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五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 1993年
- 弥漫性胸膜问皮癌是一种少见的胸膜原发性恶性肿瘤,因诊断困难,发病早期常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治疗缺乏较理想的方案,预后差。我科于1989年2月至1991年5月,对5例曾在外院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弥漫性胸膜间皮瘤,采用胸腔镜胸膜活检病理学检查最后确诊,同时应用顺铂胸膜腔注射局部化疗,结合四环素、滑石粉胸膜粘连术进行治疗,效果较满意,全部患者的恶性胸膜腔积液均在短期内消失。临床资料 5例中男性2例,女性3例。右侧4例,左侧1例。年龄为49~64岁。其典型症状为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及消瘦,无发热。
- 蔡恩齐徐树德
- 关键词:胸膜间皮瘤
- 暴发性1型糖尿病并发ARDS1例被引量:1
- 2011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女,23岁。因腹痛、呕吐13 h入院。患者于就诊前13 h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数次,在某诊所治疗后症状缓解,5 h前腹痛加重,呈持续性,疼痛剧烈,向腰背部放射,恶心、呕吐数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4×109/L,血清淀粉酶113 U/L,尿酮体(),尿糖()。入院时意识模糊,心、肺、腹无明显阳性体征。
- 赵立强栾巍蔡恩齐
- 关键词:暴发性1型糖尿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经腹腔镜诊治恶性腹膜间皮瘤三例被引量:3
- 1998年
- 经腹腔镜诊治恶性腹膜间皮瘤三例蔡恩齐王丽青赵立强温建廷1996年2月~6月,我院应用腹腔镜诊治恶性腹膜间皮瘤3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2例,女1例,年龄为40、54、57岁,发病时均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经抗结核、应用激素及反复抽腹水等治疗无...
- 蔡恩齐王丽青赵立强温建廷
- 关键词:腹膜肿瘤间皮瘤腹腔镜
- 脂多糖和抗炎药物对肺血管内巨噬细胞核因子κB的影响被引量:7
- 1999年
-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致肺血管内巨噬细胞(PIM)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抗炎药物地塞米松(DEX)和阿斯匹林(ASA)对NFκB的影响。方法用改良法分离、培养猪PIM,设正常对照、LPS刺激、DEX和ASA干预组,共4组。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分别检测PIM核提取物NFκB的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LPS刺激组NFκB活性于刺激后05~4小时、TNFα含量于刺激后1~2小时高于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P<0.01);二者在刺激后1小时呈显著正相关(r=0.991,P<0.01)。DEX组和ASA组NFκB活性、TNFα含量虽较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均显著低于LPS组(P<0.01)。结论LPS可诱导PIMNFκB激活,并进而导致TNFα的基因转录和表达增加;DEX和ASA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而减少TNFα的释放。
- 蔡恩齐陈正堂伍伟玲
- 关键词:核因子-KB肺损伤脂多糖
- 地塞米松和阿斯匹林对猪肺血管内巨噬细胞环氧合酶Ⅱ型的作用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 D E X)和阿斯匹林( A S A)对脂多糖( L P S)致猪肺血管内巨噬细胞( P I M)环氧合酶Ⅱ( C O XⅡ)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改良法分离、培养猪 P I M。分为:①对照组;② L P S组:予 L P S(10 μg/m l)刺激;③ D E X 组和④ A S A 组:分别以2 μm ol/ L D E X和500 μm ol/ L A S A 预处理2 h,再以 L P S刺激。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C O XⅡ m R N A 及酶蛋白的改变;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细胞上清 P G E2 浓度,间接表示 C O X活性。结果: L P S组 P I M C O XⅡm R N A 和酶蛋白表达及 P G E2浓度较对照组升高, D E X组则降低( P< 0.01); A S A 组 C O XⅡ m R N A 和酶蛋白表达与 L P S组相似,但 P G E2 浓度却降低( P < 0.01)。结论: D E X能抑制 L P S诱导的 P I M C O XⅡ m R N A 及酶蛋白的表达; A S A可通过抑制 C O X的活性而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二者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急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可能有一定作用。
- 伍伟玲陈正堂蔡恩齐
- 关键词:呼吸窘迫PIM地塞米松阿斯匹林
- 核因子-κB与急性炎症反应被引量:4
- 1999年
- 核因子-κB是一类具有多向性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广泛参与多种炎症介质基因的转录调控,在机体的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重综述核因子-κB蛋白家族各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急性炎症反应的关系;简要介绍两类影响其活性的药物。
- 蔡恩齐
- 关键词:核因子-KB炎症介质转录调控
- 一种改良的猪肺血管内巨噬细胞分离方法
- 2001年
- 目的 寻找一种简单、稳定、高产的肺血管内巨噬细胞 (PIM)分离方法 ,为急性肺损伤 (ALI)等肺部炎症性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个可靠的细胞模型。方法 按文献的方法加以改良 ,以改良配制的灌注液 ,行体内原位经心脏肺血管灌注 ,贴壁法分离PIM ,培养 2h后 ,光镜、瑞氏染色及非特异性脂酶染色等观察鉴定。结果 细胞得率为 10× 10 7/猪 ,存活率为 99% ,优于文献报道。结论 本改良PIM分离方法简便、高产、稳定 。
- 伍伟玲陈正堂李胜亮程涛蔡恩齐
- 关键词:肺血管内巨噬细胞PIM
- 阿斯匹林抑制内毒素致猪肺泡巨噬细胞核因子-κB活化的作用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阿斯匹林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猪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macrophages,AM)核因子kappa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活化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AM经单独或联合应用阿斯匹林、CalphostinC及过氧钒酸盐预处理,分别予以LPS刺激,以Western方法测定其IκBα水平及EMSA方法检测NF-κB活化程度。结果LPS(10μg/mL)刺激后,AMNF-κB在15min即可检测到,并于1、2h达到峰值,AM胞浆IκBα水平在5min起开始下降,低谷出现在LPS刺激后45min。治疗剂量阿斯匹林可抑制LPS引起的AMNF-κB活化及IκBα降解,PTP抑制剂POV可增强LPS刺激后AMNF-κB活化水平,阿斯匹林能减低该效应;PKC抑制剂CalphostinC可降低LPS引起的AMIκBα降解程度,且阿斯匹林与之具协同效应。结论阿斯匹林可通过影响AM蛋白激酶-磷酸酶系统平衡,抑制LPS致AMIκBα磷酸化降解及NF-κB活化。
- 段玉忠陈正堂李胜亮伍伟玲蔡恩齐
- 关键词:阿斯匹林核因子脂多糖
- 胸腔镜对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1995年
- 胸腔镜对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蔡恩齐,徐树德,王丽青弥漫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胸膜原发性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诊断困难,临床上常易误诊。我院自1988年以来,经组织学检查确诊15例,其中剖胸活检2例、胸腔镜直视下活检13例,本文对其诊断价值进行...
- 蔡恩齐徐树德王丽青
- 关键词:胸膜肿瘤间皮瘤胸腔镜
- 顺铂胸腔内注射及配合化学性胸膜粘连治疗恶性胸水被引量:1
- 1993年
- 作者对12例恶性胸水患者,分别采用胸腔引流后注射顺铂局部化疗、及配合四环素、滑石粉胸膜粘连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1.6%,显效率75%,其中同时行化学性胸膜粘连的7例全部为显效。作者认为,上述方法可迅速有效地控制恶性胸水,改善患者的症状,延长存活期,疗效肯定,副反应较轻。
- 蔡恩齐徐树德王丽青
- 关键词:水胸癌性顺铂胸膜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