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乃亮

作品数:86 被引量:405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8篇动脉
  • 34篇冠状
  • 34篇冠状动脉
  • 25篇心肌
  • 25篇梗死
  • 23篇心肌梗死
  • 18篇病变
  • 17篇介入
  • 16篇血管
  • 12篇心肌梗死患者
  • 12篇急性心肌梗死
  • 11篇介入治疗
  • 10篇导管
  • 10篇慢性
  • 9篇主动脉
  • 8篇细胞
  • 8篇经皮冠状动脉...
  • 8篇冠状动脉介入
  • 7篇动脉疾病
  • 7篇动脉介入治疗

机构

  • 46篇江苏省人民医...
  • 3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徐州医学院附...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南京市第一医...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淮南市第一人...
  • 1篇溧阳市中医院
  • 1篇溧阳市人民医...

作者

  • 84篇田乃亮
  • 52篇陈绍良
  • 33篇叶飞
  • 29篇张俊杰
  • 24篇刘志忠
  • 19篇林松
  • 17篇李小波
  • 15篇张瑶俊
  • 14篇段宝祥
  • 11篇葛震
  • 11篇朱灏
  • 11篇朱中生
  • 9篇肖平喜
  • 9篇单守杰
  • 7篇马玉玲
  • 7篇邵明学
  • 7篇张俊霞
  • 7篇许田
  • 6篇阚静
  • 6篇尤威

