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晋生

作品数:1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MRI
  • 7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血管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动脉
  • 3篇MRA
  • 2篇血管成像
  • 2篇肿瘤
  • 2篇脑动脉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MR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多发
  • 1篇多发硬化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畸形
  • 1篇血管瘤

机构

  • 13篇山西省人民医...

作者

  • 13篇苏晋生
  • 11篇杜崇禧
  • 10篇牛汝朴
  • 4篇刘小维
  • 1篇赵玉林
  • 1篇王向东
  • 1篇张胜潮
  • 1篇王世杰
  • 1篇吴惠芬
  • 1篇董晓河
  • 1篇郭海新

传媒

  • 12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年份

  • 1篇2001
  • 2篇1998
  • 9篇1997
  • 1篇199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MRA诊断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能力和意义。材料和方法:分析109例经临床及CT、MRI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MRA影像。使用1.0T超导磁共振机,在常规T_1、T_2加权成像后,用三维TOF法以willis环为中心进行轴位成像。结果:MRA能较为清晰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的中度以上狭窄或闭塞。109例患者中共显示动脉狭窄75支,动脉闭塞108支,均与梗塞区域及临床症状相符合。结论:MRA对脑动脉的显示具有清晰、准确、对比度好、绝大多数(82%)无伪影等优点。与MRI结合使用,能更为准确地判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范围及程度。
杜崇禧牛汝朴苏晋生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MR诊断与分析
1997年
目的:评价MRI、MRA对SSST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1例SSST的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全部病例作了常规MR扫描、增强扫描和静脉MRA。结果:MRI表现为流空效应消失,短T1、长T2高信号,增强扫描时9例窦壁窦腔,出现高信号,2例出现“空三角征”或“δ征”。MRA表现为7例窦腔消失不显影:1 则窦腔不规则狭窄;3例条状显影和信号强度明显低于正常。结论:MRI、MRA诊断SSST,准确性高,能了解病变程度,观察治疗效果,是临床首选的检查手段。
苏晋生牛汝朴杜崇禧
关键词:血栓形成上矢状窦MRIMRA
MRI和MRA对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附46例报告)
1995年
MRI和MRA对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附46例报告)牛汝扑,苏晋生,郭海新,赵玉林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脑内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中,目前已被公认为一种安全、可靠、准确性高、对病变能全面了解的最佳方法之一。该方法无X...
牛汝扑苏晋生郭海新赵玉林
关键词:NRR成像MRA脑血管畸形颅内动静脉畸形
MRI对主动脉瘤伴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1997年
目的:探讨MRI对主动脉瘤伴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及其表现。材料与方法:10例主动脉瘤伴主动脉夹层病人于临床症状出现后1天至360天接受了磁共振成像,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5~63岁(平均43岁)。5例呈急性发病,而另5例为慢性发病。半数以上的病人有高血压病史。对所有病人的磁共振成像,均采用了Siemens超导机Magnetom Impact 1.0T。结果:10例病人按受累部位分别归类为DeBakey Ⅰ型1例,Ⅱ型2例,以及Ⅲ型7例。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主动脉瘤伴主动脉夹层病人的诊断,具有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精确性。
牛汝朴苏晋生杜崇禧
关键词:主动脉瘤夹层MRI
MR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997年
目的:探讨MRI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8例肝肿瘤患者的MRI影像分析了图像质量、病灶显示清晰度及病变信号特征。全部病例均用1.0T超导磁共振机检查,采用自旋回波(SE)及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摄取横轴位T_1及T_2加权像。36例患者接受了Gd-DTPA增强,其中12例进行了动态增强检查。结果:图像优良者89%,较差者占11%。MRI能显示的最小病灶为0.5~1.4cm。转移瘤均呈不同程度的长T_1、长T_2信号,信号不均匀,无包膜。肝细胞癌呈不均匀长T_2信号,T_1加权像上7例呈等信号或轻度高信号,其余呈轻度低信号。5例可清晰显示包膜,3例可见门静脉内瘤栓形成。海绵状血管瘤呈均匀性长T_1低信号、长T_2显著高信号,轮廓清晰,边缘光整或呈分叶状。结论:MRI对肝占位病变的诊断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对发现病变及定性、定量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杜崇禧苏晋生牛汝朴
