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琰
- 作品数:6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仔、稚、幼鱼生长的比较被引量:11
- 2008年
- 对同步人工繁殖的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仔、稚、幼鱼进行了生长特性和养殖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92日龄的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8和14 g,差异显著(P<0.05);饲养期间,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的总成活率分别为92.82%和74.97%,差异显著(P<0.05).因此,瓦氏黄颡鱼养殖性能优于黄颡鱼.
- 甘炼马旭洲张文博陈再忠袁琰王武
- 关键词:瓦氏黄颡鱼黄颡鱼稚鱼幼鱼
- 瓦氏黄颡鱼仔稚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在流水水族箱中(水温22.5—28.5℃)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ehelli仔稚鱼的生长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发育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该鱼的发育分为前期仔鱼、后期仔鱼和稚鱼3个时期,分别历时4、6和22d;仔鱼期其头部和体高的发育较体长快;各鳍的发育顺序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和腹鳍,发育完全历时10d;仔稚鱼体长和体重的生长趋势基本相同,仔鱼期生长速度较快,稚鱼期趋缓。用不同生长方程对瓦氏黄颡鱼仔稚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进行拟合,以抛物线方程拟台效果为最佳,即WL=0.7572L2—6.8860L+5.1877。
- 马旭洲王武甘炼袁琰张文博
- 关键词:瓦氏黄颡鱼仔鱼稚鱼发育
- 延迟投饵对瓦氏黄颡鱼仔鱼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2
- 2006年
- 以瓦氏黄颡鱼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15个处理组,每组200尾(各设3个平行组),分别在孵化后3、4、5、6、7.8、9、10、11、12、13、14、15和16d开始投喂大型涵,第15组为饥饿组,从不投饵。水温24.5~25.5℃,实验周期为30d。结果表明:(1)孵化后3d的瓦氏黄颡鱼仔鱼初次摄食,15日龄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进入PNR期,卵黄囊已耗尽。混合营养期持续4.12h。(2)瓦氏黄颡鱼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率的变化为:开始较低,此后迅速上升,在4~10日龄达到高峰,最高初次摄食率为100%,此后逐步下降。(3)延迟5天投饵对瓦氏黄颡鱼仔鱼的存活率影响不显著,延迟6d投饵瓦氏黄颡鱼仔鱼的存活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延迟6d投饵,瓦氏黄颡鱼仔鱼的体长增长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
- 马旭洲王武甘炼袁琰张文博
- 关键词:瓦氏黄颡鱼仔鱼延迟投饵摄食存活
- 池养条件下瓦氏黄颡鱼仔稚鱼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对池养条件下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日5:00-9:00及17:00-21:00瓦氏黄颡鱼的饱满指数相对较高,15:00~17:00最低,表明瓦氏黄颡鱼属于晨昏摄食型;在仔鱼出膜后的第5、10、15、20、25和30天瓦氏黄颡鱼的日摄食率分别为44.79%、33.72%、23.21%、19.92%、16.58%和10.27%,呈逐渐下降趋势。
- 甘炼马旭州张文博陈再忠袁琰王武
- 关键词:摄食节律
- 5种常用药物对瓦氏黄颡鱼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31
- 2006年
- 5种药物对瓦氏黄颡鱼24h LC50、48h 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7.81、5.95和1.04 mg/L,强氯精3.08、2.51和0.50 mg/L,纯度90%的晶体敌百虫74.26、55.11和9.11 mg/L,5%聚维酮碘溶液267.80、243.84和60.65 mg/L,福尔马林50.05、39.53和7.40 mg/L。瓦氏黄颡鱼对5种药物敏感性依次排序为:强氯精>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福尔马林>鱼用敌百虫>聚维酮碘。
- 王武袁琰马旭洲
- 关键词:瓦氏黄颡鱼常用药物毒性
- 淮河江黄颡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前景被引量:2
- 2005年
- 江黄颡学名瓦氏黄颡(Pelteebagrus vachelli Richardson),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鲿(鮠)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ebagrus Bleeker),英文名称Darkbarbel catfish,广泛分布于长江干流及其附属水体,是长江中下游的渔业对象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的发展,江黄颡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单位相继进行有关江黄颡的研究与开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现将淮河江黄颡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前景介绍如下,供水产养殖者参考借鉴.
- 马旭洲甘炼袁琰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养殖前景黄颡鱼水产品养殖长江干流