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允兆

作品数:68 被引量:425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0篇动脉
  • 16篇心肌
  • 13篇血管
  • 11篇冠状
  • 11篇冠状动脉
  • 10篇介入
  • 9篇心肌梗死
  • 9篇梗死
  • 8篇血压
  • 8篇氧合
  • 8篇体外膜肺氧合
  • 8篇外膜
  • 8篇冠脉
  • 8篇肺氧合
  • 7篇心病
  • 7篇膜肺
  • 7篇冠心病
  • 6篇介入治疗
  • 5篇中青年
  • 5篇肌炎

机构

  • 44篇顺德第一人民...
  • 22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孙逸...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67篇胡允兆
  • 33篇吴焱贤
  • 21篇何宗云
  • 18篇卢剑华
  • 16篇周艺
  • 15篇黄裕立
  • 9篇左六二
  • 9篇朱瑞秋
  • 9篇黎文生
  • 8篇杨友
  • 8篇卢剑海
  • 8篇刘长智
  • 7篇李崇虹
  • 6篇陈玉映
  • 6篇陈盈文
  • 5篇李彩华
  • 5篇全屏寿
  • 5篇苏用鹏
  • 4篇李世江
  • 4篇麦炜颐

传媒

  • 10篇广东医学
  • 8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岭南心血管病...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河北医学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