关键词:肝肿瘤磁共振成像
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分析
1998年
目的:通过分析海绵状血管瘤在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上的表现,总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要点。材料和方法:分析43例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部位,病灶的T_1加权像和T_2加权像的表现以及MRA的表现。结果:海绵状血管瘤在T_2加权像上表现为“铁环征”;在T_1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低信号的混杂影,并且大部分可观察到血管状断面的低信号;在MRA上病灶表现为节结状的、与正常血管无关系的高信号影。结论:由于MR的信号能够特异地反映海绵状血管瘤的结构,它是目前诊断该病的最佳手段。
苏晋生刘小维杜崇禧
关键词:CAVERNOUSANGIOMAMRMRANGIOGRAPHY
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997年
目的:通过膝关节损伤MRI影像的分析,确定其诊断价值及意义。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了自1992年以来我院所检查的4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52个膝关节成像。其中男性34人;女性8人,各年龄组以30~40岁组最多。损伤以前交叉韧带和外侧半月板损伤者多见,分别占总损伤数的20%及30%。损伤又以左膝多见,占总数的61%。结果:MRI能较明确地显示膝关节的半月板、关节软骨、韧带、滑膜及骨质的改变,明显地比CT所能看到的层次多,对软组织的损伤显示清晰。结论:只要正确地应用不同序列及切层方向、厚度等技术,可清晰地显示其信号特征,从而能确定其损伤部位、程度。
牛汝朴苏晋生褚琇莹杜崇禧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磁共振成像半月板
多发硬化症的MRI诊断及其误诊原因分析(附126例报告)
1997年
目的:进一步探讨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及可能导致其误诊、漏诊的原因,以便提高我们的诊断水平。材料及方法:本组共收集了126例多发硬化症患者,其中4/5为典型病例,1/5为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均不典型,但经临床及影像学追迹得以确诊的病例。126例中男60例;女66例;年龄在11—55之间,平均36岁。除头颅MR扫描外,对脊髓病变进行了追迹检查,多数做了增强扫描。结果:病变侵犯单一部位者76人,多部位者50人。多发硬化症的MRI表现:对典型的病例,诊断多无困难;但对不典型病例,则需加以注意,其中包括发病部位、病变形态,大小,周围水肿之有无,强化表现等。结论:不典型的多发硬化症MRI表现是造成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
牛汝朴杜崇禧苏晋生吴慧芳
关键词:脑脊髓多发硬化MRI误诊原因
内耳膜迷路MR成像技术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内耳膜迷路成像的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利用西门子公司1.0TMAGNETOMIMPACT超导型MR扫描机软件版本VB33D,采用梯度回波序列中的三维镜像稳态快速成像序列3D-PSIF,对1例疑有内耳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MR内耳膜迷路成像,所有患者均先行常规MR扫描,并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后处理。结果10例先天性感音性耳聋患者中,包括功能性毛细胞及器质性耳硬化等畸形;20例健康志愿者中,17例均能满意显示双侧内耳膜迷路及内听道的精细解剖结构,2例显示不佳,1例无法显示。结论内耳膜迷路MR成像为一种有效且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它不仅可以显示内耳膜迷路、内听道的立体解剖结构,而且能够清晰显示其通畅程度,这样就可以帮助临床耳科医生分析病情,同时为内耳外科手术,尤其是电子耳蜗植入等手术提供重要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排除一些绝对或相对禁忌症,大大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张胜潮苏晋生杜崇禧牛汝朴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内耳膜迷路内听道
MRI脂肪抑制技术的临床应用
1997年
目的:探讨脂肪掏技术在MR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用1.0T超导磁共振装置对22例患者使用化学饱和脂肪抑制序列进行检查,分析其图像质量及临床价值。结果:本组22份病例中12例对比度显示好,尤其后腹膜病灶更好。4例明确病灶为含脂肪成份,4例增强区域显示清晰。结论:MRI脂肪抑制用于人体富于脂肪的脏器,有助于辩认病灶是否含脂类成份;增强后T1加权像加用该技术可消除脂肪的高信号干扰,使图像中的增强部分显示更加清楚。正确使用该技术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值得推广。
刘小维苏晋生王世杰
关键词:脂肪抑制技术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