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克诚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明代
  • 2篇明世宗
  • 1篇新贵
  • 1篇征地
  • 1篇政治
  • 1篇政治体制
  • 1篇史迹
  • 1篇述论
  • 1篇迫害
  • 1篇清代
  • 1篇漕运
  • 1篇李氏
  • 1篇历史记忆
  • 1篇历史考察
  • 1篇历史时期
  • 1篇良田
  • 1篇民间传说
  • 1篇南四湖
  • 1篇内阁
  • 1篇户部

机构

  • 6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聊城大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长春师范学院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作者

  • 11篇胡克诚
  • 2篇罗冬阳
  • 1篇李德楠
  • 1篇赵毅
  • 1篇梁磊

传媒

  • 2篇古代文明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求是学刊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周梦颜与《苏松历代财赋考》被引量:2
2011年
"不著撰人名氏"的《苏松历代财赋考》作者实乃清人周梦颜。是书的编辑源于康熙三十八年周梦颜等人的扬州请愿,它是清初"浮粮之议"大背景下的产物,也是周氏积善追求的集中体现。该书是道光九年刻本《苏松财赋考图说》的康熙刻本之一。二者相较,存在明显的增删痕迹。其原因主要是两个版本所针对的读者不同。《历代》所针对的对象是江南的地方官,而《图说》则是针对朝廷大臣甚至皇帝,作者为了避免文字之祸,对可能触犯忌讳的地方做了删节和改动。然而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对于了解围绕减赋问题清代江南士绅与地方政府、朝廷的博弈过程,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值得予以重视。
胡克诚罗冬阳
嘉靖八年内阁之争发微被引量:1
2014年
嘉靖八年内阁之争是继"大礼议"后明统治集团内部又一次政治动荡,包括"张璁桂萼党案"与"杨一清纳贿案"两个发展阶段。经一番曲折,大学士张璁、桂萼先败后胜,而首辅杨一清以"纳贿罪"被迫致仕,其余被牵扯其中并遭到打击的大小官员亦数十人。其胜负关键除传统史家强调之霍韬对杨一清的两次弹劾外,还包括"议礼新贵"另一健将——吏部尚书方献夫的密疏攻击。杨一清"纳贿罪"成立与否还尚难定论,而决定嘉靖八年内阁之争结果的并非"贿与不贿",而是在于"党与不党"。导致其罢职的根本原因是明世宗对"结党擅权"的疑虑,所谓"纳贿罪"实为世宗"权力平衡"的政治借口。
胡克诚
从良田到泽薮:南四湖“沉粮地”的历史考察被引量:9
2014年
"沉粮地"前身是清康熙、乾隆时期的"沉地"、"沉田"、"水沉地亩"或"水深难涸地亩",民国初年始见"沉粮地"的称谓。"沉粮地"是官方认定的免税地,乾隆中期两次豁免赋税,赋予了其法定免税的财政属性。与"沉粮地"相对的是"缓征地",后者虽未经认定,仍保有纳税之名,但实际上也不纳税。"沉粮地"的形成深受黄运地区水环境变迁以及国家漕运政策、河工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过程与南四湖的塑造过程同时进行,由此而发生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都是适应这一地区生态系统变化的结果。
李德楠胡克诚
关键词:南四湖历史时期
明代漕抚创制史迹考略——以王竑为中心被引量:4
2015年