  • 2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经ECMO治疗的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表现为难治性心源性休克,3例合并恶性心律失常,2例合并心跳骤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ECMO(V-A模式)支持78~183 h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首先得到改善,然后是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肌酸肌酶同工酶)明显下降,随后是心脏收缩功能改善,最后是脑利钠肽下降。临床转归:4例均成功撤机,生存出院;出院后恢复良好,在8~17个月的随访中未发现慢性心衰、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恢复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并发症方面:2例发生氧合器血浆渗漏,2例置管部位出血,2例股动脉血栓,1例大隐静脉血栓。结论 ECMO是降低爆发性心肌炎患者早期病死率,改善长期预后的有效手段,应尽早启动。另外肌钙蛋白I在评估撤机时机具有潜在价值。
刘长智左六二陈德珠朱瑞秋卢剑海刘海峰江倩华胡允兆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心肌梗死中缺血预适应可否保护心肌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心肌产生的缺血预适应,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否有近期及远期的保护作用。方法急性心肌梗死113例,介入术组(68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非介入术组(45例)没行再灌注治疗。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前48h有否心绞痛发作,再分为心绞痛阳性和心绞痛阴性两亚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介入术组的心绞痛阳性和心绞痛阴性两亚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肌酶峰值、心源性死亡、左室射血分数以及随诊期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率、心源性死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介入术组的AP阳性亚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肌酶峰值及达峰时间均较低、左室射血分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期心绞痛发生率、心源性死亡似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保护作用不显著,对没行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改善近期预后,但远期保护作用不明显。
胡允兆卢剑华吴焱贤周艺何宗云
关键词:缺血预适应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Ⅲ°AVB的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52例Ⅲ°AVB患者经静脉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植入起搏器后症状明显改善,体力劳动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是治疗Ⅲ°AVB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陈莹吴焱贤胡允兆何宗云
关键词:永久起搏器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56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安全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体会。方法:对5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30例、折返性心动过速26例)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结果:56例患者成功消融55例(98.2%),失败1例(1.8%),均无严重并发症,仅1例(1.8%)复发。结论:在进行充分的技术人员培训和良好的设备基础上基层医院开展RFCA是安全可行的。
胡允兆何宗云周艺吴焱贤卢剑华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
Toll样受体7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Toll样受体7(toll-like receptor-7,TLR7)是表达于哺乳动物细胞内的Ⅰ型跨膜蛋白受体,具有与其他TLR家族成员共同的结构特征及相似功能。TLR7除了可通过MyD88信号依赖型通路调节病毒诱导的相关免疫反应外,也可调节巨噬细胞的自噬从而介导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各种配体及内源性分子,不仅可通过诱导Ⅰ型干扰素表达,也可作为自身抗原,激活T细胞、B细胞所介导的细胞、体液免疫反应,从而参与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因此,对于TLR7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必将是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一个重要的新起点。
黄伟俊黄裕立胡允兆
关键词:TOLL样受体7MYD88动脉粥样硬化
单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7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单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LVDD)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76例LVD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LVDD多见于冠心病及高血压病患者 ,临床表现以劳力性气促最常见 ,结合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初步临床诊断 ,结合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或心导管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上以利尿药、钙通道拮抗剂、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为主。结论 :只要有足够的重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LVDD预后良好。
卢剑华李彩华胡允兆
关键词:预后影像学检查心功能发病机理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暴发性心肌炎的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ECMO是治疗暴发性心肌炎的一线选择,宜早期应用;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ECMO治疗成功率;左室膨胀发生率高并影响预后,...
刘长智周柱江左六二胡允兆林敬成朱瑞秋刘海峰苏用鹏
关键词:暴发性心肌炎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临床疗效心功能恢复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难治性心原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难治性心原性休克的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顺德第一人民医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经ECMO救治的难治性心原性休克患者.观察并记录入选患者ECMO前状态、应用ECMO时机,ECMO并发症及疗效,并收集入选患者ECMO 2 h前及2、6、24和48 h后的血液动力学数据及血管活性药物量.结果 共入选患者10例,女性6例、男性4例,年龄12 ~ 56岁,其中暴发性心肌炎5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脏破裂1例.入选患者在使用ECMO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1.4±10.2)%,APACHEⅡ评分26.6±10.8.8例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时间10 ~ 300 min,3例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ECMO支持2h后,入选患者的中心静脉压降低、血压升高、心率减慢、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升高、多巴酚丁胺减量(P均<0.05).ECMO支持6h后,乳酸水平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减量(P均<0.05).ECMO支持24、48 h后,血液动力学保持稳定,休克明显改善.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置管部位或下肢感染,2例患者发生股动脉血栓,2例患者出现下肢缺血性损害,2例患者置管部位出血.10例患者ECMO辅助时间为2~ 220 h,撤机成功率90% (9/10),生存出院率60% (6/10),2例患者由于应用ECMO时机偏晚导致死亡,另外2例患者由于严重肢体并发症死亡.结论 ECMO能迅速改善心原性休克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性,而准确把握应用ECMO时机、减少肢体并发症是提高ECMO疗效的关键.
朱瑞秋刘长智卢剑海苏用鹏温树超聂广杰胡允兆左六二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
氯沙坦治疗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对心脏重塑的探讨
2005年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对心脏重塑及心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对1997-01~2002-12广东顺德第一人民医院IDCM住院病人56例次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测.随机分两组:氯沙坦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沙坦50 mg/d及β-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组26例,均用强心、利尿、补钾、血管扩张剂,每月随访1次,共6个月,分别统计第3个月及第6个月时UCG结果.结果氯沙坦治疗组,从第3个月起,UCG各指标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6个月时改善更明显(P<0.01).常规治疗组亦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治疗IDCM,3个月就能有效地抑制心肌重塑、降低心脏重量、改善心功能;持续用药6个月,改善程度更加明显.
欧阳荣超吴焱贤全屏寿余晋涛李崇虹胡允兆何宗云周艺
关键词:氯沙坦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回顾性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治疗并对其与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评价。方法:对86例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并分别应用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基线情况以及经过治疗3个月后复查倾斜试验的结果,观察阴转率及药物副作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其中美托洛尔组HUTT转阴率略优于厄贝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事件方面,厄贝沙坦组略优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B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一定的疗效,相比β受体阻滞剂,其不良事件较小,是临床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
黄美媚胡允兆黎宏庄欧阳基鹏李国兴黎泳欣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厄贝沙坦血管迷走性晕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