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米磊

作品数:23 被引量:113H指数:5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颌骨
  • 4篇下颌
  • 4篇下颌骨
  • 4篇口腔
  • 3篇牙周
  • 3篇缺损
  • 2篇皮瓣
  • 2篇切除
  • 2篇肿瘤
  • 2篇颌面
  • 2篇颌面部
  • 2篇细胞
  • 2篇硝唑
  • 2篇面部
  • 2篇咀嚼
  • 2篇咀嚼功能
  • 2篇口腔鳞
  • 2篇口腔颌
  • 2篇口腔颌面
  • 2篇口腔颌面部

机构

  • 20篇榆林市第一医...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汉中市中心医...

作者

  • 20篇米磊
  • 11篇刘怀勤
  • 5篇高宇
  • 3篇徐扬
  • 2篇杨兴亮
  • 2篇徐建华
  • 2篇苗辉
  • 1篇任爱红
  • 1篇王永华

传媒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3篇临床医学研究...
  • 2篇河北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皮肤缺损修复重建的作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带股外侧皮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皮肤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共38例。其中以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股前外侧皮瓣进行术后修复,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带股外侧皮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术后修复。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感觉、口腔不良状况,以及患者对口腔功能恢复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感觉优良率为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11%,口腔不良状况的发生率为31.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47%,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在瘢痕、感觉以及进食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不仅对患者口腔缺损皮肤修复重建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米磊苗辉高宇刘怀勤
关键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口腔恶性肿瘤股外侧皮神经
开窗减压术与二期刮治后充填硫酸钙共同治疗下颌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1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开窗减压术与二期刮治后充填硫酸钙共同治疗下颌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下颌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一期行开窗减压术,术后定期拍摄口腔全景片进行对比,开窗6个月至7年不等,通过二期手术刮治已缩小的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并填充硫酸钙来达到治愈下颌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目的。结果开窗术后待下颌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明显缩小后,行刮治术并充填硫酸钙,二期术后6个月口腔全景片可见新骨形成,原囊腔透射影像基本消失,与正常骨组织无显著差异,缺损下颌骨形态恢复良好,颌面部畸形基本改善。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均未出现邻近神经与重要组织的损伤。结论对于下颌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采用开窗减压术与二期刮治后充填硫酸钙联合治疗可减少患者的疾苦和并发症,能更好地修复缺损下颌骨,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米磊刘怀勤
关键词:开窗减压术硫酸钙
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下颌骨位于面部下1/3,形态较为复杂,依靠其上附着的肌肉行使生理功能。下颌骨缺损的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因肿瘤切除导致,术后均会出现面部局部凹陷畸形,同时影响患者咀嚼,咬合及进食等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影响其生存质量[1]。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主要原则为保证缺损下颌骨的完整性、咀嚼功能和面部外形,并为牙列修复或牙种植创造条件。
米磊刘怀勤
关键词:下颌骨缺损正常生理功能咀嚼功能肿瘤切除凹陷畸形
LncRNA CYTOR靶向Wnt/β-catenin通路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的机制研究
2022年
目的:研究lncRNA CYTOR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调控机制。方法:以对数期CAL27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细胞)、si-NC组(转染空载质粒)、si-lncRNA CYTOR组(转染si-lncRNA CYTOR表达载体)。采用RT-qPCR法检测lncRNA CYTOR在正常口腔细胞(NHOK)和OSCC细胞(Tca8113、CAL27、SCC9和SCC25)中的表达。CKK-8法、克隆形成实验和EdU染色实验用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NCA和Ki-67)和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c-myc、cyclin D1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HOK细胞比较,lncRNA CYTOR在Tca8113、CAL27、SCC9和SCC25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降低,尤其是在CAL27细胞中的表达最低(P<0.01)。体外细胞功能评估实验表明与si-NC组比较,si-lncRNA CYTOR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克隆形成能力、EdU阳性细胞比例、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P<0.01);此外,与si-NC组比较,si-lncRNA CYTOR组细胞中PCNA、Ki-67、c-myc、cyclin D1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lncRNA CYTOR在OSCC中的表达升高,且沉默lncRNA CYTOR可抑制CAL2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的抑制有关。
米磊苗辉徐扬王永华慕彩琴徐建华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迁移WNT/Β-CATENIN通路
可注射性纳米粒/凝胶复合物缓释SDF-1α体系促进颅骨再生的研究
2021年