传媒

  • 8篇现代生物医学...
  • 7篇临床心血管病...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心血管康复医...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祝您健康
  • 3篇心脏杂志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对吻挤压与经典挤压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比较双对吻挤压(DK crush)和经典挤压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311例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入DK crush组(n=155)和经典挤压组(n=156),随访时间8个月。一级及二级终点分别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和血管直径再狭窄及晚期丢失。结果DK crush组糖尿病患者较多。经典挤压组及DK crush组最终对吻扩张(FKBI)成功率分别为76%和100%(P〈0.001)。DK crush术式的不足包括造影剂用量大(P=0.04)、球囊数量多(P〈0.01)、手术时间长(P〈0.001),但是对吻扩张不满意率显著减少(27.6%比6.3%,P〈0.01)。临床随访率为100%,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率为82%。经典挤压组累计再狭窄率为32.3%,而DK crush组为20.3%(P=0.01),经典挤压组分支血管再狭窄率高(24.4%比12.3%,P=0.01),而两组间主干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的累计MACE发生率为24.4%(FKBI失败组为35.9%,FKBI成功组为19.7%),显著高于DK crush组(11.4%,P=0.02)。经典挤压组血栓栓塞率为3.2%(FKBI失败组为5.1%,FKBI成功组为1.7%),而DK crush组为1.3%(P〉0.05)。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无靶病变血运重建生存率为75.4%(FKBI失败组为71.2%,FKBI成功组为77.6%),而DK crush组为89.5%(P=0.002)。结论DKcrush可能是治疗冠状动脉分又病变的较佳术式。
陈绍良张俊杰叶飞陈韵岱吕树铮Tan HuaycheemTejas PatelKawajiri KenjiIsrael Tamari单守杰朱中生林松田乃亮李晓波刘志忠Michael Lee魏盟徐亚伟袁争白钱均孙学文杨松陈金国何奔Sumitsuji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RUSH
血清E-选择素和血清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血清E选择素、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30例ACS患者(ACS组)、2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对照组)作为入选对象,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E选择素,免疫速率散射测浊法测定其CRP水平。结果:ACS组血清E选择素、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1)和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E选择素、CRP可能与ACS发病有关,并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
田乃亮陈绍良马玉玲刘志忠段宝祥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E-选择素C-反应蛋白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169例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患者,根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分为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68例)和正常肺动脉压组(101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因、病程及心功能NYHA分级),临床合并情况(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房纤颤)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在两组比较的基础上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高血压病及心房纤颤的情况及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较正常肺动脉压组合并糖尿病的情况明显增加(41.2%vs26.7%,P=0.049),左室射血分数较正常肺动脉压组降低[(35.43±8.66)%vs(38.53±6.71)%,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示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左室射血分数的β系数分别为0.803和0.367,P值分别为0.022和0.003。结论:合并糖尿病及左室射血分数下降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有关。
张俊霞陈绍良叶飞周陵田乃亮胡作英查铭凡
关键词:肺动脉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3D水解可脱弹簧圈和普通弹簧圈在冠状动脉瘘经皮封堵术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探讨3D水解可脱弹簧圈和普通弹簧圈在冠状动脉瘘经皮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9年8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发现的,有冠状动脉瘘并适合行经皮封堵术的患者29例。指引导管到位后,以0.014英寸指引导丝放至瘘管中远段,沿导丝插入微导管后撤出导丝,循微导管送入普通弹簧圈或3D水解可脱弹簧圈,必要时加用普通弹簧圈至瘘管中远段,最后释放弹簧圈;复查造影观察瘘管心肌梗塞溶栓(TIMI)血流分级。结果:普通弹簧圈封堵者15例,其中成功9例(60%),未成功6例(40%);3D水解可脱弹簧圈加或不加普通弹簧圈者14例,其中成功8例(57.1%),未成功6例(42.9%);两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353);两组封堵后瘘管的TIMI血流分级也无显著性差异(P=0.277)。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电话随访,到2010年5月均无和封堵手术相关的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普通弹簧圈和3D水解可脱弹簧圈加或不加普通弹簧圈均可以成功用于冠状动脉瘘的封堵,且封堵效果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朱中生陈绍良叶飞张俊杰田乃亮林松刘志忠段宝祥
关键词:血管瘘冠状血管冠状血管造影术
IABP对急性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比较
2013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1年06月应用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分为两组:A组为ST段抬高组,共34人;B组为非ST段抬高组,共28人。收集并观察两组的即刻病情改善率、术后30天、3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B组IABP即刻有效性显著优于A组(10/25比8/30,P<0.05)。术后30天,A、B两组LVEF均较术前增加,且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35.5%±5.2%比40.6%±4.9%,P<0.05);在MACE事件上,A组仅在死亡例数一项明显高于B组(10/30比6/25,P<0.05)。术后3月,A、B两组LVEF、WMSI有统计学差异(37.0%±6.9%比44.2%±5.2%;1.7±0.4比1.3±0.5,P均<0.05)。A组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主要表现在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死亡两方面(3/30比1/25;15/30比8/25,P均<0.01)。结论:IABP对于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存在差异,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尤为显著。
单苏林吴志明田乃亮段宝祥陈绍良
关键词:心肌梗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
经微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超高龄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冠脉内应用替罗非斑在超高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梗)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超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且经急诊冠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栓积分在3分以上患者,分为经指引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组(对照组,42例)和经微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组(研究组,36例),比较两组行急诊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术后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数、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90 min心电图sum STR、住院期间和1年后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出血发生率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TIMI血流3级、TMPG 3级以及术后90 min心电图sum STR≥70%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数研究组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1年后随访时研究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出血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能有效改善其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心肌水平的灌注、住院期间及1年后左心功能,且治疗措施是安全的。
尤威贾海波叶飞吴志明陈绍良张俊杰田乃亮李晓波王蓉许田刘玲玲徐海梅
关键词:微导管替罗非斑超高龄患者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诊疗技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陈绍良韩雅玲叶飞张俊杰张瑶俊李毅邹建军田乃亮刘志忠胡作英张俊霞
冠状动脉(下称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常见于血管弯曲部内侧及分叉处,易形成分叉病变。经皮冠脉成形术治疗分叉病变难度大、疗效差;双支架术后再狭窄、支架内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而即兴支架术中约~30%需转换为双支架术。故,冠状...
关键词: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诊疗
血管内超声指导对于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长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指导对于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2005年10月至2010年3月DK-Crush系列随机对照研究入选735例原位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植入DES患者,应用倾向评分匹配临床和造影特征,165例IVUS指导和165例冠状动脉造影指导患者纳入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长期预后。结果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和造影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S指导组更常见选择双支架策略(P=0.007),IVUS指导组主支血管(MV)和分支血管(SB)的最大支架直径和支架总长度以及分支血管支架个数显著超过常规造影指导组;介入治疗后QCA分析显示,IVUS指导组分支血管参考血管直径(RVD)和即刻获得以及主支血管近端和分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MLD)显著超过造影指导组。12个月随访发现两组心脏死亡、靶病变重建(TLR)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IVUS指导组晚期支架内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造影指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vs.4.8%,P=0.04;1.8%vs.6.7%,P=0.03)。结论IVUS指导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植入DES可以显著减低晚期支架内血栓和由此引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生率而改善长期预后。
单守杰陈绍良刘志忠张俊杰叶飞林松田乃亮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血管内超声分叉病变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血管内超声指导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总结分析本中心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对897例CTO病变行PCI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真性或者功能性CTO病变均纳入,闭塞血管PCI术后达到TIMI 3级血流且残余狭窄<30%为手术成功标准。结果:834例患者897处CTO病变行PCI术,其中765例(85.3%)手术成功,IVUS指导532例(69.5%)。IVUS显示病变处钙化401例(75.4%),72例(13.5%)应用IVUS确定CTO病变的穿刺入口;496例(93.2%)IVUS证实导丝在真腔、精确测量和指导支架置入,65例(12.1%)IVUS指导第2根导丝进入真腔。17例(3.2%)指导反向CART技术。219例(41.2%)发现导丝操作相关的血管损伤,其中90例(16.9%)为导丝在内膜下,99例(18.6%)发现冠状动脉血肿,152例(28.6%)为IVUS发现的冠状动脉穿孔。结论:IVUS显示CTO病变段具有较高钙化发生率,CTO病变处导丝进入内膜下发生率较低。IVUS有助于证实导丝位置、发现导丝操作相关的血管损伤和优化支架置入。
单守杰张俊杰刘志忠叶飞林松田乃亮陈绍良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慢性完全闭塞血管内超声
心肌梗死大鼠微小RNA-30a表达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30a表达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200~220g。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心肌梗死1周、2周和4周组,鼠数分别为11、13和15只,另假手术组,鼠数16只。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短轴缩短率(F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检测大鼠心肌miR-30a及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TGF—β1及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1)心功能检查结果:心肌梗死4周组大鼠LVEDD和LVESD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分别为(8.37+0.58)mill比(6.08+0.57)mm和(6.12+0.82)him比(4.17±0.60)mm,P均〈0.01],FS和LVEF均明显小于假手术组[分别为(27.0±3.9)%比(47.0+2.1)%和(51.0±6.3)%比(82.0±2.3)%,P均〈0.01]。(2)心肌胶原的检测结果:心肌梗死1周、2周和4周组大鼠CVF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且随着心肌梗死时间的延长CVF逐步升高。(3)心肌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检测结果:各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且随着心肌梗死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增加。心肌梗死1周组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比值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而心肌梗死2周和4周组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比值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且4周组高于2周组(P〈0.01)。(4)心肌miR-30a以及TGF-β1、CTGFmRNA和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陈立文朱琳琳季倩朱灏任怡稚樊仲国李小波高晓飞张瑶俊田乃亮
关键词:心肌梗死微RNAS心肌纤维化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