以王竑为中心的明代漕抚创制过程,实际包含两条线索轨迹:一是由永乐以来的单一武职总漕,演变为文武双轨制;二是由宣德以来对南直隶江北派设的巡抚,演变为由文官总漕的兼职。明清以来史家多关注前者(漕)而忽略后者(抚),导致一方面混淆了二者的概念和时间次序,另一方面则忽视了王竑之前南直隶江北地区行政管理体制不断调整并日趋稳定的史实。漕抚定制的真正意义在于使永乐北迁后明廷必须解决的南漕北运和加强对南直隶行政管理得以有效兼顾。此外,王竑两任总漕之间的七年间,文官漕抚的职位虽无人填补,但其权力却有所分散、转移,其中监督各府州仓粮和卫所屯粮之权由"总督南京粮储"都御史接收,而管理河道和镇守淮安之权,则重新归属于漕运武臣之手。
胡克诚
关键词:明代
明代江南治农官述论被引量:5
2012年
明代治农官制创始于永乐初年,经宣德至成化间添革往复,由江南一隅推广至全国大部,并基本完善了司府州县各级治农官建置。正嘉以降,江南治农官不断遭到裁省,权力收缩、下移,由官到吏。终明之世,江南治农官先后经历了三次职能转变:宣德二年初次复设后,在永乐以来单纯的提督农田水利基础上,统摄粮长、职兼催粮;宣德六年开始全面负责秋粮的催征解运,但仍保有治农本职;成化九年再次复设后,又基本恢复到永乐旧制。明人对江南治农官的存在价值与实际效果的认识有很大差异。总体看来,治农官在"财赋尽出于水利"的江南地区看似不可或缺,但事实上并未发挥应有作用,甚至一定程度上沦为病农、逋赋的负面因素。
胡克诚
关键词:明代
明代江南逋赋治理研究
“逋赋”是常见于中国古代典籍之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按本义来说,逋赋指“未出之赋”,也就是未能按时按量缴纳的田赋,此外,还有一种引申义,指拖欠、逃避田赋的行为。如果类比于现代财政学、经济学中的相应概念,逋赋相当于滞税与逃税的...
胡克诚
关键词:财政体制明代
文献传递
杨一清与嘉靖新政
杨一清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明史》称其“才兼文武,出将入相”,“其才一时无两,或比之姚崇”。他历仕四朝,为官五十余年,特别是在嘉靖初年,他第二次入阁辅政,依靠世宗信任和众望所归的地位及密疏言事的权力,在用人、行政、整顿军备...
胡克诚
关键词:明世宗政治体制明代
文献传递
明代漕运监兑官制初探被引量:5
2016年
监兑官制的出现根源于明代漕运制度变迁过程中"兑运法"的施行,并于成化年间"改兑"后趋于定制。"监兑"即监督军民之间的漕粮交兑过程,一般由户部每年选差五名本部主事或员外郎充任,分派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和南直隶六大有漕省区。总体看来,有明一代的监兑制一直在户部外差与归并地方粮道之间摇摆不定。其屡遭裁、并的根本原因,除收受贿赂、滥用职权等腐败现象外,当归因于晚明户部监兑官在监兑漕粮本职之外,增加了兼催地方钱粮逋赋的职能,以致同地方税粮征解体系间形成了一种难以调和的博弈关系。明清鼎革之后,清廷吸取明代经验教训,使监兑官完全规制于地方,而不再具有户部外差属性。
胡克诚
关键词:明代漕运户部
不同历史记忆中的李维钧与梅会李氏——清代官方文献与民间传说中的利益差异被引量:2
2011年
嘉兴王店镇至今流传着"李家放生河"的传说,它是基层民众对李维钧与梅会李氏家族兴衰沉浮的记忆片段。国史、方志、传说及其分别对应的朝廷、地方精英与普通民众的历史记忆,对李家事迹的描述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放生河"是王店镇民对梅会李氏曾经拥有无上权威的象征性记忆,传说语境中蕴涵着几百年来江南地方社会官、绅、民之间在权力、信仰、利益等关系上的矛盾与纠结。
胡克诚罗冬阳
关键词:传说历史记忆
杨一清与大礼议被引量:5
2009年
大礼议可分别以"左顺门事件"的爆发和《明伦大典》的颁布为断限标志,分成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杨一清在议礼之初以在野元老的身份对"议礼派"观点给予重要的舆论支持,也为自己起复、入阁奠定了基础。身为内阁首辅,他广泛参与对大礼后续工作的处理,尽力维持文官集团的和睦,规诫世宗君臣进一步打击"护礼派"的极端行为。不能轻易断言张璁等人的做法代表"革新",而杨一清的努力是"因循守旧"。
赵毅胡克诚
关键词:大礼议明世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