目的采用壳聚糖(CS)为主要原料制备可缓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SDF-1α)的纳米粒,将其与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S/β-GP)水凝胶复合,通过持续释放SDF-1α诱导大鼠颅骨再生修复情况。方法分别制备SDF-1α/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SDF-1α/CS/CMCS NPs)和CS/β-GP水凝胶,将SDF-1α和SDF-1α/CS/CMCS NPs分别混入CS/β-GP水凝胶中并观察其对SDF-1α的缓释效果。将CS/β-GP水凝胶负载SDF-1α (Gel/SDF-1α组)和SDF-1α/CS/CMCSNPs (Gel/SDF-1α-NPs组)植入大鼠颅骨缺损,未植入材料组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icro-CT、HE染色及马松三色(MT)染色等方法观察和分析8周后大鼠颅骨再生修复的效果。结果纳米粒/凝胶复合物缓释SDF-1α体系对SDF-1α具有明显的持续释放作用。Micro-CT结果分析显示:Ge1/SDF-1α-NPs组骨再生效果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和Ge1/SDF-1α组。HE和MT组织学分析结果也显示:Ge1/SDF-1α-NPs组较空白对照组和Ge1/SDF-1α组可以获得更多的新骨形成。结论纳米粒/水凝胶复合物缓释SDF-1α体系可以通过持续释放SDF-1α促进大鼠颅骨再生修复。
米磊苗辉张勋徐扬
关键词:壳聚糖SDF-1Α纳米粒
熊果酸人腺样囊性癌对ACC-83侵袭与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人腺样囊性癌ACC-83细胞体外侵袭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熊果酸处理人腺样囊性癌ACC-83细胞,通过Transwell小室模型测定其侵袭力及粘附力,细胞迁移实验测定细胞的运动能力,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熊果酸能有效抑制人腺样囊性癌ACC-83细胞侵袭力、粘附力及运动能力(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同时发现熊果酸处理组悬浮细胞增多,细胞体积变小,形态较圆,伪足数目较少。结论熊果酸具有抑制人腺样囊性癌ACC-83细胞侵袭与转移的作用。
米磊刘怀勤
关键词:熊果酸
miR-146a-5p在Notch2调控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机制的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索miR-146a-5p在Notch2分子调控牙周膜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中的关键作用,为口腔疾病的治疗及组织工程修复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方法:培养hPDLSCs,采用RT-PCR检测对其成骨诱导前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ALP、OSX及Notch2基因水平、miR-146a-5p的表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hPDLSCs成骨诱导分化后14d成骨相关蛋白ALP、OSX以及Notch2改变;将miR-146a-5p转染hPDLSCs,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OSX以及Notch2 mRNA蛋白水平。结果:RT-PCR检测结果表明,hPDLSCs成骨诱导7d、14d,ALP、OSX及Notch2 mRNA水平表达增高(P<0.05),同时在蛋白水平上ALP、OSX、Notch2分子表达增高(P<0.05);RT-PCR显示成骨诱导14d,miR-146a-5p表达下降;miR-146a-5p转染hPDLSCs后,成骨相关蛋白ALP、OSX以及Notch2表达降低(P<0.05)。结论:miR-146a-5p在hPDL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过程中能够抑制Notch信号通路分子以及成骨相关基因ALP、OSX表达,参与hPDL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苗辉叶涛何峰陈芳张勉米磊于世宾
关键词:人牙周膜干细胞NOTCH2
个体化钛修复体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临床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个体化钛修复体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修复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方法术前在CT扫描并三维重建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制作个体化钛修复体,为5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进行了个体化钛修复体下颌骨重建手术,观察并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按照术前设计一次成功完成个体化钛修复体植入,术创全部一期愈合,下颌骨外形恢复良好,咬合关系正常,总体效果满意。结论基于CT与计算机数字化处理辅助制作的个体化钛修复体植入术,避免了自体骨移植带来的创伤和损失,可修复下颌骨较大的骨缺损,外形恢复佳。
米磊刘怀勤
关键词:个体化
丹参酮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丹参酮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炎症患者94例,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奥硝唑片,2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丹参酮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炎性因子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8%、95.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沉降率(ESR)、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水平均显著降低,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机体炎症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米磊刘怀勤高宇
关键词:丹参酮胶囊奥硝唑片口腔颌面部炎症血液流变学血清炎性因子
奥硝唑治疗牙周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奥硝唑治疗牙周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甲硝唑组与奥硝唑组,各40例。两组的药物用法与用量相同,均用药2次/d,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奥硝唑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硝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牙菌斑指数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牙菌斑指数均降低,且奥硝唑组均低于甲硝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硝唑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硝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应用奥硝唑治疗不仅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而且可更好地改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牙菌斑指数,值得临床推广。
米磊赵渭渭卫德智
关键词:牙周炎奥硝唑甲硝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