALT和SOD的活性,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实验1:与空白组比较,103μg/L组-5×104μg/L组肝细胞活力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2×104μg/L组SOD活性升高(P<0.05),ALT活性差异无显著(P>0.05);电镜下空白组和2×104μg/L组肝细胞未见损伤。实验2:与空白组比较,102μg/L组-5×104μg/L组肝细胞活力降低,其中2×104μg/L组和5×104μg/L组肝细胞活力降低更明显,2×104μg/L组ALT活性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2×104μg/L肝细胞损伤重于空白组。结论:组胺可增加大鼠正常肝细胞活力,且呈浓度依赖性,2×104μg/L组胺可提高其抗氧化能力;组胺可降低缺氧/复氧时大鼠肝细胞活力,且与浓度有关,2×104μg/L组胺可降低其抗氧化能力。
程楠池信锦黑子清甘小亮
关键词:组胺肝细胞细胞存活细胞低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